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319


作者:馬黃
頁數:319 / 471
類別:文學史

 

作者:馬黃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中國文學史

後期雜劇作家有姓名可考的有二十多人,有作品流傳下來的有十多人。他們絶大多數是南方人,如楊梓、范康、蕭德祥、王曄、沈和甫等;也有流寓在南方的北籍作家,如鄭光祖、宮天挺、喬吉、曾瑞卿和秦簡夫等。

隨着雜劇創作中心的南移,雜劇也由黃金時代轉向衰微。後期除了鄭光祖、宮天挺和秦簡夫的個別作品有相當成就外,大都缺乏前期雜劇的戰鬥性和現實性,在藝術上也缺少動人力量。

元後期雜劇創作衰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於民族矛盾的相對緩和,科舉制度的恢復,使文人對統治階級產生了幻想,從而在雜劇作家中間滋長了脫離現實的傾向。其次是元朝統治者加強了對戲曲的干涉和利用,一方面禁止民間子弟在城市坊鎮「演唱詞話,教唱雜戲」(見《元史·刑法志》),一方面也積極加以利用,使雜劇為他們服務。蘭雪主人《元宮詞》云:「屍諫靈公演傳奇,一朝傳到九重知,奉宣賫與中書省,各路都教唱此詞。」《屍諫靈公》正是後期雜劇作家鮑天祐宣揚愚忠的作品,元統治者對這些作品的提倡與宣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雜劇創作的傾向性。第三是受到南方社會風氣和文風的影響,較多的反映家庭內部的矛盾,藝術上也偏向曲詞的工麗華美和追求情節的曲折離奇。最後是雜劇每本四折由一主角獨唱到底,在形式上較南戲有更大的限制,不容易反映豐富複雜的生活內容和發揮角色多方面的才能。這些都是雜劇走向衰微,終為南戲所壓倒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第二節 紀君祥 尚仲賢



  
元人雜劇裡有不少以歷代軍事、政治鬥爭為題材的劇目,大都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寫成的,如《趙氏孤兒》、《昊天塔》、《單鞭奪槊》、《賺蒯通》等。這些劇目在舞台上有深遠的影響,和歷史演義小說有密切的關係。紀君祥和尚仲賢都在這方面留下了比較成功的作品。



  
紀君祥,大都人。他的《趙氏孤兒》演述春秋晉靈公時趙盾與屠岸賈兩個家族的矛盾鬥爭。《史記·趙世家》以及劉向的《新序》、《說苑》都有關於這一史實的記載。作品寫權奸屠岸賈將忠良趙盾滿門殺絶,並詐傳靈公之命害死駙馬趙朔,囚禁公主。公主在禁中生了趙氏孤兒,然後圍繞孤兒命運展開一系列的鬥爭。通過屠岸賈的「搜孤」與程嬰、韓厥、公孫杵臼等的「救孤」,既揭露了屠岸賈的凶殘,又突出了程嬰等的義烈,構成一部表現忠臣義士和權奸鬥爭的壯烈悲劇。

程嬰面對屠岸賈「有盜出孤兒者,全家處斬,九族不留」的榜文,從嚴密監守的公主府裡把趙氏孤兒偷帶了出來;韓厥不願意將孤兒「獻出去圖榮進」,「利自己損別人」,放走程嬰與孤兒,並自刎而死以取信于程嬰。在屠岸賈又要「把晉國內凡半歲之下一月之上新添的小廝」全部殺害以滅絶趙氏孤兒時,程嬰為報趙朔平日優待之恩和救晉國小兒之命,又和公孫杵臼商量,一個犧牲了自己的孩子,一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終於救出了趙氏孤兒。

劇本在表現屠岸賈的殘暴與奸詐的同時,突出了程嬰等自我犧牲的高貴品質,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幾百年來上演不息。但作品過多渲染程嬰的報恩思想,以及他對韓厥、公孫杵臼的不信任,也有損于這個人物形象的光輝。

尚仲賢,真定(河北正定)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他的《單鞭奪槊》寫尉遲恭榆科園單鞭躍馬救秦王的故事,和《舊唐書》、《新唐書》等的記載相近。作品突出了尉遲恭的英武形象,有力地揭露了李元吉公報私仇、嫉賢害能的醜行,情節較緊湊,語言也樸素,在寫唐代故事的雜劇中影響比較深遠。

另外,他的《柳毅傳書》是在唐代傳奇小說《柳毅傳》的基礎上寫成的。它在保持柳毅富有正義感、樂於助人等品質的同時,加強了柳毅與龍女三娘的愛情描繪,和李好古根據民間傳說寫成的《張生煮海》成為元雜劇中兩個較好的人神結合的愛情戲。它們以浪漫主義手法批判了家長制的婚姻,同時表現了青年男女對愛情幸福的大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