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280


作者:馬黃
頁數:280 / 471
類別:文學史

 

作者:馬黃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中國文學史

陳亮上書宋孝宗說:「京口連岡三面,而大江橫陳,江旁極目千里,其勢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虎之藏穴也……天豈使南方自限于一江之表而不使與中國而為一哉!」又說:「二聖北狩之痛,蓋國家之大恥,而天下之公憤也。……若只與一二臣為密,是以天下之公憤而私自為計,恐不足以感動天人之心,恢復之事亦恐茫然未知攸濟耳。」這些議論都可和詞意互相發明。他的詞和辛詞不同之處是往往大聲疾呼,明指直陳,而較少採取詩人比興的手法,因此藝術上不象辛詞的多樣。

劉過(11541206),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江西泰和)人。他在宋光宗時曾上書宰相,請求北伐。他的兩首憑弔民族英雄岳飛的〈六州歌頭〉詞,流露了較為強烈的愛國思想。然而他實際是流轉江湖、靠向達官貴人投詩獻詞為生的游士。他在詞裡自稱「四舉無成,十年不調,大宋神仙劉秀才」(註:見〈沁園春〉《盧菊澗座上,時座中有新第宗室》。),在表現對現實不滿的同時,就流露了江湖游士玩世不恭的態度。辛棄疾任浙東安撫使時招他來幕下,他寫了首〈沁園春〉詞寄給辛棄疾,可略見他的風格。

鬥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照台。」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傳杯。白言「天竺去來,圖畫裡崢嶸樓閣開。愛縱橫二澗,東西水繞;兩峰南北,高下雲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不若孤山先訪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這詞擺脫詞的傳統手法,用散文筆調自由抒寫,而且用三人對話組織成篇,在藝術上有它的特點。然而它同時流露了那些江湖游士高抬身價、借古人以自重的習氣。岳珂說它「白日見鬼」,還是比較表面的看法。

和辛棄疾同時唱和的詞家還有韓元吉、楊炎正等人,他們的作品就更少自己的特色了。


  



  
南宋中葉以後,繼承辛棄疾的詞風而成就較大的是劉克莊。克莊(11871269),字潛夫,福建莆田人。他生活在南宋末年,在詩詞裡所經常流露的是對人民疾苦和國家危機的關心。他在郡守招飲的筵席上賦詞說:「但得時平魚稻熟,這腐儒不用青精飯。」在送宋惠父到江西軍幕的詞裡說:「帳下健兒休盡鋭,草間赤子俱求活。」在送陳子華出使金國的詞裡說:「兩河蕭瑟惟狐兔,問當年祖生去後,有人來否‧多少新亭揮淚客,誰夢中原塊土‧」正是這種對現實比較清醒和關心的態度,使他熱愛辛詞,認為它「大聲鏜搭,小聲鏗訇,橫絶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所未見」(《辛稼軒集序》)。劉克莊的《後村別調》存詞百多首,大部分是長調,比辛詞議論更多,氣格更接近散文。他發展了辛詞奔放、疏宕的一面,而缺乏它的深沉與精警。下面這首詞,可見他成就的一斑。

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將戎主‧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試看取當年韓五:豈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幹曾遇驪山母,談笑起,兩河路。少時棋柝曾聯句,嘆而今登樓攬鏡,事機頻誤。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一賢能制難,有金湯便可無張許‧快投筆,莫題柱。

——〈賀新郎〉《實之三和,有憂邊之語,走筆答之》

他的〈清平樂〉《五月十五夜玩月詞》:

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曾識妲娥真體態,素麵元無粉黛。身游銀闕珠宮,俯看積氣蒙蒙。醉裡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

在美麗的想象中表現他要擺脫那沉悶的現實處境,意境和辛棄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詞十分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