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明治天皇傳    P 28


作者:布老虎
頁數:28 / 50
類別:傳記

 

明治天皇傳

作者:布老虎
第28,共50。
也有一種呼聲認為:勝負嘛,不打怎會知道?當北洋艦隊在橫濱停泊時,有一位被批准登上旗艦定遠號參觀的新聞記者,儘管驚嘆其氣勢的雄壯,裝備的精良,卻對官兵的紀律、士氣以及訓練的精度提出了疑問。他歪着頭沉思:好容易有這樣優秀的巨艦,不知道能夠充分發揮其性能的人員是否齊備。這樣一來,威風凜凜只是一種外觀,也許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再說東學黨的狀況。
佔領全州時,是東學黨勢力的最盛期。從各地疾馳而來的起義者號稱數萬,但實際無法計數,也缺乏嚴密的組織和指揮。受到朝鮮政府軍的攻擊,加上李氏王朝同意農民軍提出的平分土地等十二條件,締結所謂「全州和約」,誘騙農民軍撤出了全州。
因東學黨已經煙消雲散,日本軍和大清國軍都沒有了出兵的理由。


  
但只要對方不撤走,就不會單方面撤軍。於是開始了兩軍險惡的持續對立。
日本又給熊本的第六師發出動員令,九州地方的防衛,更加森嚴起來。
723日,日本聯合艦隊從佐世保起錨,朝群山海面進發。聯合艦隊分為本隊,第一遊擊隊,第二游擊隊三支。其中第一遊擊隊于25日晨630分,在豐島海面與南下的中國軍艦濟遠號,廣乙號遭遇。
第一遊擊隊,由旗艦吉野號,秋津洲號,浪速號三艘軍艦組成,司令官是坪井航三少將。
以豐島海面的海戰,拉開了日中戰爭的序幕。很快在729日的《時事新報》上,登載了下面的文章:儘管清國軍艦修飾外貌,與西方諸國的軍艦相比也不遜色,但艦內的器具等物卻不完備之極。大炮等物,外觀雖也精美,內部卻生鏽。特別是步槍,槍筒內部全部腐蝕,不能使用。
先年來我國之定遠號,占清艦中之第一位。定遠號尚且如此,其他可推想而知。
由於取得豐島海戰的勝利,日本一些人忘乎所以了。好像《聖經》上的年輕人達比德,打敗了巨人格里阿台那樣,變得飄飄然了。
把當時兩國海軍力量作一比較,可以看出:日本方面:軍艦28艘,魚雷艇24艘,總排水量5.9萬噸。


  
中國方面:軍艦82艘,魚雷艇25艘,總排水量8.5萬餘噸。
照這樣,無論是誰來看,只能是中國佔有壓倒優勢。
但是,仔細一調查當時中國海軍的內情,事情就有些不同了。其實並非是82艘軍艦同時參戰。在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支艦隊中,聽到李鴻章的命令,真正奔赴戰場的,只有北洋水師全部和廣東水師的三艘。
這不是沒有先例。在十年前的中法戰爭時,福建水師的全部和南洋水師的三艘艦艇,被法國艦隊擊沉時,李鴻章一艘也不想拿出自己的北洋水師。如今北洋與日本作戰,南洋絶對不會派船來助陣的。這樣一來,真正與日本作戰的,就只有軍艦25艘,魚雷艇 13艘,總排水量 5萬噸了。
比日本還少了9000噸。加之,軍艦上所馱載着的大炮,炮膛已經是斑斑銹跡了。
具體到豐島海戰,雙方的戰鬥力對比也相差懸殊。日本投入的艦隊,合計噸數約為1.1萬噸,而清政府只有3300噸。是三比一。加之,裝備的炮數和性能,也相差懸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勝才是白痴呢。
2僥倖得勝利在海上,日本艦隊雖然打敗了北洋艦隊,但在陸地上,兩軍還在對峙着。
中國的步兵騎兵共有4000人,由葉志超指揮,一開始在漢城南方100公里處的牙山登陸。為了防備與日本軍的衝突,他給部下總兵聶士成3000人,使之守備成歡,自己率領1000人,據守在天安。
與此相對,日本軍有事先在仁川登陸的大島少將率領的混成旅6000人。
關於這個混成旅,還有內部故事。
一開始,參謀次長川上操六中將是這樣想的:日本在明治十五年和十七年,在漢城事變中,兩次都落於人後,都是因為兵力少。這次,日本多派些兵去,得壓倒大清國才行。到目前為止,大清國向朝鮮派了四五千兵,日本至少要派七八千人去才行。
於是,川上去訪外相陸奧宗光進行磋商。陸奧說:「我和你深有同感。只是如你所知,伊藤先生是個徹底的和平論者,不管什麼事,都不願刺激外國引起糾紛。讓伊藤答應,可真難哪。」
川上說:「您看這樣提出問題如何:先說要派一個旅,讓他答應。若照平時的編製,一個旅有兩個團,約為2000人。就只這個數,伊藤該不會說不的吧?”「可是,這個數字,與你所說的七八千人,不是差得遠嗎?」「可是,陸軍中的混成旅,情況就不同了。除了步兵之外,加上騎兵炮兵工兵,把一切都加上,就成了七八千人。
只要有這個數,也就可以了。」「伊藤要是說混成旅不行,那又怎麼辦?」“他對軍事是個外行,多半是分不清的吧?這倒像是設騙局,不過也是為了國家,就讓他答應吧。」
兩個人串通之後,就以派兵一個旅在閣議上通過,然後大量地派起兵來。伊藤博文過後聽到真情,大發雷霆道:「上了你們的當!」那是日本已經打了勝仗以後,發火也是白髮。
這套手法,是日本陸軍的傳統。後來的「九一八事變」日本叫「滿洲事變」也好,「七七事變」日本叫「日華事變」也好,軍部總是把一般的制止不予理會,我行我素。
開戰之初,日本陸軍的總兵力是七個師。明細數字是軍官以下兵員約20萬,軍馬3.8萬匹,野炮山炮共240門,步兵所攜帶的武器是口徑8釐米的村田槍。
與此相對,大清國軍有八旗,綠營,勇軍,練軍四種,其中八旗和綠營二軍,創建以來已有 200年的歷史,但編製仍然是老樣子,其現代戰爭的作戰能力等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