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294


作者:中科院
頁數:294 / 298
類別: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作者:中科院
第294,共298。
嚴格地說,「亞洲價值」是一個神話。亞洲包括三十多個國家,文化種類繁多。這些文化不僅建立在儒家倫理上,還有神道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其它許多小的地方原始文化和價值體系。將所有這些文化捏合成統一的「亞洲價值」體系的共同要素並不存在。
451997年下半年,亞洲許多國家出現經濟危機,使「亞洲價值」的提法沉寂下來。46其實許多要素,無論是在西方價值還是在亞洲價值中,都發揮着根本作用。將這兩種價值明智地融合到一起,對未來才是大有裨益的。
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集中出現在九十年代。1994年為295億美元、1995年為337.9億美元、1996年為395.2億美元、1997年為497億美元及1998年為568.9億美元。
順差高速增長的部分原因,是中國在1994年將人民幣貶值,從5.8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變為8.7元人民幣兌1美元;也有部分原因是美國的「原產地國家」統計法造成了數值虛高。因為中國的勞動力便宜、資源豐富,許多台灣、香港、韓國甚至日本的公司都將自己的生產基地遷到中國。當地工人的每月工資很低,只有52美元;相比起來,僱用台灣工人要用1,224美元、韓國要1,584美元、日本要4,156美元。這些公司的產品通過香港出口到美國,全部被美國海關算到中國對美出口上,使得美國對華貿易赤字總是高居不下。


  
另一方面,美國對香港、台灣、新加坡和韓國的總貿易赤字卻在相應下降,1994年為120億美元、1995年為80億美元、1996年為65億美元。考慮到通過香港轉運附加值低,中國對美貿易順差1994年可能約為200億美元、1995年為220億美元及1996年為265億美元。中國反駁這些數字還是過高,並認為1995年應是86億美元、1996年應是100億美元。華盛頓布魯克林研究院(Brooking Institution)的著名經濟學家拉迪(Nicholas Lardy)相信,美國的計算誤差達50%。
47
人權和貿易逆差不只是造成美中關係緊張的二個問題,其它問題還有:中國向巴基斯坦和伊朗出售核武器問題、侵犯知識產權問題、西藏和台灣問題,以及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活動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導致與美國的摩擦,引起美國的嚴重關注。據中國人的理解,美國對中國主辦2000年奧運會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問題上所進行的種種阻撓,是在處心積慮地阻止中國走向強大。然而,儘管存在着這樣的根本分歧,美國和中國的領導人都明白到保持友好關係的重要性。
2.7柯林頓的友好示意19971024日,柯林頓總統透過「美國之音」發表了與中國和解的重要演講,解釋了他的磋商政策對美國國家利益所具有的根本意義。他打算使美中關係比前一段更「積極」、更「穩定」、更具「建設性」。這個講話闡述了用合作與磋商政策代替對抗和遏制政策的必要性,全球一億多聽眾收聽了這個廣播。


  
美國對華貿易逆差 (單位:億美元)美國對華出口美國對華進口平衡199492.82387.87-295.051995117.54455.43-337.901996119.93515.13-395.201997128.05625.52-497.471998142.58711.56-568.98來源:US Foreign Trade Highlights,Department of Commerce,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Washington,D.C.,19941995199619971998.Also:U.S.Aggregate Foreign Trade Data 1991-1998,Tables 67,and 8[on line].見www.fedstats.gov/index20.html[15April 99].
柯林頓指出傷害美中關係的四大問題,即:人權、貿易逆差、武器擴散和台灣問題後,隨即宣佈:
美國人都擁有這樣的基本信念: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有權受到尊重,有權發表他們的見解、選擇他們的領袖、崇拜他們想崇拜的東西......(美國)一定會而且願意去支持爭取人權的活動,對中國和世界任何地方的侵犯行為直言不諱。不這樣做就是與我們美國人所信奉的一切背道而馳......我們的目標不是遏制和衝突,而是合作。
我知道有人並不同意這樣做,他們堅持中美利益是不可調和的......因此他們認為,在中國變得更強大之前我們必須盡全力遏制甚至對抗他們。
我認為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孤立中國不可行,只會起到反作用,並且蘊涵著危險。這樣做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都很難得到我們世界的盟友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甚至得不到要爭取更大自由的中國人民本身的支持。48
這篇講話的內容建立了與中國改善關係的基礎,並促成了1997年至1998年江澤民主席與柯林頓總統的正式互訪。
3.台灣與中國:統一的前景
在華盛頓、北京和台北的三角關係中,最令美國頭疼的就是如何在改善與中國的關係的同時又不傷害或犧牲台灣。台灣的領導人很清楚,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必須現實地對待中國的崛起,不能將其排除在美國的全球戰略考慮之外。但台灣希望自己的地理位置
北接日本與琉球群島,南連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
可以在西太平洋形成一條切不斷的鏈條,實際上把太平洋變成美國的一個湖。用麥克阿瑟將軍的話說,台灣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對美國和日本具有積極的戰略意義。
台灣海峽為日本99%的原油和鋼鐵、91%的煤炭、90%的小麥進口提供了海上通道,總運量達每年七億噸。台灣確實是日本經濟至關重要的生命綫。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