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180


作者:中科院
頁數:180 / 298
類別: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作者:中科院
第180,共298。
隨着日本的投降,政府軍隊與中共軍隊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競賽,雙方都力爭首先到達敵占區接受日軍的投降,從而收取大量的敵方武器和軍事裝備。在這場競賽中,中共似乎佔有明顯的地理優勢。中共在華北、華南和華中控制着人口達一億之眾的十八個「解放區」,並聲稱擁有一百萬正規軍和兩百萬民兵,1分佈在黃河、長江和珠江流域的廣大農村。位於這些江河流域的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漢口和廣州的大都市,成了中共控制下農村海洋中的城市孤島。
為充分利用這個有利形勢,毛澤東在194589
即蘇聯參戰後的第二天
宣佈,日本的崩潰在即,中國共產黨發動全面進攻的時機已經來臨。8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命令所屬部隊,奪取日軍佔領的所有城鎮和交通中心,並接受敵軍的投降及其軍事裝備。811日,林彪率一支十萬人的大軍沿平瀋鐵路突入東北。在日軍投降後的兩星期之內,中共的地盤從116個縣擴展到了175個縣。


  
2
政府軍隊分散在幾條戰線和中國的西部地區,所以在這場競賽中處在很不利的位置,但蔣中正決意不讓勝利果實從他的手指縫間溜走。810日,他要求中共領導人不得獨自行動,並命日本軍隊和偽軍堅守陣地對付非國民政府軍隊。朱德譴責蔣的行為是「有利於日本侵略者和漢奸」,並直接命令駐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要向中共代表投降。為壓倒中共的地理優勢,蔣請求美國支助,將部隊空運和海運至淪陷區。
美國立即前來援助,命令將政府軍隊運輸到淪陷區,並派五萬名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到一些重要港口和交通樞紐,等候政府軍隊的到達。政府的三個軍被空運到北平、天津、上海和南京,隨後有總計五十萬部隊運到了全國各地。此外,華盛頓對東京的總一號命令明確指示駐中國(東北除外)、3台灣和北緯十六度綫以北的法屬印度支那的日本軍隊向蔣和他的代表投降。815日,蔣親自命令岡村寧次在淪陷區內維持秩序及控制所有軍事裝備。
822日,岡村進一步受命只允許政府軍隊進駐淪陷區。這位日本司令官完全服從了這些指令。


  
國民政府依靠美國的幫助和日本的合作,在第一輪競賽中取得了勝利。政府重新獲得對華中、華東和華南几乎所有重要城市和交通樞紐的控制,而中共的部隊則暫時撤退至鄉村。然而,儘管中共遇到了這個挫折,但在競賽的頭兩個星期內也設法取得一些收穫,贏得59個大部在華北的城市及廣大鄉村地區的控制。4
東北呈現出一幅特別火爆的場面。88日,馬林諾夫斯基(Rodion Malinovsky)總司令率領的蘇聯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入東北,兩天後又與從外蒙古前來增援的突擊部隊會師。蘇軍沒有追隨814日日本的投降而停止推進;也沒有在東北的地理界在綫停頓下來。蘇軍深深滲入至熱河和察哈爾腹地,以便幫助中共部隊進軍東北。
蘇聯人將相當數量投降日軍的武器交給了中共軍隊。5然而,蘇軍並沒有讓中國共產黨接管東北。
為設法解決這些棘手的難題並與中共達成和解,蔣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會談。儘管毛澤東很不情願前往和擔心國民黨的詭計,但在美國特使赫爾利赴延安擔保他的安全之後,最後還是決定前往。1945828日,毛澤東飛赴重慶。充滿盼望和感到睏倦的中國人民,全神貫注于這次歷史性的會談,期盼會談達成一個和解的結局,從而可以避免一場內戰。
1.毛澤東在重慶
毛澤東在離開延安前就精心部署了談判的策略。雖然國民政府在收復大城市方面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但毛澤東堅信中共將最終控制長江下游和淮河以北的地區
山東、河北、山西和綏遠大部,熱河和察哈爾全部,以及遼東一部。但是,他預見到了在不遠的將來還存在許多困難;他決定在重慶採取一種靈活妥協的行動方針,但在一些根本利益的問題上則堅持立場。6因此,他在逗留國民政府戰時首都期間千方百計地表現出通情達理,願意作讓步
這種姿態旨在贏取公眾與論和中間派的同情。
他處處表現出是一個友善、熱情的人,而不是一個強硬暴躁的革命者。在外表上,賓主雙方都顯得友好客氣,這激發起了公眾對和解及和平的期望。
在正式的談判中,毛澤東樹立了通情達理和願意妥協的形象。他不再堅持聯合政府,但要求召開國是會議7來研究與建立聯合政府、召開國民大會和制定憲法相關的問題。
在國共兵力及改編雙方兵員為一支國家軍隊的問題上,毛澤東提議只要國民政府同意將其部隊裁減到一百二十個師,共產黨將只保留二十到二十四個師的兵力。8
在解放區問題上,毛澤東基本上要求在華北、內蒙古和一些重要城市不受約束。當國民黨不同意這個想法時,他建議暫時保持解放區的現狀,以待憲法的通過,憲法將規定民眾選舉產生地方政府的事宜。顯然,毛澤東努力想保持對解放區地方事務的控制;但在這一點上,國民黨頑固地拒絶讓步。
至于接受日本投降問題,國民政府堅持有收繳敵方武器的壟斷權利,而共產黨則要求在本身已經有積極活動或包圍了敵軍的地區享有同樣的權利。在這一點上也沒有達成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