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P 347


作者:大江健三郎
頁數:347 / 526
類別:文學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作者:大江健三郎
第347,共526。
還有,既然戰爭是「不可能」的,那麼,可能促使潛在敵人發動戰爭這樣的恐嚇如何能辦得到呢?/想到這裡,研究戰爭,不論多麼不願意,多麼殘酷和陰森可憎,都必須研究可能發生哪種類型的熱核戰爭,假想各種各樣的攻擊時,物的損害和人的被害將有多少,等等。一部分批評家認為,照這樣研究,從本來彷彿達觀的情緒轉而希望這種研究純屬無用徹底失敗。我認為這樣的評論是根據不足的。計算分析者認為,雙方互相發射核武器,連續幾分鐘或幾個小時,會造成幾百萬、幾千萬的死者,但是可以這樣說,他們確實忘了這個數字的背後隱藏的人的因素。
但是,這和喜歡偵探小說的讀者毫無區別:反來覆去的殺人案件不斷,但讀者卻興趣極高而且冷靜地讀下去。如果作不到使自己的感情化為無,分析的學問就不能成立。但是,由於能夠冷峻地分析可能產生的恐怖,這個人絶對不會失掉了人性,絶對不會像其他人那樣思考和行動。
阿倫寫這篇文章的時期,法國已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一個成員國。在軍事上美法兩國為此互相協力,當然有兩國的知識分子互相支持,但是對於阿倫的觀點給予更加直接支持的,在我國就發現了許多的追隨者。首相就公然表述日美之間的「軍事同盟」,既然如此,我國也有阿倫式的擁護五角大樓核論理的眾多論客,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有阿倫上述序文的簡的著作本身,儘管鼓舞和引導某些人們不要從本來彷彿達觀的情緒轉而希望這種研究純屬無用徹底失敗,充分認識核悲慘的人不要失掉了人性,不要像其他人那樣不能思考和行動,但是毫無效果。


  
經阿倫支援過的簡的著作,寫的並不是使核威脅之下的人民群眾朝着這樣的方向走,即:既不斷念,也不空自希望它徹底失敗,而是強化人性,利他們的同伴一起反對核武器毀滅人類而採取行動。簡的著作,使美軍的核武器引起威嚇和疑慮的力量再次活性化,對於美蘇兩大陣營核戰力的壯大化與多樣化的加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把生機勃勃的知的領域一直看到的活性化這個詞用於上述文章裡,深以為遺憾。但是,《世界》第4六○期的威廉·M·亞金的論文上,卡特政權末期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髮的命令中,提到「海軍戰術核能力的再活性化」這句話就用了這個詞。還應該提到,核戰略用語之中,屬於知的新的先導者常常使用的語言,還不僅僅這個詞。前述亞金的論文中就對於不久的將來表示了憂慮,所憂慮的是:海軍用核武器之增加,而且艦艇上搭載方法的不明確度增大,使海洋核戰爭容易發生。


  
這裡說的不明確度,就是從ambiguity一詞譯過來的,在核軍事論中指核軍備的軟弱部分,可譯為脆弱性的原詞是vulnerability。誇獎文化符號論的學者和政府創造軍事理論的官僚,如果是從同一文化背景起飛的,令人深切感到的是,荒誕而巨大的知的浪費,會在足以左右人類命運的地方盛行不衰。是不是可以肯定地說,這純粹是作家對語言過分深思熟慮的結果?
但是,即使拋開簡的作用不論,阿倫不久離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正在開發本國核武器的法國也沒有能夠發揮制止的作用,從作為這篇序文內涵的延續來說,我以為倒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把雷蒙·阿倫看作始終和簡同等的科學思考的奴隷,那就未免有欠公允。僅從該序文裡就可以看出他超越簡摸索新的第3條道路的姿態。
如果用抽象的說法,今天的一個熱核炸彈等於第2次大戰4年之間投在德國的所有炸彈的爆發量,在這樣的時代,政策優先於戰略的地方,一切複雜的問題都會發生。其次,政治的考慮更加難以區別是平時與戰時兩個方面都優先,政治的考慮決定武器的選擇和軍隊的編製。今天,維持政治考慮的優越地位,日趨重要。因為,科學技術的強大有力,存在着任何人都無法控制地把人類拖進危機的危險。
/實際上,哈曼·簡的研究非常科學,分析極其精密,所設假定也很有趣,但可惜其本人僅僅停留于一個改革者的境地。今天的國際政治,由於核武器的出現雖然一部分有所改變,但是大多始終蹈襲幾個世紀一直走過來的國際政治方向,他本人暫時
可能十年或20
可能就是這樣繼續觀望下去的。但是今後幾個世紀不會總是這樣。配合科學技術的變革,有必要進行改革。有些烏托邦思想的人,他們想的和希望的改革,就是成立世界國家和法的統治。
現在的危機造成的結果,不久的將來要產生世界政府,這也並不是不可想象的。不過,現在能說清楚的,這是唯一的結果。是不是世界政府才最具有可能性的呢?這我就不知道了。關於這一點,簡氏並沒有利用他那不斷地使用假說的最拿手的分析手段。
引用的前半部,我以為譯文的論理的力點曖昧,即使這樣也仍然引用,是有原因的。因為人類面對無法控制的危機,科學技術本身的力量把人類拉進危險,即將成為現實,或者說再向前邁一步就到達的現實。只要看一看今日世界的核狀況就會一目瞭然,核權力按其科學技術的論理不僅毫無阻礙地使核武器壯大化和多樣化,而且人類也放棄了控制的任務,甚至打算把人類的命運完全委之於科學技術本身。難道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