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P 297


作者:中科院
頁數:297 / 298
類別:中國現代史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作者:中科院
第297,共298。
為了破壞李登輝、打擊他悄悄將台灣推向獨立和在美國幕後支持下公開推行「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曖昧立場,中國掀起了大規模的「文功武嚇」活動。北京警告說,如果台灣宣佈獨立或有外國勢力插手台灣事務「分裂」中國的話,中國將不會放棄使用武力。如果說北京對李登輝的動機表示懷疑,那麼新黨副總統候選人郝柏村,這位前國民黨將軍和行政院長,也同樣懷疑李登輝的動機。他說:「我是第一個發現李先生內心深處確實擁護台獨的人」,儘管李登輝從來沒有公開表示過。
62
中國決定給李登輝一個教訓。就在選舉進入高潮時,中國在台灣海峽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海軍演習,並向指定的目標區發射了導彈。美國害怕這次海軍演習成為入侵台灣的前奏,於是派遣了由七艘軍艦,包括「獨立號」航空母艦,組成的航空母艦群開赴台灣海峽,但游弋于中國指定的區域之外。同時將「尼米茲號」航母群由印度洋調往西太平洋,停泊在離台灣海峽有一段距離的菲律賓附近。
隨着緊張局勢的加劇,199638日,中國國務院外事辦主任劉華秋作為秘密使者,被派到維珍尼亞會見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萊克。經過九小時的會談,雙方達成諒解:中國的軍事演習不會導致對台灣的入侵,而美國保證不插手到當前的危機中。危機過去了,沒有任何事情發生;軍事演習也于325日結束。


  
中國軍事演習的目的是想恫嚇選民不要去投李登輝的票,但事與願違,這樣做的結果反而將選民們趕到了李登輝的周圍:李登輝得到了全部1,100萬張選票中的54%(5,813,699張),占絶對多數。民進黨只得到21%、新黨得15%及獨立人士得10%。中國的武力恫嚇招致了相反的結果,並且在亞洲其它國家面前暴露出它是一個具有侵略性、衝動性和潛在危險性的巨大威脅。但最出乎意料的發現是,這個軍事演習儘管給人印象深刻,任務執行得一絲不苟,但不過是七十年代老式的軍事技術,根本不是九十年代的。
對弱者來說,它是一次武力炫耀,對強者來說,它不過是一些過時東西的演示。許多美國的觀察家認為這次軍事演習是一次代價極高的失誤。然而北京卻宣稱,至少目前在阻止台灣獨立活動上取得了勝利。民進黨的支持率下降了,只得到21%的選票,而1995年選舉時他們的支持率是33%,1993年的地方選舉中得到的支持是41%,這個結果被認為是選民們厭惡台獨的證據。
63


  
中國會發動進攻嗎如果台灣走向獨立,中國會發動進攻嗎美國和台灣的軍事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尚無能力保證進攻成功,因為它目前缺乏海陸空協同作戰能力。中國軍隊的武器和戰術仍是以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水平的軍事條令、訓練方式和過時技術作為基礎的。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對台灣的進攻不僅不能保證成功,反而可能在國內造成災難性後果。
首先,戰爭不一定會迅速取勝;拖的時間越長,國外插手的可能就越大。其次,與台灣進行大規模戰爭,可能完全打斷甚或終止中國的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是中國的頭等大事,也是共產黨得以維持統治的基礎。第三,戰爭會對香港和上海的繁榮產生負面影響。第四,隨着對外作戰持續進行,中國國內發生內亂的危險性會加大。
最後,就算經過艱苦的戰鬥,中國最終取得了台灣,整個台灣島將遭到徹底破壞。中共將如何在一片廢墟上管轄2,100萬經受過民主化洗禮的人民64
軍事進攻台灣將是中國最後的和最壞的選擇。為什麼它要冒遭到失敗、冒打一場無結果之戰、冒內部發生崩潰的風險為什麼要冒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的風險此外,因為《台灣關係法》的存在,中國還要冒與美國交戰的危險。
按照孫子和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cwitZ)的理論,最高形式的勝利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海峽兩岸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這句話,這表明通過協商和平解決問題是唯一明智之舉。但如果做不到這點,戰爭也有可能爆發。中國軍方多數人都想避免一場有可能使美國卷入其中的高科技戰爭,但在用盡一切其它辦法之後,最後的選擇將還會是軍事攤牌。
但許多中國的軍事領導人都認為這是「非常不明智的決定」。65
按照台灣情報和安全負責人殷宗文的說法,中國在五年內攻打台灣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或者非常非常小」,除非台灣宣佈獨立或允許外國插手內部事務。李登輝總統確信至少在八年內不會有攻打的事情發生。據報道,江澤民主席的「智囊團」要求他在台灣的事情上慢慢來。據說他自己希望台灣問題能用十年的時間解決。
66
美國支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台灣獨立,也反對中國攻打台灣。它敦促兩岸通過談判實現和平統一。但如果中國一旦攻打台灣,受與《台灣關係法》約束的美國會如何作出反應明顯有兩種可能存在。67一些中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認為,儘管美國口氣很大,最終它不會為了台灣而甘冒與中國交戰的風險。
當然,沒有人能肯定。在不發生台灣獨立或外國介入的情況下,中國最大的可能是等下去,直到統一可以和平實現,最後像接收香港那樣將台灣全部接收過來。台灣同樣認為,在未來五至十年內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中最好的一個就是維持現狀,希望時間會促使中國內部發生民主化的變革。68因此,在1998年元旦,副總統連戰宣佈了台灣的立場:「不獨、不統、不對抗」。
台灣贊成兩岸實行「和平、交往、雙贏」的政策。694.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