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愛迪生傳    P 12


作者:布老虎
頁數:12 / 66
類別:傳記

 

愛迪生傳

作者:布老虎
第12,共66。
這時,愛迪生的名字愈來愈經常出現在技術性的、科普性的和一般性的刊物上。他顯示出多方面的創造才能,但他還沒有成為電工技術方面的著名的發明家和「魔術師」。
愛迪生在致力於有線通信的同時,也沒有停止對遠距離效應的關心。這種效應,可以從電路尚未處于接觸時獲得,產生感應,彼此影響。
早在1875年他就預言,將來電力通訊是不會用像電線這樣的「重累」的。
愛迪生認為這種在感應方面的相互作用,可以用於正在運行的列車和火車站間的聯絡。愛迪生後來1885實現了這一想法。


  
1875年末,愛迪生已開辦了5個工廠,他開展了大量發明和生產活動。工廠分散在紐瓦克各條街道。工人人數和定貨量已大大增加了。
愛迪生經常遭到報社記者的襲擊,因為他們希望儘早獲得有關他最近工作的消息。限制記者們對他的採訪活動是不可能的,所以愛迪生的工作總受到打攪。愛迪生要求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建立新的工廠和擴建現有的工廠,但是,現有的房舍已不能提供他在新階段的活動所需要的那種按照計劃合理佈局的實驗室和工廠的有機綜合體。基于這一想法,他就決定要在新的地方建造一座具有實驗室、工廠、住房和輔助建築物的發明中心。
1875111日,愛迪生把他的父親請到紐瓦克來,參加他那順利發展起來的事務。愛迪生讓父親參加工作,使他成為受託人,委託他組織和管理經濟業務。第一件委託他父親辦理的事項是為修建發明中心和生產工廠找一個地點。小山墨爾·愛迪生坐著馬車走遍了紐約四郊,找到了一塊合適的地段。
這塊地段處在賓夕法尼亞鐵路線上,離紐約不過25英里左右的路程。這塊完全荒蕪的地方叫門羅園。1876年初春,開始為工廠和試驗室興建木質倉庫式的建築物。整個綜合體的設計,都是愛迪生親自擬定的。


  
為節省資金,除了機器車間建造了一座石結構建築物外,所有的建築物都是木質的。主要的建築物是兩層樓房,長 100英呎,寬30英呎,外面是塗成了白色的木板牆,窗戶矮矮的,門前有台階。這座建築物的四周,最初不得不用柵欄圍起來,使在鄰近草地吃草的牛和豬不能靠近。油漆還未乾透,一輛輛平板大馬車就來到了,它們把愛迪生認為需要從紐瓦克運到門羅園來的設備運來了。
一些不需要的或陳舊的設備,愛迪生就在紐瓦克賣掉了。愛迪生為門羅園專門購買的新設備、儀器和裝置也很快運到了。愛迪生的大量技術書籍和化學材料也運來了。
愛迪生的主要助手和職員也來到門羅園,構成了執行他的委託的主要核心,他們是巴切勒、伯格曼、舒克爾特、克魯西和亞當斯等人。
主樓裡安裝了瓦斯照明,為此建立了專門的瓦斯發生器。動力設備是一部十馬力的布朗的蒸汽發動機。一樓是小圖書室、繪圖室和辦公室;有一個房間裝備着只有在愛迪生親自監督下才可以使用的最貴重的器具,而另一個房間的一些架子和抽屜裡存放著愛迪生以前發明的東西的樣品。二樓是工作間,裡面擺着一些放有器具和機械等的工作台。
緊靠着牆擺放著高大的架子存放化學藥品、儀器和備用工具。
因為愛迪生想閉起門來專心進行工作,所以停辦了曾在紐瓦克辦的「愛迪生和默裡商行」。這一商行停辦之後,愛迪生就完全可以一心一意埋頭工作了。
愛迪生想使門羅園的工作具有新的發展方向。愛迪生在紐約工作時,就同弗·列·鮑普一起建立了一個電工技術諮詢處。大概,這是世界上此類行業最早的一個。根據愛迪生的意圖來看,門羅園的實驗室應當大加發展,以便使它真正成為進行發明活動所必需的工業化發明和工業調查研究的世界第一個中心,其實這種思想法本身就是愛迪生最卓越的發明。
四愛迪生提出這一任務之後,就不再大力去組織成批地大量生產已經研究出來的發明物和各種裝置了,而是想建立一個鞏固的科學基地,來對正在研製的發明及其進一步的改進工作進行研究。愛迪生把力求使自己的發明用於生產中去的宗旨,看作是他的總計劃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他卻想使生產不妨礙發明工作和設計的定型工作。運用是發明活動本身的必然繼續,而不應使運用妨礙發明活動,不應把發明者的精力吸引到其他方面去。
採用發明的可能性和獲取最高利潤,是衡量發明價值高低的資本主義準則。愛迪生信奉的原則是不僅應該發明,而且要保證能從實際採用中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愛迪生為門羅園實驗室購買了最精密的工具設備和儀表設備。他懂得,為研究發明,他不僅需要力學家,而且也需要化學家、電學家、物理學家,乃至于數學家。所以到1878年,門羅園實驗室人員編製中就有在亥姆霍茲那裡修完數學物理學的普林斯頓大學畢業生、數學家弗連西斯·厄普頓。實驗室增添了貴重設備,人員編製中也有了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工作人員。
愛迪生在門羅園的工作,使他成了名人和富人。愛迪生在這裡完成了對多工電報雙工和四工的最後研製工作。
1876年,阿·格·貝爾獲得了他發明的電話專利特許證。但電話機當時還不完善,通話人的說話聲嚴重失真。電話這一發明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但需要力爭使電話如實地傳送語言或聲音,而不失真;也應排除貝爾電話機的另一缺點,即把受話器也作為送話器用。這種電話機對著話筒說話,就不能聽到對方說的話;聽對方說話時,話筒就要緊靠着耳朵,自己就不能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