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資治通鑑 下    P 735


作者:司馬光
頁數:735 / 862
類別:中國古代史

 

作者:司馬光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資治通鑑 下

初,莊宗之克梁也,以魏州牙兵之力;及其亡也,皇甫暉、張破敗之亂亦由之。趙在禮之徙滑州,不之官,亦實為其下所制。在禮欲自謀脫禍,陰遣腹心詣闕求移鎮,帝乃為之除皇甫暉陳州刺史,趙進貝州刺史,趙在禮為橫海節度使;以皇子從榮鎮鄴都,命宣徽北院使范延光將兵送之,且制置鄴都軍事。乃出奉節等九指揮三千五百人,使軍校龍晊部之,戍盧台軍以備契丹,不給鎧仗,但系幟于長竿以別隊伍,由是皆俛首而去。中涂聞孟知祥殺李嚴,軍中籍籍,已有訛言;既至,會朝延不次擢烏震為副招討使,訛言益甚。房知溫怨震驟來代己,震至,未交印。壬申,震召知溫及諸道先鋒馬軍都指揮使、齊州防禦使安神博于東寨,知溫誘龍晊所部兵殺震于席上,其眾噪于營外,安審通脫身走,奪舟濟河,將騎兵按甲不動。知溫恐事不濟,亦上馬出門,軍士攬其轡曰:「公當為士卒主,去欲何之?」知溫給之曰:「騎兵皆在河西,不收取之,獨有步兵,何能集事!」遂躍馬登舟濟河,與審通合謀擊亂兵,亂兵遂南行。騎兵徐踵其後,部伍甚整。亂者相顧失色,列炬宵行,疲于荒澤,詰朝,騎兵四合擊之,亂兵殆盡,餘眾復趣故寨,審通已焚之,亂兵進退失據,遂潰。其匿于叢薄溝塍得免者什無一二。范延光還至淇門,聞盧台亂,發滑州兵復如鄴都,以備奔逸。

帝遣客省使李仁矩如西川,傳詔安諭孟知祥及吏民;甲戌,至成都。

劉訓兵至荊南,楚王殷遣都指揮使許德勛等將水軍屯岳州。高秀興堅壁不戰,求救于吳,吳人遣水軍援之。

夏,四月,庚寅,敕盧台亂兵在營家屬並全門處斬。敕至鄴都,闔九指揮之門,驅三千五百家凡萬餘人于石灰窯,悉斬之,永濟渠為之變赤。朝廷雖知房知溫首亂,欲安反仄,癸巳,加知溫兼侍中。

先是,孟知祥遣牙內指揮使文水武漳迎其妻瓊華長公主及子仁贊于晉陽,及鳳翔,李從嚴聞知祥殺李嚴,止之,以聞,帝聽其歸蜀;丙申,至成都。



  
鹽鐵判官趙季良與孟知祥有舊,知祥奏留季良為副使。朝廷不得已,丁酉,以季良為西川節度副使。李昊歸蜀,知祥以為觀察推官。

江陵卑濕,復值久雨,糧道不繼,將士疾疫,劉訓亦寢疾;癸卯,帝遣樞密使孔循往視之,且審攻戰之宜。

五月,癸丑,以威武留後王延鈞為本道節度使、守中書令、琅邪王。

孔循至江陵,攻之不克,遣人入城說高季興;季興不遜。丙寅,遣使賜湖南行營夏衣萬襲;丁卯,又遣使賜楚王殷鞍馬玉帶,督饋糧於行營,竟不能得。庚午,詔劉訓等引兵還。



  
楚王殷遣中軍使史光憲入貢,帝賜之駿馬十,美女二。過江陵,高季興執光憲而奪之,且請舉鎮自附於吳。徐溫曰:「為國者當務實效而去虛名。高氏事唐久矣,洛陽去江陵不遠,唐人步騎襲之甚易,我以舟師溯流救之甚難。夫臣人而弗能救,使之危亡,能無愧乎!」乃受其貢物,辭其稱臣,聽其自附於唐。

任圜性剛直,且恃與帝有舊,勇于敢為,權幸多疾之。舊制,館券出於戶部,安重誨請從內出,與圜爭于上前,往複數四,聲色俱厲。上退朝,宮人問上:「適與重誨論事為誰?」上曰:「宰相。」宮人曰:「妾在長安宮中,未嘗見宰相、樞密奏事敢如是者,蓋輕大家耳。」上愈不悅,卒從重誨議。圜因求罷三司,詔以樞密承旨孟鵠充三司副使權判。鵠,魏州人也。

六月,庚辰,太子詹事溫輦請立太子。

丙戌,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任圜罷守太子少保。

己丑,以宣徽北院使張延朗判三司。

壬辰,貶劉訓為檀州刺史。

丙申,封楚王殷為楚國王。

西方鄴敗荊南水于峽中,復取夔、忠、萬三州。
【後唐紀五】起強圉大淵獻七月,盡屠維赤奮若,凡二年有奇。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中之上天成二年(丁亥,公元九二七年)

秋,七月,以歸德節度使王晏球為北面副招討使。

丙寅,升夔州為寧江軍,以西方鄴為節度使。

癸酉,以與高季興夔、忠、萬三州為豆盧革、韋說之罪,皆賜死。

流段凝于遼州,溫韜于德州,劉訓于濮州。

任圜請致仕居磁州,許之。

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