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約蘇傳    P 3


作者:布老虎
頁數:3 / 47
類別:基督教

 

約蘇傳

作者:布老虎
第3,共47。
可惜,所羅門晚年沉湎酒色,吏治腐敗,國庫空虛,不得不加重人民的勞役負擔以維持統治者的腐化生活,從而導致原來南北兩集團的矛盾不斷加劇,政局發生動盪。公元前930年,所羅門去世,其子羅波安勒哈貝罕繼位,統一的以色列王國發生分裂:北方集團仍稱以色列王國即北國以色列,南方集團仍由大衛家族統治,稱猶大王國。內部分裂使以色列人從此一蹶不振,又成為一個 ① 按《聖經·創世紀》記載,古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曾在約旦河的雅博渡口與天使摔跤並獲勝,於是耶和華上帝給他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與神與人較力都是優勝者」。可知「以色列」含有「強者」的意思。
古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時,從人數上說是絶對少數,從實力上說又處于絶對劣勢,要在強敵包圍之中生存,必須自強不息,因此自稱「以色列人」,可能含有激勵自己的意思。
② 引自《基督教史綱》,楊真著,三聯書店,1979,第5頁。
備受強鄰欺凌的弱小民族。北國以色列自建國之日起政局一直動盪不穩,篡弒頻仍,二百多年間竟改換了19個王朝,終於在公元前722年被亞述帝國滅亡,有兩萬七千多名以色列人被擄往亞述。南國猶大雖然政局較為穩定,但因人少地薄,國力衰弱,于公元前586年被新巴比倫王國滅亡,耶路撒冷的猶大王室、貴族、祭司、工匠等全被擄往巴比倫。這批被擄的以色列人主要屬猶大支派史稱「巴比倫之囚」。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國取代了新巴比倫王國。為了加強西部邊防以抵抗希臘人向東方擴張,波斯王古列居魯士于公元前537年允許一部分被擄往巴比倫的以色列人返回祖國。這些「巴比倫之囚」返回耶路撒冷後,一面恢復經濟,重建家園,一面着手恢復宗教生活,編輯《摩西五經》《梅瑟五書》,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公元前516年,耶路撒冷聖殿修復後又發生了宗教分裂。


  
原來,公元前722年亞述人將一部分北國以色列人擄走後,曾將一些外族人移來居住,一些未被擄走的以色列人逐漸與移來的外族人通婚,他們的後裔被稱為「撒瑪利亞人」撒瑪黎雅人。撒瑪利亞人認為自己也是以色列人,因此,從巴比倫回國的以色列人重建耶路撒冷聖殿時,他們也要求參與其事。但返國的「巴比倫之囚」認為他們血統不純正,宗教上也混雜了其他民族的信仰,不承認他們是自己的同胞,拒絶他們參加重建聖殿的工程。撒瑪利亞人不服,一面對重建工程進行干擾,一面向波斯王控告返回的以色列人意圖造反。
他們的活動沒有得到波斯王的支持。結果,當耶路撒冷聖殿重建後,撒瑪利亞人便在基利心山革黎斤山上另建聖殿與耶路撒冷聖殿對抗,於是雙方在宗教上正式分裂。
不久,從巴比倫回來的以色列人中有一些人包括一部分祭司也熱衷于與外族人通婚。大部分以色列人堅決反對這種雜婚行為,為標榜自己在血統上和宗教上都是純粹的以色列人,他們開始自稱為「猶太人」後來,人們就逐漸用「猶太」這個名詞代替了「以色列」,他們信仰的宗教也正式稱為「猶太教」。公元前332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率精兵數萬佔領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再一次遭到異族人的洗劫。兩年後,亞歷山大滅波斯帝國,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在帝國境內強制推行希臘文化,對猶太文化傳統構成了嚴重威脅。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帝國分裂,其大將托勒密Ptolemy在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大將塞琉古Seleucus在敘利亞建立塞琉古王朝,雙方為爭奪巴勒斯坦的統治權不斷進行戰爭。猶太人在耶路撒冷的祭司集團統治下周旋于南北兩大國之間,苟延殘喘了一百多年。公元前200年,敘利亞戰勝埃及,佔領了耶路撒冷,大力推行希臘化。公元前 175年,敘利亞王安條古四世下令取締猶太教,禁止猶太人守安息、行割禮、讀《摩西五經》,沒收耶路撒冷聖殿的財產,把聖殿改為宙斯的廟宇祭祀偶像,並推行異教節令,力圖消滅猶太文化。
一部分虔誠的猶太人被迫逃入曠野,離群索居,以保持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這些人被稱為「哈西典人」sidim,意為「虔誠者」。公元前167年,猶太人因不堪敘利亞人的壓迫,在祭司瑪塔提亞的率領下奮起反抗,爆發了反對民族壓迫、爭取宗教自由的民族解放戰爭,史稱「瑪加伯革命」。公元前165年,猶太起義軍在猶太·瑪加伯率領下收復耶路撒冷,潔淨聖殿,恢復對民族之神耶和華上帝的祭祀。
公元前142年,起義軍終於迫使敘利亞承認猶太王國獨立。公元前128年,猶太人摧毀了撒瑪利亞人在基利心山上的聖殿,繼而征服撒瑪利亞,加劇了撒瑪利亞人與猶太人之間的敵對情緒。公元前1世紀初,羅馬崛起於歐洲並征服了敘利亞。公元前63年,猶太統治集團發生內訌,雙方相持不下,竟派代表赴敘利亞請求羅馬統帥龐培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