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莊子註譯    P 199


作者:莊子
頁數:199 / 244
類別:哲學

 

莊子註譯

作者:莊子
第199,共244。
不用說話事物的常理自然齊一,原本齊一的自然之理跟分辨事物的言論相比就不可能等同齊一了,既然言論跟客觀齊一的自然之理不能諧和一致,所以雖然有話可說卻不如不說。說出跟自然常理不能諧和一致的話就如同沒有說話,終身在說話,也像是不曾說過話;而終身不說話,也未嘗不是在說話。總是有所原由方才認可,也總是有所原由而不予認可;總是有所原由方才肯定,也總是有所原由而否定。怎麼算是正確的?正確的就在於是正確的。怎樣算是不正確的?不正確的就在於是不正確的。怎樣才可以肯定?肯定就在於它可以肯定。怎樣才應當否定?否定就在於它應當否定。萬物原本就有它正確的方面,萬物原本就有它可以肯定的方面,沒有什麼物類不存在正確的方面,沒有什麼物類不存在應當肯定的方面。如果不是隨心表達、無有成見的言論天天變化更新,跟自然的區分相互吻合,什麼言論能夠維持長久?萬物都有一個共同的起源,卻用不同的形態相互替代,開始和終了就像在迴圈往返,沒有誰能夠掌握其間的規律,這就稱作自然的均衡。自然的均衡也就是常說的自然的分際。
【原文】
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1),始時所是(2),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3)。」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4)。」莊子曰:「孔子謝之矣(5),而其未之嘗言(6)。孔子雲:‘夫受才乎大本(7),複靈以生(8)。’鳴而當律(9),言而當法。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10)。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11),定天下之定(12)。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13)!」
譯文】


  
莊子對惠子說:「孔子活了六十歲而六十年來隨年變化與日俱新,當初所肯定的,最終又作了否定,不知道現今所認為是對的不就是五十九歲時所認為是不對的。」惠子說:「孔子勤於勵志用心學習。」莊子說:「孔子勵志用心的精神已經大為減退,你不必再妄自評說。孔子說過:‘稟受才智于自然,回復靈性以全生’。如今發出的聲音合於樂律,說出的話語合於法度。如果將利與義同時陳列於人們的面前,進而分辨好惡與是非,這僅僅只能使人口服罷了。要使人們能夠內心誠服,而且不敢有絲毫違逆,還得確立天下的定規。算了算了,我還比不上他呢!」


  
【原文】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1),曰:「吾及親仕(2),三釜而心樂(3);後仕,三千鐘而不洎(4),吾心悲。」弟子問于仲尼曰:「若參者,可謂無所縣其罪乎(5)?」曰:「既已縣矣。夫無所縣者,可以有哀乎?彼視三釜三千鐘(6),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7)。」
【譯文】
曾參第二次出來做官內心感情較前一次又有了變化,說:「我當年做官雙親在世,三釜微薄的俸祿也令人感到快樂;自那以後再次做官,三千鐘的豐厚俸祿也趕不上贍養雙親了,所以我心裏很悲傷。」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像曾參這樣至孝的人,可以說是沒有牽掛俸祿的過錯吧?」孔子說:「曾參的心思已經跟俸祿聯繫起來了。如果內心沒有牽掛,會出現悲傷的感情嗎?對待俸祿心無所系的人他們看待三釜乃至三千鐘,就像是看待雀兒和蚊虻從眼前飛過一樣。」
【原文】
顏成子游謂東郭子綦曰(1):「自吾聞子之言,一年而野(2),二年而從(3),三年而通(4),四年而物(5),五年而來(6),六年而鬼入(7),七年而天成(8),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