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P 108


作者:作者群
頁數:108 / 148
類別:白話散文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作者:作者群
第108,共148。
中國一句古話:「智者樂水」,就是說,有智慧的人從流動的水可以悟出許多真理。所以孔子看到東流的河水就感到宇宙的永恆和人生的短暫。觀賞水裡的游魚更是智者的消遣,所以古代的哲學家莊周和他的朋友在觀魚時曾作過一次有趣的辯論:「看呀,水裡的游魚多麼快樂呀。」「你不是魚,怎麼會知道魚的快樂?」「你不是我,怎麼會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我們還可以舉出其他有關觀魚的古代故事,但觀賞游魚成為一般人民的愛好,則似乎是在唐宋以來才開始的,可能這與封建社會中市民階級的興起不無關係。從古代圖畫的記載也可以看到這一點。宋代的「宣和畫譜」裡才開始以「龍魚」為畫的一門。在這本書的序論裡它提到過去畫家總是把魚畫為一種食物,放在廚房裡或飯桌上的。
在五代時才有一位姓袁的畫家,以畫魚蟹著名。後來又有一位畫劉也是以畫魚得名的。從五代到北宋末年書裡一共舉出八位畫魚的畫家。所以圖畫以游魚為題材大概是在這時,也就是說公元10世紀左右才開始。
養金魚當然又應該是以魚為玩賞物以後的事。


  
最早養金魚的記載與我國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關。在他一首訪問西湖南屏山興教寺的和尚的詩裡,有這樣兩句,「我識南屏金鯽魚,重來倚檻散齋余。」宋代蘇子美的游西湖詩裡也提到那裡的「金鯽」。宋代彭乘所寫的筆記「續墨客揮犀」裡說,西湖南屏山興教寺池裡有十幾條金色的魚,人常常倚着欄杆觀賞,並投給它們食物。
他也提到蘇東坡這兩句詩。所以金魚似乎是北宋時才有的,最初發現的地點是杭州西湖。蘇東坡把訪問的和尚稱為「臻師」,這位「臻師」也許就是第一個養金魚的人。
13世紀初年有一位岳珂,他是岳飛的孫子,寫了一本筆記叫作「史」,裡面有些當時養金魚的記載。從那裡可以見到,從蘇東坡的時代起,到南宋末,這短短200年間,養金魚已漸漸成為一種普遍的愛好。筆記裡說當時貴族官吏常鑿石為池來養金魚,以供玩賞,養金魚的人能改變魚的顏色,但不肯說出他的辦法。據說用污水溝裡生長的小紅蟲餵魚,經過一百天左右,白色如銀的魚就會漸漸變黃,終而變成金色。
但作者也沒有試驗過是否如此。另外又有一種白地黑花的魚,叫作玳瑁魚,也很好看。有人曾把杭州的金魚帶到成都去,並帶了三大船的西湖湖水去養魚。當時金魚已有多種多樣,「詭形瑰麗不止二種」了。


  
但只有杭州人曉得養金魚的方法。
明代養金魚更為普遍,記載裡提到金魚也很多。郎瑛的筆記書「七修類稿」就說,當時南北二京的官吏有不少養金魚的,最普遍的是一種紅如血色的「火魚」。在杭州几乎沒有一家不養魚的,並且把金魚拿來競賽賭錢。有的人家養魚多到十幾缸。
但這位作者似乎對養金魚很外行,他說,金魚的味道遠遠不如鯽魚好吃,這真是有些煞風景了。
歐洲國家養金魚是從中國傳去的,據說是在13世紀。不過養金魚的西方記載多見于十八九世紀。英國的18世紀詩人葛瑞就有過一首為人傳誦的詩,叫作「愛貓在養金魚的中國磁缸裡淹死歌」,原詩太長,茲不具引。
養金魚是一種技術,需要很多的耐心與時間來選種和培養。不小心金魚就會退化,漸漸失去它的色彩和光澤以及特殊的形狀。金魚也常常產生新的品種。水的溫度要保持一定,不能忽冷忽熱。
自來水含氯是不適合養魚的,用自來水養魚會使魚的顏色退落。金魚經常的食物是魚蟲,有時也可以用羊肝或風乾的牛肉細末來代替。養金魚的器皿最好是陶制大缸或木盆,玻璃缸並不太合適,因為上面不能生長綠苔,而且傳熱太快。夏天換水要勤,每天可抽換十分之五,不可使水溫過高。
秋天換水可減少,但這時魚的食量增加,要多給食物。冬天則不必常換水也不必給食物。春天是金魚產卵期,缸裡可放點水草,使魚在上面產卵。產卵後可把水草拿出來,另放淨水盆裡,在太陽光下暴曬,快則四五天,多不過兩星期就可變成小魚。
小魚要吃一種最小的水蟲,或用煮熟的鷄蛋黃代替,一兩個月後就成為大魚了。
現在北京中山公園的金魚,約有20多種,如紫龍睛球、五花蛋鳳、花帽子、紅望天、藍絨球、蛤蟆頭、翻鰓等。這還是受了養金魚的器皿數量的限制。金魚常常有新的變種,如果魚缸多一些,還可培植出來更多的品種。金魚的壽命相當長,中山公園的金魚有活到20多年的。
每天都有許多遊人來賞玩金魚,公園的金魚已經成為假日的工人學生和農閒時進城的農民欣賞的對象。 ·584·   鐘靈毓秀話龍井馮英子
馮英子1915,江蘇崑山人,雜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著有《蘇杭散記》、《長江行》、《移山集》、《相照集》等。
從岳墳去靈隱寺的那條公路,叫做靈隱路,當我們的遊覽車離開靈隱路,轉入雙峰插雲,爬過黃泥嶺,便開始進入去龍井的山路了。從這一個山頭到那一個山頭,忽而在山腰裡盤旋,忽而在峽谷中奔馳,迎面而來的,是奇形怪狀的嵯峨怪石,是搖曳生姿的各種樹木。越接近龍井,越感覺到空氣的清新,環境的寧靜,汽車飛駛在茶田、怪石、喬木之間,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