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甘地傳記    P 24


作者:布老虎
頁數:24 / 74
類別:傳記

 

甘地傳記

作者:布老虎
第24,共74。
沉默了一年的甘地,他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講,有太多太多的感慨要發,有太多太多的思想要宣傳,這是他關閘以後的第一次開閘,不吐不快,他怎麼會輕易放過這次演講的大好時機呢?這時的甘地雖然個子又瘦又小,但是膽量已經過人。聽的人有什麼反應,這不是他的事,離開也罷,反感也罷,憤怒也罷,隨你們選擇。但是他相信印度需要這樣的講話,民眾需要這樣的鼓勵。
當晚,甘地接到通知,警察當局命令他立即離開貝拉勒斯。隨後,也主張印度自治的貝桑特夫人公開批評甘地的演講,整個印度輿論大嘩。甘地雖然被趕出貝拉勒斯,但是他的聲音,仍久久迴蕩在這個城市的上空。
甘地既不渴望戰鬥也不想謀到領導權。然而確實是命運的安排,無論過去在南非還是今天在印度,這兩樣東西都使他無法逃脫。雖然他只是在靜靜地照料着自己的真理學院,但他卻一直在關注着事態的發展,關心着印度的前途。他發覺自己已經被卷入印度第一次民眾反抗的鬥爭漩渦。
他自稱這是非暴力消極抵抗和不合作運動。


  
離演講只隔一個月餘,新的鬥爭便拉開序幕。
瑪拉維亞在帝國立法議會中提出一個廢除契約制度的議案。哈基爵士在接受這個議案時聲稱,他已得到「英王陛下政府在相當時期內廢除這個制度的諾言」。甘地覺得這是一個空洞的保證,不能使印度滿意,應該鼓動立即廢除這一制度。而這時輿論界也開始行動,贊成立即廢除。
甘地認為這是非暴力抵抗的一個很好題目。19172月,瑪拉維亞再次要求提出一個廢除契約制度的議案,遭拒絶。甘地這時已經感到自己不能再坐而視之了,宣傳鼓動立即廢除契約制度的時機成熟。
甘地按照自己定的規矩,以帝國公民協會名義召開一次大會,之前先開執行委員會,擬定一個決議案交大會通過。經過反覆商榷,他們決定定於 731日為政府宣傳廢除契約制度的最後期限。協會公眾大會通過這個方案。
貝桑特夫人也以政治家的風範精心組織了一個婦女請願團向總督請願。
甘地再往卡拉奇、加爾各答、德里等進行宣傳鼓動。到處都是積極響應。


  
甘地一路獨自旅行,一路騷擾不斷。
罪犯調查局人員一路跟蹤他。特務們常以查票為藉口找甘地的茬兒。甘地倒是無所謂,他看得多了。只是這裡的旅客紛紛不平,痛責特務。
他們並不認得大名鼎鼎的甘地,只是把他看作一名沙陀化緣修行的人。他們常常指着特務吼道:「你們為什麼老是跟這位可憐的沙陀過不去呢?」有一次,由於特務的尋釁,甘地差一點沒能上車,這時幾個旅客見狀,扛起甘地把他小小的身子從窗口塞進去。
鬥爭取得了勝利。還不到731日,政府便宣佈廢除契約制度。
一波未平,一浪又起。時間轉眼到了1917年。
這件事發生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比哈爾省的三巴朗地區。這裡到處都是靛青種植園。原來三巴朗的佃農按照法律規定,每耕種20卡塔土地,必須有三卡塔土地給地主種靛青。這種制度叫做「三卡塔」正好有一畝制。
甘地從未到過此地,根本不知道這裡的情況,有一次一位三巴朗的貧苦農民請求甘地到那裡看看農民的悲慘狀況。於是年初,甘地便啟程前往三巴朗。
有位聖人前來調查農民的悲慘遭遇!這個消息很快傳至千家萬戶,成千上萬的農民潮水般湧向甘地住地,以目睹聖人為福,並向他訴說苦難。當地種植園主立即表示不滿,警察當局命令甘地馬上離開此地。甘地不予理睬,結果被傳到法庭。誰知這天幾千農民沒有任何人組織自願跟在甘地身後湧向法庭。
法庭只得保釋甘地。在調查過程中,當地的稅務官、縣長、警察局長們漸漸瞭解了甘地,感到他並不是有意冒犯他們個人,而只是對他們的命令進行文明的抵抗。於是甘地所到之處,他們主動派人維護秩序。地方報紙也開始關注此事,對甘地的調查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甘地開始着手調查,爬山涉水,走村串戶,與鄉民談話,瞭解民情、過細取證。他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農民的歡迎。有一次他剛從三等車廂內下車,一群農民就圍住他,把他送上一輛馬車,然後解開馬,要用人力拉他走,以示對他的尊敬。甘地含着熱淚,耐心勸說半天才算說通那些熱心的農民。
甘地一邊調查,一邊組織志願人員對當地嚴重缺乏文化的農民進行基本衛生學的教育併為他們的孩子在六個村子創辦學校。這是甘地的一貫主張,一方面在外部反對不公正不平等,一方面又在內部消除愚昧和無知,鼓勵大家要敢於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而鬥爭。
當局對甘地的行動深感無奈。最後只得成立一個包括甘地在內的調查委員會。甘地在當地記錄了幾千名農民的申述辭。委員會因為由政府宣佈成立,當地農民感到焦慮不安,很是信不過。
有一天,在培迭亞彙集了一萬多名農民請求與聖雄見面,想聽聽他的看法。甘地便會見了這些苦了一輩子的農民。
甘地告訴他們,委員會的成立是為瞭解救他們的痛苦,但他們最好不要每天到委員會辦公的地方集會。如要訴冤,去找他的助手申述。農民們這才一顆石頭落了地。委員會在甘地精神的感動下,擬出了一個偏向佃農的調查報告。
後來一位委員會成員說,甘地總是那麼精力充沛地對待調查,總是滿懷信心地為堅持自己的觀點力爭,總是毫無偏見地對待對手,真是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