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李清照資料彙編    P 37


作者:李清照
頁數:37 / 53
類別:古典詞曲

 

李清照資料彙編

作者:李清照
第37,共53。
宋黃尚書由夫人,胡給事晉臣女也。能草書,詩文亦可觀,琴棋寫竹皆精,自號惠齋居士。時人以比易安居士。尚書師蜀,夫人偕行,因幾上塵,戲畫梅一枝,賦《百字令》云云。
見《皇宋書錄外篇》。趙師■〈罒幸廾,上中下〉知臨安府,浼少司成高文虎作《西湖放生池記》,誤以鳥獸鱉咸若屬商事。無名子有詞以嘲之,實夫人首摘其謬也。師 銜之。
會夫人卒,其婢竊物以逃,捕送臨安府。師■〈罒幸廾,上中下〉鞫令指言主母平時與弈者鄭日新通,所失物乃主母自與。遂逮鄭,系獄黥之。未幾,尚未書以帷薄不修去國。
睚眥細故,致令夫人負不白之冤于其身後,又何怪乎易安居士矣!後十餘年,師■〈罒幸廾,上中下〉死,其家亦以曖昧被累。信乎!人之存心不可以不厚,而報復之理昭昭不可揜也。同上卷四


  
阮劉文如
[宋刻《金石錄》跋]易安此序,言德甫夫婦之事甚詳。《宋史·趙挺之傳》傳後無明誠之事,若非此序,則德甫一生事蹟年月,今無可考。按《後序》作於紹興四年,易安自言:「余自少陸機作賦之二年,至過蘧伯玉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是作序之年,五十二矣。序言十九歲歸趙氏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侯年二十一。
按德甫卒於建炎三年,是德甫卒年四十九也。易安十九歲為建中靖國元年。是年挺之為禮部侍郎。是趙李同官禮部時聯姻也。
序言建炎丁未。按丁未三月,猶是靖康,五年始有建炎之號,戊申方是建炎之元也。又《文選》濟引《陸機傳》云:年二十而吳滅,退臨舊裡,與弟雲勤學,積十一年。是士衡二十歲時乃歸里之年,不能定為作賦年。
或是易安別有所據,或是離亂之時,偶然忘記耳。嘉慶戊寅,阮劉文如跋。《滂喜齋藏書記》引
方成培
易安居士言:詩文分平仄,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音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又押上、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


  
培案:段安節言,商角同用,是押上聲者,入聲亦可押也。與易安所說不。余嘗取柳永《樂章集》按之,其用韻與段說合者半,不合者半。乃知宋人協韻比唐人較寬。
宋大樂以平、入配重、濁,以上、去配輕、清,亦與段圖不同。大抵宋詞工者,惟取韻之抑揚高下與協律者押之,而不拘拘于四聲,其不知律者,則惟求工于詞句,並置此不論矣。《香研居詞塵》卷三
丁紹儀
宋時詞學盛行,然夫婦均有詞傳,僅曾布、方喬、陸游、易祓、戴復古五家。方、戴、易姓氏且無考,戴、陸更系怨耦。易妻詞亦甚怨抑,惟子宣與魏夫人克稱良匹。他如趙明誠妻李易安,盛以詞名,而明誠詞無傳。
趙德麟詞甚工,其妻王夫人祇傳「白藕作花風已秋,不堪殘醉更回頭。晚雲帶雨歸飛急,去作西窗一夜愁。」一詩而已。琴鳴瑟應,天固若是靳惜耶?《聽秋聲館詞話》卷八
杜文瀾
秦澹如觀察緗業,字應華,江蘇無錫人。……所著《微盫詞錄》、《虹橋老屋詞剩》,秘不示人。從友人處借抄,僅得三闋。……又《高陽台·張荔門山人取易安居士〈醉花陰〉詞意圖其小象于扇屬題》云:「碎玉無聲,凌波有影,分明靜治堂中。
識盡淒涼,紗廚寶枕都空。黃花依舊如人瘦,悄無言,秋上眉峰。問緣何,鬥茗熏香,一例疏慵。新詞自向烏闌譜,紀錄成《金石》,夫婦同功。
散後雲煙,怕聽雨滴梧桐。風蓑霜鬢添憔悴,怎琴心、老去偏工。莫憑他,野史荒唐,試認驚鴻。」《憩園詞話》卷四
陸以湉
[李易安朱淑真]德州盧雅雨鹺使見曾作《金石錄序》,力辨李易安再適之誣,謂德夫歿時,易安年四十六矣。又六年,始為是書作跋,是時年已五十有二。非夏姬之三少,等季隗之就木。以如是之年而猶嫁,嫁而猶望其才地之美,和好之情,亦如德夫昔日;至大失所望而後悔之,又不肯飲恨自悼,輒諜諜然形諸簡牘。
此常人所不肯為,而謂易安之明達為之乎?觀其洊經喪亂,猶復愛惜一二不全卷軸,如護頭目,如見故人。其惓惓德夫,不忘若是!安有一日忍相背負之理?此子輿氏所謂好事者為之,或造謗如《碧雲騢》之類,其又可信乎?陳雲伯大令亦云:宋人小說往往污衊賢者,如《四朝聞見錄》之於朱子、《東軒筆錄》之於歐陽公,比比皆是。……李易安再適趙汝舟事,詳趙彥衛《雲麓漫鈔》,諸家皆沿其說。盧氏獨力為辨雪,其意良厚。
特錄之,以俟論世者取裁焉。《冷廬雜識》卷四
按:文中「趙汝舟」當系「張汝舟」之誤。
李易安《聲聲慢》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慼慼。」連疊七字,昔人稱其造句新警。其源蓋出於《爾雅·釋訓篇》,篇中自「明明」至「秩秩」,疊字凡一百四十四,「殷殷煢煢」一段連疊十字,此千古創格,亦絶世奇文也。同上卷五
李易安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慼慼。」喬夢符效之,作《天淨沙》詞云:「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噹噹人人。」疊字又增其半,然不若李之自然妥帖。
大抵前人傑出之作,後人學之,鮮有能並美者。同上卷六
按:《詞苑叢談》卷八收有近似評論,不另錄。
王贈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