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華盛頓傳    P 19


作者:布老虎
頁數:19 / 64
類別:傳記

 

華盛頓傳

作者:布老虎
第19,共64。
一心指望住在弗農山莊過太平日子的華盛頓,再也太平不下去了。
他的客廳成了一個信息交流場所,不斷有四方賓朋帶來令人震驚的消息。在他的朋友中,有兩位值得特別提及。
一位是布萊恩·費爾法克斯——就是費爾法克斯勛爵的兒子。他家住貝爾沃莊園,與弗農山莊是近鄰。布萊恩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紳士,深受歐洲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思想開明,待人寬容,態度和藹。他與華盛頓情趣投契,頗有共同語言,他們之間友誼很深。
但是自從反印花稅法,漸漸變得話不投機。布萊恩在政治上效忠於王室,主張君主立憲政體。他的觀點在初期對華盛頓是有影響的,可是隨着事件的發展,華盛頓認清了英國政府的真面目,思想立場發生了重大變化,緊跟時代脈搏前進了。布萊恩呢,日益感到與周圍的政治氣氛格格不入。


  
到後來獨立戰爭爆發,費爾法克斯全家離開北美,遷回英國長期定居去了。
他的另一位好友喬治·梅森上校,也是鄰居,家住離貝爾沃不遠的莊園裡。他也受過高等教育,專修政治學與法學,知識廣博,一派學者風度。最崇信天賦人權和自由原則,最痛恨專制暴政。他與華盛頓有較長時間的交往,經常相互拜訪。
他那淵博的學識和進步的思想,使華盛頓茅塞頓開,面前展開了一片聞所未聞的新境界。從而接受了革命理論——自然權利說,堅信人人生來就應該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具有的生存權和自由權,神聖不可侵犯。自從反對印花稅法以來,與梅森的友誼日趨密切。
他們常常徹夜長談,縱論北美形勢。每次長談之後,華盛頓常有「如坐春風」之感。革命理論顯示出了強大威力,它使得華盛頓在錯綜複雜的政治形勢面前,變得態度鮮明、立場堅定。
這兩位鄰居,都是華盛頓的良師益友。在獨立運動的初期,兩位好友都力圖把他朝自己的方向吸引。難能可貴的是華盛頓不盲從、不迷信,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就是他作為一個偉人所獨具的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176945日,華盛頓在弗農山莊給喬治·梅森寫了一封重要的信件。這封信標志著他思想上的成熟,政治上的堅定,投身革命鬥爭的決心:「為了保衛與我們生命的一切息息相關的無限寶貴的天賦自由,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義無反顧地拿起武器……,這就是我直截了當的意見。但我想補充一點,即武器……應該是最後手段,就是最後一件法寶。」接着他在信中設計了若干具體措施抵制英國貨物。


  
主張從17699月起,拒絶進口酒類飲料和奴隷,不購買按湯森稅法規定征稅的商品。
並且充分預見到,這場對抗極有發展成為武裝衝突的可能性。這些意見經過與梅森反覆研究,最後起草檔案,名為《不進口協議》。516日華盛頓帶著檔案去威廉斯堡,交弗吉尼亞議會討論。
弗吉尼亞新任總督巴特圖特,是個典型的老官僚。他到了弗吉尼亞就惟我獨尊,當聆聽了議員們慷慨激昂的演說後,不由大為吃驚。第二天他便下令解散議會。
議員們沒被總督的命令所嚇倒,全體憤然退出會場以示抗議。當天,議員們轉移到一處私人宅邸裡繼續開會。這次半地下狀態的議會特別會上,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個核心,起到左右形勢的作用。這個核心共有 4人,他們是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帕特裡克·亨利和理查德·亨利·李。
他們在正式開會之前,就重大內容先進行秘密協商,基本取得一致意見後再提交會議談論。結果是華盛頓和梅森起草的《不進口協議》得到一致通過。與會的89名議員一起簽署了檔案,還將檔案送往各地宣傳,廣泛徵集簽名。這個倡議很快被北美各州改採納,人們形成了共識:凡繼續進口或使用英國貨物的,就是北美人民的敵人,將受到委員會的懲處!這就是說,革命先從自我革起。
簽署過檔案的議員們,首先有義務抵制英國貨物。停止相互貿易,意味着將蒙受經濟損失。而生活中享樂奢侈之品,百分之百皆由英國進口。抵制英國貨,就必須禁用奢侈物品,放棄優裕的生活享受。
華盛頓也身體力行,全家整整一年多都用一種樹葉代替茶葉,由此可見抵制行動之堅決徹底。
這一年1769從英國進口的商品額急劇下降,幾個月工夫,英國的廠主和商人在對美洲貿易中,損失就高達90萬英鎊。
177035日,英國內閣不得不宣佈《湯森稅法》作廢。
現在,經過徬徨、等待、充分審時度勢的華盛頓,開始登上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政治舞台亮相了。
2召開大陸會議177035日是個不吉祥的日子。
遠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國內閣,這天宣佈撤消《湯森稅法》,同時又通過了徵收茶葉稅的法案。即是說,撤消1767年以來的各種關稅,只有茶葉除外。銷往北美洲的茶葉,每磅徵收3便士的關稅。這樣做的目的,意在維護宗主國的權威。
因為廢除了其他的關稅,殖民地人民又開始購買日用品,但絶對不買征稅的茶葉。於是茶葉稅問題,又成了鬥爭的焦點。就在 35日這一天,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波士頓慘案」。
前面已提到過,英國政府把波士頓看做北美殖民地騷亂的中心,派遣了 2個正規團和 7艘戰艦進駐該城,企圖壓一壓「叛民」的威風。市民們對駐軍恨之入骨,罵他們是一群「蝦子兵」——因其軍服是紅色,蝦子死後也呈紅色之故。
這年 1月,紐約市就已發生了一次反英群眾與當地「蝦子兵」的衝突。反英組織「自由之子社」的成員上街搞宣傳活動,遭到駐軍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