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324


作者:馬黃
頁數:324 / 471
類別:文學史

 

作者:馬黃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中國文學史

《拜月亭》的全部情節在一次重大的歷史事變中展開。在這次事變中,上自朝廷大臣,下至招商店的店主人、店小二,作者都按照他們不同的社會地位和生活道路,描繪了他們的精神面貌。這一連串生動的場景既揭示了民族的壓迫和統治階級的昏庸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同時也顯示了人民在患難中的互相護助和關心。作品中在着力描寫蔣世隆和王瑞蘭對愛情的堅貞的同時,有力地鞭撻了王鎮的挾權倚勢、貪富欺貧。《拜月亭》裡這些描寫符合于封建社會的實際情況,並有它的典型意義。

《拜月亭》的重要情節几乎全是通過意外的遭遇展開的。由於這些情節是在一次社會大動亂中發生,沒有引起讀者對它的真實性的懷疑。至于許多細節描繪,特別在《曠野奇逢》、《招商諧偶》、《抱恙離鸞》、《皇華悲遇》、《幽閨拜月》等重要場子裡,就有更多的現實主義描繪,而且關目生動,符合舞台演出的要求。試看下面一段曲白。

老旦(即王夫人):孩兒歷盡了苦共辛,娘逢人見人尋問。只愁你舉目無親,子父每(們)何處廝認‧

旦(即王瑞蘭):我有一言說不盡……

老旦:有什麼說話‧



  
旦:嚮日招商店驀忽地撞着家尊……(哭科)



  
老旦:孩兒有甚事說與我知道,不要啼哭。

旦:我尋思他眼兮兮人遠天涯近。

老旦:為甚的來那壁千般恨‧

外(即王鎮):(怒科)夫人,你休只管叨叨問。

老旦:相公,有甚事爭差,且息怒嗔,閒言語總休論。

小旦(即蔣瑞蓮):賤妾不懼責罰,將片言語陳,難得見今朝分……

旦:甚時除得我心頭悶!甚日除得我心頭恨!

這段短短的曲白把劇中四個人物的內心活動:王瑞蘭的滿懷愁苦,想向母親傾訴而又礙着父親不敢訴;王夫人對瑞蘭的關心與調停態度;王鎮的蠻橫壓制;瑞蓮的企圖從旁排解;都揭示在我們的面前。由於曲詞的本色,它和說白几乎很難分別。

在關漢卿原作中兩對男女雙線發展的複雜內容和一本四折的雜劇形式之間的矛盾到《拜月亭》裡已不復存在,但又出現了一些不必要的過場戲和插科打諢。結局的大團圓不但過于巧合,同時表現了階級調和的傾向。部分關目中還流露了封建迷信的思想,如《綠林寄跡》中的某些描繪。

《破窯記》在王實甫同名雜劇的基礎上繼續有所發展,作者已不可考。它寫劉千金不顧相門的富貴和父母的反對,甘心跟呂蒙正過風雪破窯的生活,並通過呂蒙正的先窮後貴,表現世態的炎涼。《金印記》(註:《曲海總目提要》:「金印記,一名合縱記,又名黑貂裘,明蘇復之撰。第一出詞云:『可怪那趨炎惡冷,多少世情人。』」按《南詞敘錄》在「宋元舊篇」中錄有《蘇秦衣錦還鄉》一種。現傳明刊本《重校金印記》在第一出內仍稱《洛陽蘇秦衣錦還鄉記》,並有「閒將六國傳,書會好安排」的自白,而沒有《曲海總目提要》所引的二句詞,因此我們仍把它看作宋元書會才人的舊篇。當然,在流傳過程中是可能經過明人改動的。)通過蘇秦夫婦的遭遇暴露封建家庭的冷酷。《牧羊記》(註:《牧羊記》在《南詞敘錄》裡也屬「宋元舊篇」,不知作者姓名。)寫蘇武出使匈奴,被逼在北海邊牧羊,餐氈嚙雪,仍堅持民族氣節。這些作品的部分情節如呂蒙正到僧寺趕齋,忍饑回來,又因寒窯外有男女腳印,與妻子爭論起來;蘇秦妻受盡婆婆及伯姆的欺侮,投水自殺,遇救回到母家,仍被迫送回,等等,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真實動人;但同時表現了迷戀功名富貴,宣揚忠孝節義、因果報應的思想。劇中正面人物除蘇武外一般缺乏理想的光輝,雖然他們在嚴重封建壓迫下的悲慘命運還有值得同情之處。語言樸素而不夠生動,有時更帶三分腐氣,藝術上的加工一般都顯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