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325


作者:馬黃
頁數:325 / 471
類別:文學史

 

作者:馬黃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中國文學史

和《拜月亭》同時流行的《白兔記》、《荊釵記》、《殺狗記》,被合稱為「四大傳奇」,都是在民間長遠流傳的作品。《白兔記》裡部分情節已在《劉知遠諸宮調》裡形成。它寫劉知遠被逼從軍,入贅岳帥府,享受高官厚祿,其妻李三娘在家中受盡兄嫂折磨,在磨坊中生下一子,送至劉知遠處乳養。十五年後因兒子獵兔見母,方得全家團圓。劇中有關李三娘一綫的戲,淒苦動人。曲詞本色樸素,表現民間戲曲的特色。《荊釵記》寫書生王十朋以荊釵作聘,娶錢玉蓮為妻。十朋中狀元後拒絶万俟丞相的逼婚;玉蓮因富豪孫汝權及繼母的迫害,投江自殺遇救,經過種種波折,夫婦終於團圓。《殺狗記》的題材與元人同名雜劇相同,它寫孫華、孫榮兄弟因柳龍卿、鬍子傳的挑撥失和。孫華妻楊月真設計殺狗,假作死屍,用以揭露柳、胡二人的欺騙,使兄弟重歸和好。這些戲都有部分符合人民願望、反映現實的描繪,同時有不少宣揚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的地方。藝術表現上除少數經常上演的場子外,一般比較粗糙。但《白兔記》的成就要高一些。

在元人雜劇與宋元高戲的影響之下,元末明初還出現不少無名氏的作品,如《趙氏孤兒記》、《姜詩躍鯉記》等。它們的舞台影響都很深遠,但思想傾向一般不夠鮮明,藝術上也缺乏自己的特色。有些作品經過明代文人的改動,反增加了封建性的糟粕,如相傳出於姚牧良之手的《岳飛破虜精忠記》就是如此。



第二節 鄭光祖和喬吉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山西臨汾附近)人。是元雜劇後期的重要作家。《錄鬼簿》說他曾「以儒補杭州路吏,為人方直,不妄與人交。名聞天下,聲徹閨閣,伶倫輩稱鄭老先生者,皆知為德輝也」。他寫過雜劇十八種。今存《迷青瑣倩女離魂》、《芻梅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等八種。



  
《倩女離魂》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元後期雜劇中最優秀的作品。本事出於唐人傳奇《離魂記》。從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開篇看,在金代,這故事已編為說唱諸宮調。鄭光祖的《倩女離魂》雜劇當是繼承同題材的說唱文學作品並在借鑒《西廂記》、《牆頭馬上》等優秀愛情劇的基礎上寫成的。劇情大略是這樣:王文祥和張倩女原是「指腹為親」的未婚夫妻。倩女的母親嫌文舉功名未就,不許他與倩女成婚。文舉上京應試後,倩女相思成疾,致靈魂離開軀體,追趕文舉赴京。文舉得官後和倩女回到家中,她的靈魂和那臥病在床的軀體又合而為一,一家遂歡宴成親。作者以浪漫主義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熱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倩女對文舉能否考取功名,並不介意,使她擔心的倒是怕他得了功名後會變心。


  

你若是赴禦宴瓊林罷,媒人每攔住馬,離挑起渲染佳人丹青畫,賣弄他生長在王侯宰相家,你戀着那奢華,你敢新婚燕爾在他門下。

——第二折〈東原樂〉

正是對文舉的一片痴情,更禁不住離愁的痛苦,因而不顧封建禮教的責難,靈魂離體,化作另一個張倩女追隨文舉而去。劇本一方面寫離體後的靈魂追趕文舉,即使在文舉「奔則為妾,有玷風化」的責難下,仍堅持初衷,始終不變。另一方面倩女身在家中臥病呻吟,「一會家縹渺呵忘了魂靈,一會家精細呵使着軀殼,一會家混沌呵不知天地」。一個身,一個魂,一個在家臥病,一個在外飄揚,彼此映襯,正好表現出封建社會中閨女性格的兩個方面:在封建禮教禁錮下精神負擔的沉重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強烈追求。全劇抒情氣息濃厚。第一折的送別場面,第二折倩女靈魂月夜追趕文舉的描寫和第三折倩女懷想文舉的一些曲辭,尤其顯得柔情婉轉、美麗動人。

日長也愁更長,紅稀也信尤稀。(帶雲)王生,你好下的也。(唱)春歸也奄然人未歸。(梅香雲)姐姐,俺姐夫去了未及一年,你如何這等想他。(正旦唱)我則道相別也數十年,我則道相隔着幾萬里,為數歸期,則那竹院裡刻篇琅干翠。

——第三折〈迎仙客〉

想鬼病最關心,似宿酒迷春睡。繞晴雪楊花陌上,趁春風燕子樓西。拋閃殺我年少人,辜負了這韶華日。早是離愁添縈系,更那堪景物狼藉。愁心驚一聲鳥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飛。

——第三折〈普天樂〉

這些曲辭接受婉約派詞家的影響較多,它寫出封建社會青年女子內心的幽怨,使《倩女離魂》成為具有獨特成就的愛情劇,對後來湯顯祖的《牡丹亭》有相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