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258


作者:中科院
頁數:258 / 298
類別: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作者:中科院
第258,共298。
政治局17個委員和一個候補委員基本上是較年輕的改革支持者。上一屆20個政治局委員九個退休了。但前任總書記胡耀邦仍保留委員職位;還有他的親密同事副總理萬里和闐紀雲。政治局委員的平均年齡63歲,比上一屆低七歲。
在新的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平均年齡64歲,比上屆低13歲。
在權力極大的常務委員會中保持了觀點的平衡,當選的五人如下:趙紫陽,68歲;李鵬,59歲;胡啟立,58歲;姚依林,70歲;喬石,63歲。人們普遍認為,趙紫陽和胡啟立是市場導向經濟發展的堅定支持者,李鵬和姚依林傾向于蘇聯式的中央計劃經濟,專搞安全的喬石立場居中。實際上,他們全號稱是改革的支持者,他們只是在風格、方法、步伐和範圍上有所不同而已。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全國上下一致的強烈願望,因此,沒有那個政治家敢於自稱搞其它東西。
其它一些重要的黨內職務任命有,陳雲擔任兩百人的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胡啟立擔任四人書記處的負責人。


  
隨着保守派的大部分批評被抑制,改革派獲得了全速前進的授權。但是,他們知道,退休的老人沒有放棄他們的影響。他們願意退休或許是因為達成了這樣的諒解:他們支持的人選李鵬將任命為政治局常委,並將在以後出任總理。事實上,在十三大閉幕後剛過了三周,李鵬就被任命為代總理,隨後在1988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被正式任命為總理。
李鵬是一名早期革命烈士32的兒子,他在已故總理周恩來的家中長大。李鵬17歲入黨,1948年被派往蘇聯學習電機,六年後回國。他作為一名電力和能源專家扶搖直上,接近黨內元老陳雲、彭真和鄧穎超(周恩來的妻子)等人,得到黨內保守派、政府部門中周恩來的擁護者,以及在各條戰線上佔據重要崗位的五十年代留蘇學生的廣泛支持。李鵬對他的教育背景很敏感,因此他特別申明不讚成蘇聯的經濟制度和中央計劃。
在他當選為政治局常委後不久,于1987112日宣稱:「認定我支持中央計劃經濟的斷言完全是個誤解。(中國的)經濟體制必須重組。」在他被任命為代總理時,宣佈支持「在繼續保持安定團結並一如既往地執行獨立自主對外政策的同時」 執行改革開放政策。33總書記趙紫陽在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的一段話:「國家調節市場,市場指導企業」,可能是李鵬的一個貢獻。


  
34
2.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強硬保守派不斷指責,其它許多人也總是有疑惑,覺得市場導向機制根本上是非馬克思主義的。這種論調對進步運動來說正是如鯁在喉。然而,做經濟發展工作必須承認市場因素,而與外部世界的交往也是現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對改革派來說,最迫切的任務是發展一套理論框架,用來論證他們的工作既非資本主義的也非反馬克思主義的,而是在社會主義的範圍內極其需要也被允許的事物。
經過一段長時期在黑暗中的摸索,中國的社會科學家們提出了這樣的新概念:中國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市場因素、資本主義的技術和管理技巧,以及多種所有製為特徵的混合經濟都是可以接受的。在這套理論支持的鼓勵下,趙紫陽在政治報告中充滿信心地宣佈:「改革只是一個使中國得以振興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符合人民的願望和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趙紫陽提出了這樣的論點:由於中國以前落後的生產力和不發達的商品經濟,中國沒有經過適當的資本主義階段。堅持中國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將是機械的思維,將犯政治上的右傾錯誤。但認為中國可以跳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直接進入社會主義,也將是烏托邦的思維,將犯政治上的左傾錯誤。趙紫陽總結說,「在這個(初級)階段中,我們將完成其它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已經實現的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和現代化。」
趙紫陽宣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場十九世紀的歐洲理論家不可能預見到的實驗。
我們不處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設想的條件下,在他們那裡,社會主義是建立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的基礎上的。我們與其它社會主義國家的情況也不一樣。因此,我們不能盲目聽從書本,也不能機械地模仿其它國家(蘇聯)的模式。相反,我們應該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這些情況結合起來。
我們必須通過實踐找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
趙紫陽敦促國人尋找允許多種所有制並存的方法,以避免經濟結構僵化,發展商品經濟,提高勞動生產力,實現四個現代化。
這套理論沿著以下的思路繼續發揮。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中心任務是結束貧困和落後。它不再是階級鬥爭,雖然階級鬥爭作為一種矛盾仍然存在。要確保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政策的實行,中國必須通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保持安定團結。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將持續一百年,開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其時私有生產手段經歷了社會主義改造;它將延續到二十一世紀中葉,那時將基本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長期的過程將分成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在1980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基礎上達到翻一番的水平,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這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第二個時期,到2000年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使人民達到生活小康的水平;第三個時期,到下世紀中葉達到大多數中等發達國家享有的富裕水平。要成功地實現這些目標,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是關鍵。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