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韻語陽秋》    P 12


作者:葛立方
頁數:12 / 60
類別:文學評論

 

《韻語陽秋》

作者:葛立方
第12,共60。
張祜喜遊山而多苦吟,凡所《歷代詩話》本無「所」字歴僧寺,往往題詠。如《題僧壁》云:「客地多逢酒,僧房卻厭《歷代詩話》本訛作「獻」花。」《萬道人禪房》云:「殘陽過遠水,落葉滿疎鍾。」《題金山寺》云:「僧歸夜舩月,龍出曉堂雲。
寺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題孤山寺》云:「不雨山長潤,無雲《歷代詩話》本作「風」水自陰。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如杭之靈隱、天竺,蘇之靈岩、楞伽,常之惠山、善權《歷代詩話》本作「卷」,潤之甘露、招隱,皆有佳作。
李涉在岳陽嘗贈其詩曰:「岳陽西南湖上寺,水閣松房遍文字。新釘張生一首詩,自餘吟着皆無味。」信知僧房佛寺賴其詩以摽牓《歷代詩話》本作「標榜」者多矣。
張祜詩云:「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杜牧賞之,作詩云:「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故鄭谷云:「張生故國三千里,知者惟應杜紫微。」諸賢品題如是,祜之詩名安得不重乎?其後有「解道澄江靜如練,世間惟有謝元《歷代詩話》本作「玄」,是暉」,「解道江南斷腸句,世間唯《歷代詩話》本作「惟」,同有賀方回」等語,皆祖是《歷代詩話》本作「其」意也。


  
唐朝人士,以詩名者甚衆,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達為之遊談延譽,遂至聲問《歷代詩話》本作「聞」四馳。「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錢起以是得名。「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微雲淡河漢,疎雨滴梧桐」,孟浩然以是得名。
「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韋應物以是得名。「野火燒不盡,東風吹又生」,白居易以是得名。「敲門風動竹,疑是故人來」,李益以是得名。「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以是得名。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以是得名。「華裾織翠青如蔥,入門下馬氣如虹」,李賀以是得名。然觀各人詩集,平平處甚多,豈皆如此句哉?古人所謂嘗鼎一臠,可以盡知其味,恐未必然爾。杜子美云:「為人性僻躭《歷代詩話》本作「耽」,同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則是凡子美胷中流出者,無非驚人之語矣。讀其集者,當知此言不妄,殆非前數公之可比倫也。


  
劉禹錫《嘉話》《歷代詩話》本作「嘉話錄」載楊祭酒《贈項斯詩》曰:「幾度見詩詩總好,今觀標格勝於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相逢說項斯。」斯集中絕少佳句,如《晚春花》云:「疎與香風會,細將泉影移。」《別張籍》云:「子城西並宅,禦水北同渠。」拙惡有餘,宜祭酒公謂標格勝於詩也。祭酒乃敬之也。其贈斯詩,鄙俗如此,與斯亦奚遠哉?
趙嘏《長安秋望詩》云:「殘星幾點鴈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當時人誦詠之,以為佳作,遂有「趙倚樓」之目。又有《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歸故山詩》云:「楊柳風多潮未落,蒹葭霜在雁初飛。」亦不減倚樓之句。
至於《獻李仆射詩》云:「新諾似山無力負,舊恩如水滿身流。」則謬矣。
或雲韋應物乃韋後之族,慿恃恩私作裡中橫。故韋集載《逢楊開府詩》云:「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武皇升仙去,把筆學題詩,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夫武皇平內亂,殺韋後,不應後之族敢於武皇之時豪橫若此,正恐非後族爾。李肇《國史補》言應物性高潔,鮮食寡慾,所居焚香掃地而坐。與楊開府詩所述不同,豈非武皇仙去之後,折節悔過之時邪?
竹未嘗香也,而杜子美詩云:「雨洗娟娟靜,風吹細細香。」雪未嘗香也,而李太白詩云:「瑤台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
韋應物《奉詶《歷代詩話》本訛作「謝」處士叔詩》云:「高齋樂宴罷,清夜道相存。」東坡「坡」原作「破」,據《歷代詩話》本改《次王鞏韻》云:「那能廢詩酒,亦未妨禪寂。」子由《春盡詩》云:「《楞嚴》十卷幾回讀,法酒三升是客同。」道貴沖寂,宴主歡暢,二者恐不能相兼也。
白樂天延樂命釂之時,不忘於佛事,達者至今譏之。
古人詩勉人行樂,未嘗不以日月迅駛為言。謝惠連云:「四節競闌候,六龍引頹機。」沈約云:「馳蓋轉徂《歷代詩話》本作「祖」龍,回星引奔月。」陸機云:「出西門,望天庭,陽谷既虛崦嵫盈。
逝者若斯安得停。」司空圖云:「女媧只解補青天,不解煎膠黏日月。」孟郊云:「生隨昏曉中,皆被日月驅。」皆佳語也。
至盧仝《歎昨日詩》則曰:「上帝版版主何物,日車劫劫西向《歷代詩話》本作「何」沒。自古聖賢無奈何,道行不得皆白骨。」則又以不得行道為歎,非止欲行樂而已也。
《七哀詩》起曹子建,其次則王仲宣、張孟陽也。釋詩者謂病而哀、義而哀、感而哀、悲而哀、耳目聞見而哀、口歎而哀、鼻酸而哀,謂一事而七者具也。子建之《七哀》,在於獨棲之思婦《歷代詩話》本句前有「哀」字,以下二句例之,此「哀」字當有;仲宣之《七哀》,哀在於棄子之婦人;張孟陽之《七哀》,哀在於已毀之園寢。唐雍陶亦有《七哀詩》,所謂「君若無定雲,妾作不動山。
雲行出山易,山逐雲去難。」是皆以一哀而七者具也。老杜之《八哀》、則所哀者八人也。王思禮、李光弼之武功,蘇源明、李邕之文翰,汝陽、鄭虔之多能,張九齡、嚴武之政事,皆不復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