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李清照資料彙編    P 43


作者:李清照
頁數:43 / 53
類別:古典詞曲

 

李清照資料彙編

作者:李清照
第43,共53。
誣義方之閨彥,為潦倒之夫娘。壺可為台,有類鹿馬之指;啟將作訟,何殊薏珠之冤?此義士之所拊心,貞媛之所扼腕者也。聖朝章志貞教,發潛闡幽,掃撼樹之蚍蜉,蕩含沙之虺蜮,凡在呫嘩濡毫之彥,咸以彰善癉惡為心。是以黟山俞理初先生著《癸巳類稿》,既為昭雪于前;吾鄉金偉軍先生主戊申詞壇,復用參稽于後。
皆援志乘,尚論古人,事有據依,語殊鑿空。吾友幼霞閣讀,家擅學林,人遊藝圃,汲華劉井,擢秀謝庭。偶翻《漱玉》之詞,深恫爍金之謬。將刊專集,藉雪厚誣,以仆同心,屬為弁首。
嗚呼!察詞于差,論古貴識。三至讒亟,終啟投杼之疑;《十香詞》淫,竟種焚椒之禍。所期哲士,力掃妄言。如吾子之用心,恨古人之不見。
苕華琢玉,允光淑女之名;漆室鉅幽,齊下貞姬之拜。光緒七年正月,古黎陽端木采子疇序。四印齋所刻詞《漱玉詞》


  
王鵬運
[《漱玉詞》跋]右易安居士《漱玉詞》一卷。按:此詞雖見于《宋史·藝文志》、《直齋書錄解題》,世已久無傳本。古虞毛氏刻之《詩詞雜俎》中者,僅詞十七首,《四庫》所收,即是本也。此刻以宋曾端伯《樂府雅詞》所錄二十三首為主,復旁搜宋人選本說部,又得二十七首,都為一集,而以俞理初孝廉《易安居士事輯》附焉。
易安晚節,世多訾議,甚至目其詞為不祥。得理初作,發潛闡幽,並是集亦為增重。獨是聞見無多,蒐羅恐尚未備。然即此五十首中,假托污衊之作,亦已屢見。
昔端伯錄六一翁詞,凡屬偽造者,皆從刊削,為六一存真。此則金沙雜糅,使人自得于披揀之下,固理初之心,亦猶之端伯之心雲。光緒辛巳燕九日,臨桂王鵬運志于都門半截衚衕寓齋。四印齋所刻詞
[《漱玉詞補遺》題記]易安詞刻輯于辛巳之春,所據之書無多,疏漏久知不免。已醜夏日,況夔笙舍人校刻《斷腸詞》,因以此集屬為校補。計得詞七首,間有互見他人之作,悉行附入。吉光片羽,雖界在疑似,亦足珍也。
半塘老人記。同上


  
按:《漱玉詞補遺》又收詞八首,半塘老人誤為七首。又:光緒辛巳四印齋所刻《漱玉詞》,收詞五十首。已醜《漱玉詞補遺》,又得詞八首,共收詞五十八首。黃節、薩雪如、趙萬里俱言四印齋本《漱玉詞》五十首,疑所見為光緒辛巳初刻四印齋本《漱玉詞》,未見已醜《漱玉詞補遺》之故。
[《漱玉詞補遺》跋]案:毛鈔本尚有《鷓鴣天》「枝上流鶯」一闋,《青玉案》「一年春事」一闋,註云:「《草堂》作少游、永叔,而秦、歐集無。」今案:此二闋別本無作李詞者,當是秦、歐之作,且膾炙人口,故未附錄。同上
按:《鷓鴣天》「枝上流鶯」、《青玉案》「一年春事」二詞究屬誰作,實應存疑。以往各家輯《漱玉詞》,都未收此二首。有《草堂詩餘》四卷本載此二首,俱無撰者姓名。「枝上流鶯」闋前為秦少游《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一首,「一年春事」闋有為歐陽永叔《浪淘沙》「把酒祝東風」一首,《類編草堂詩餘》、四印齋刻陳鐘秀本《草堂詩餘》及以後各選本遂俱以為秦、歐之作。
實不足據。明謝天瑞本《詩餘圖譜》卷二載此二首,無撰者姓名,注為「詩餘」。楊金本《草堂詩餘》前後集載此二首,亦無撰者姓名。至毛鈔本《漱玉詞》,收此二首,未明所本。
四印齋本《漱玉詞補遺》不收此二首,斷為秦、歐之作。近人周泳先《唐宋金元詞鈎沈》、唐圭璋《全宋詞》初版本將《青玉案》「一年春事」首列為歐陽修作。王仲聞將此二首收入《李清照集校注》。據此,二詞作者問題,俱無有力的根據,尚待進一步研究,不宜早作結論。
[《四印齋詞選》序節錄]敘曰:夫握蘭金荃,本源騷辯,元、明以降,餘音漸漓。緣情依性,詠歎長言,厥擅勝場,斷推南宋。清苕煙月,故國河山,名士風流,王孫涕淚。白石、白雲,又其至也。
至于柳絮才人,司言兆夢,雖在巾國,諒為大家。何來謗書,玷及清節?理初論著,我心實獲,殿以易安,意蓋有在。嗟夫!詞于文章,小小道耳,苟歧其途,迷不知方。宮商偶牾,猶曰絶學,雅鄭無別,伊誰之愆。
破觚為圓,有朱成碧,鑿枘不入,趻踔何之。噫!其傎矣。燕雲初生,舊雨時至,酒邊燈下,前喁後於。瓣香之虔,端屬之子,欲廣流播,並付剞劂。
迦陵鳥聲,俗向斯備,奢摩它路,宗風可尋。古人有言:慇勤永嘉,希蹤正始,三複斯篇,其庶几乎?戈氏訂韻,晚出益工,躋之前緊,附庸靡怍。校讎崖略,贉尾具詳,聊述鄙懷,望古遙集。光緒七年,歲在重光大荒落餘月。
臨桂王鵬運幼霞纂。《四印齋詞選》
[《採桑子》「晚來一陣風兼雨」]引闋詞意膚淺,不類易安手筆。四印齋本《漱玉詞》注
[《浣溪沙》「綉幕芙蓉一笑開」]此尤不類,明明是淑真「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詞意。蓋既污淑真,又污易安也。同上
[《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此首亦疑有偽,似借前《臨江仙》調,模擬為之者。同上
江順詒
比詞于詩,原可以初、盛、中、晚論,而不可以時代後先分。如南唐二主似唐之初,秦、柳之瑣屑,周、張之纖靡,已近於晚。北宋惟李易安差強人意。至南宋,白石、玉田始稱極盛,而為詞家之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