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代散文    P 254


作者:歸有光等
頁數:254 / 257
類別:古典散文

 

明代散文

作者:歸有光等
第254,共257。
大滌翁:張岱的父親,名張耀芳,字爾弢,號大滌。樹子:「妻所生的兒子,區別于妾所生的兒子。[12]外太祖:外曾祖父。雲谷:張岱的外曾祖父陶某的字或別號。
[13]雨若:張岱祖父汝霖的字。武林:古代杭州的別稱。[14]眉公: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的文學家、書畫家。[15]錢塘:即今杭州市。
歷史上曾在這裡設置縣一級行政機構。[16]李白騎鯨:傳說李白曾騎着鯨魚遠遊海外仙島。[17]採石:即采石磯,在今安徽省馬鞍山市長江東岸。相傳李白在這裡喝醉了酒,因喜愛江中的月影,便到江中撈月,以致溺水而死。
[18]甲申:即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這一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明王進覆滅;後清兵入關,奪取了政權。[19]王無功:王績585-644,字無功,隋唐之際的詩人,有《自作墓誌文》。陶靖節: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死後,人們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時期的大詩人,有《自祭文》。


  
徐文長:徐渭1521-1593,字文長,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代的文學家、書畫家,有《自為墓誌銘》。[20]生壙:生前預造的墓穴,項王裡:即項裡山,在紹興西南三十里,傳說項王曾避仇于此,下有項羽祠。[21]伯鸞:東漢的梁鴻,字伯鸞,博學有氣節,隱居不仕,所以稱他為高士。他很崇敬春秋時的刺客要離,所以要在死後埋葬在要離的墳墓附近。
[22]“窮石崇」二句:晉代的巨富石崇,曾在金谷園和王愷、羊琇等人鬥富。這裡張岱以窮石崇自比。[23]「盲卞和」二句:卞和,春秋時楚國人。他在荊山中得到一塊璞,獻給楚厲王,厲王讓玉工辯識,說是石頭,以欺君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腳。
後來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獻璞,又按欺君之罪砍了他的右腳。等到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而哭,直哭到眼中流血。文王讓玉工將璞剖開,果然得到了寶玉。[24]「老廉頗」二句: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後因趙王聽信讒言,被迫逃亡魏國。


  
秦攻趙,趙王想重新起用廉頗,派人去魏國察看廉頗身體狀況,使者受了廉頗仇人的賄賂,回來報告說:廉頗老了。趙王說不再召還廉頗。涿鹿,今河北涿鹿縣,相傳是當年黃帝消滅蚩尤的地方。[25]「贋龍門」二句:贋,假。
龍門,地名,在今山西省河津縣。司馬遷出生在這裡,所以後人常以龍門代稱司馬遷。作者曾著一部紀傳體的明史,名《石匱書》。[26]「饞東坡」二句:東坡,蘇軾的號。
相傳蘇軾好吃,所以稱他為饞東坡。孤竹,指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他們不讚成周武王伐紂,因此在周王朝建立後,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27]五羖大夫:即百里奚,春秋時虞國人,晉滅虞,被虜,後又被楚國邊境老百姓抓走。秦穆公知道他很能幹,用五張羖羊的皮把他買來,相秦七年,使秦成為諸侯的霸主。
人稱五羖大夫。[28]梅福:字子真,西漢末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王莽專權,他棄家出走,傳說他後來成了仙人。[29]三外野人:南宋詩人鄭思肖宋亡後隱居吳下,自稱三外野人。
張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學家。字宗子、石公,號陶庵,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僑寓杭州。清兵南下,入山隱居著書。文筆清新,時雜詼諧,作品多寫山水景物、日常瑣事,不少作品表現其明亡後懷舊感傷情緒。
所著有《琅環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又有《石匱書》,現存《石匱書後集》,記載崇禎至南明史事。
自序.艾南英
予年十有七以童子試受知于平湖李養白先生[1],其明年春為萬曆庚子[2],始籍東鄉縣學[3],迄萬曆己未[4],為諸生者二十年[5],試于鄉闈者七年[6],餼于二十人中者十有四年[7]。所受知邑令長凡二人[8],所受知郡太守凡三人[9],所受知督學使者凡六人[10]。於是先後應試之文積若干卷,既刪其不足存者,而其可存者,不獨慮其亡佚散亂,無以自考,又重其皆出於勤苦憂患驚怖束縛之中,而且以存知己之感也。乃取而壽之梓[11],而序其所以梓之之意。
曰:嗟乎,備嘗諸生之苦,未有如予者也。舊制,諸生於郡縣,有司按季課程[12],名季考;及所部御史入境[13],取其士十之一而校之[14],名觀風。二者既非諸生黜陟進取之所繫[15],而予又以懶慢成癖,輒不及與試。獨督學使者于諸生為職掌其歲考,則諸生之黜陟系焉,非患病及內外艱[16],無不與試者。
其科考則三歲大比[17],縣升其秀以達于郡,郡升其秀以達于督學,督學又升其秀以試于鄉闈。不及是者,又有遺才大收以盡其長[18],非是涂也[19],雖孔孟無由而進。故予先後試卷,盡出是二者。試之日,衙鼓三號,雖冰霜凍結,諸生露立門外。
督學衣緋坐堂上[20],燈燭輝煌,圍爐輕暖自如。諸生解衣露足,左手持筆硯,右手持布襪,聽郡縣有司唱名,以次立甬道,至督學前。每諸生一名,搜檢軍士二名,上窮髮際,下至膝踵,倮腹赤踝,為漏數刻而後畢[21]。雖壯者,無不齒震凍慄,腰以下,大都寒冱僵裂[22],不知為體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