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經學考 P 13 目錄
作者 佚名

前漢重師法,後漢重家法。先有師法,而後能成一家之言。師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師法、家法所以分者:如《易》有施、孟、梁丘之學,……

經學考 P 14 目錄
作者 佚名

所謂鄭學盛而漢學衰者;漢經學近古可信,十四博士今文家說,遠有師承;劉歆創通古文,衛宏、賈逵、馬融、許慎等推衍其說,已與今學分門角立矣。……

經學考 P 15 目錄
作者 佚名

兩漢經學極盛,而前漢末出一劉歆,後漢末生一王肅,為經學之大蠹。歆,楚元王之後;其父向,極言劉氏、王氏不併立。歆黨王莽篡漢,于漢為不忠,……

經學考 P 16 目錄
作者 佚名

《北史》又云;「漢世鄭氏併為眾經註解,服虔、何休各有所說。鄭,《易》、《詩》、《書》、《禮》、《論語》、《孝經》;虔,《左氏春秋》;休……

經學考 P 17 目錄
作者 佚名

《北史•儒林傳序》「魏道武初定中原,……始建都邑,便以經術為先。立太學,置五經博士,生員千有餘人。天興二年春,增國子太學生員至三千人。……

經學考 P 18 目錄
作者 佚名

學術隨世運為轉移,亦不盡隨世運為轉移。隋平陳而天下統一,南北之學亦歸統一,此隨世運為轉移者也;天下統一,南並于北,而經學統一,北學反並……


經學考 P 19 目錄
作者 佚名

議孔疏之失者,曰彼此互異,曰曲徇注文,曰雜引讖緯。案著書之例,注不駮經,疏不駮注;不取異義,專宗一家;曲徇注文,未足為病。讖緯多存古義……

經學考 P 20 目錄
作者 佚名

唐以《易》、《書》、《詩》、三《禮》、三《傳》合為九經,取士。《禮記》、《左傳》為大經,《毛詩》、《周禮》、《公羊》為中經,《周易》、……

經學考 P 21 目錄
作者 佚名

經學自唐以至宋初,已陵夷衰微矣。然篤守古義,無取新奇;各承師傳,不憑胸臆,猶漢、唐註疏之遺也。宋王旦作試官,題為「當仁不讓于師」,不取……

經學考 P 22 目錄
作者 佚名

《詩》,魯、齊、韓三家,《藝文志》以為魯最近之。《齊詩》五際六情,獨傳異義,則《詩》之別傳也。《韓詩》,唐時尚存,惜無傳人而亡。《毛傳……

經學考 P 23 目錄
作者 佚名

宋人不信註疏,馴至疑經;疑經不己,遂至改經、刪經、移易經文以就己說,此不可為訓者也。世譏鄭康成好改字;不知鄭《箋》改毛,多本魯、韓之說……

經學考 P 24 目錄
作者 佚名

宋人說經之書傳于今者,比唐不止多出十倍,乃不以為盛而以為衰者,唐人猶守古義而宋人多務新義也。唐人經說傳世絶少,此亦有故。考《唐書經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