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清史稿 下    P 7


作者:趙爾巽等
頁數:7 / 575
類別:歷史

 

清史稿 下

作者:趙爾巽等
第7,共575。
嘉慶四年,擢廣西巡撫。上疏,略曰:「各省倉庫積弊有三變。始則大吏貪婪者利州縣之餽賂,僨事者資州縣之攤賠。州縣匿其私橐,以公帑應之,離任則虧空纍纍。大吏既餌其資助,不得不抑勒後任接收。此虧空之緣起也。繼則大吏庸闇者任其欺矇,姑息者又懼興大獄,以敢接虧空為能員,以稟揭虧空為多事。州縣且有藉多虧挾制上司陞遷美缺者。此虧空之濫觴也。近年不職督撫相繼敗露,諸大吏共相濯磨,州縣亦爭先彌補。但彌補之法,寬則生玩,胥吏因緣為奸;急則張皇,百姓先受其累。各省貧富不同,難易迥別,一法立即一弊生,惟在因地制宜。率定章程,又多窒礙。請飭下各省先查實虧之數、原虧之人,如律論治。其無著者,詳記檔案,使猾吏無可影射。多分年限,使後任量力補苴,不必展轉株求,亦不必程功旦夕。責成督撫裁陋規以清其源,倡節儉以絶其流,講求愛民之術以培元氣,獎擢清廉之員以勵官常。日計不足,月計有餘。不數年間,休養生息,不徒倉庫充盈,吏治民生亦蒸蒸日上。廣西自孫士毅經營安南,軍需供億,所費不貲,米銀裝械,毀棄關外,令州縣分賠,遂致通省皆虧。本非州縣侵蝕,且人已去任,接收者正在補苴,一經參追,難保不勸捐派累。惟率司、道、府、州省衣節食,革去一切陋規,俾州縣從容彌補,進廉去貪,無累百姓,計三年之內,庫項必可補足。惟是數十人補之而不足,一二人敗之而有餘。是又在知人善任,大法小廉,不愛逢迎,不存姑息,庶不致後有續虧之患。」又言:「彌補虧空,初不為一身免累之計,乃有實際。臣前歷山西、浙江,皆未咨部,亦未咨追原籍。蓋當日之員,大半死亡遣戍,子孫貧乏者多,咨追徒滋紛擾,如數完繳者實無二三,現任反置身事外。廣西庫項未完者三十九州縣,覈其廉數多寡,分限三年,按月交庫,於交代時有不足者,即以虧空論劾。」疏入,仁宗嘉納焉。時詔買補倉穀,取諸豐稔鄰縣,禁於本境採買。啟昆言廣西跬步皆山,轉運不減於穀價,恐不肖者因採買之難,或為勒派,請仍聽本境買補便,詔如所議。
廣西土司四十有六,生計日絀,貸於客民,輒以田產準折。啟昆請禁重利盤剝,違者治罪。田產給還土司,其無力回贖者,俟收田租滿一本一利,田歸原主,五年為斷;其不禁客民入苗地者,廉土民馴愚,物產稀少,藉販運以通有無也。仿浙江海塘竹簍囊石之法,修築興安陡河石堤,以除水患。河流深通,舊銅船過陡河必一月,至是三日而畢。七年,卒於官,詔嘉其廉潔,於所節省潯、梧兩關盈餘項下賜銀三千兩治喪。廣西士民請祀名宦祠。
啟昆少以文學名,博聞強識,尤善為詩。著樹經堂集、西魏書、小學考,晚成廣西通志,為世所稱。
李殿圖,字桓符,直隷高陽人。乾隆三十一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典湖南鄉試,遷禦史。督廣西學政,遷給事中。


  
四十九年,甘肅回亂,從阿桂、福康安赴軍治糧餉、台站,授鞏秦階道。軍事初竣,民、回相仇,焚掠報復,訛言時起。殿圖處以鎮靜,叛黨緣坐,婦稚量情釋宥;罹害戶口,隨宜賑恤,流亡漸安。卓泥土司與四川松潘、漳臘各番爭噶噶固山界,殿圖輕騎履勘,歷小洮河、丈八嶺、鸚哥口,皆人跡罕到,群番導行,片語判決,立石達魚山頂而還。高宗幾餘考涇、渭清濁源流,命殿圖親勘,自秦州溯流至鳥鼠、崆峒,繪圖附說以進,詔嘉其詳實。
六十年,遷福建按察使,嘉慶三年,就遷布政使。疏言:「乾隆中,業農家必畜騾馬三四以任耕種,嗣後官吏借用應差,漸形滋擾,應嚴行革除。獄訟必速為審結,開釋無辜,小民始得安業。常平倉穀積久弊生,民未受益,官倉已受其虧。無災之年,不宜貸假。吏役例有定額,近則人思託足,藉免役徭。關津稅口,官署長隨,呼朋引類,併為奸藪,宜並禁止。」詔下直省一體察禁。閩俗售田,田面田根,糾纏不決。蠹吏影射,佃戶頑抗,錢糧日多脫欠,徵收不敷,每以虛出通關而致虧缺,殿圖奏請嚴治。在任踰年,庫儲大增。


  
擢安徽巡撫,七年,調福建。有林、陳、藍、胡諸大姓糾眾械鬥,治如律。治海盜三腳虎及蔡牽羽黨,請祀海洋陣亡官兵,緝匪死事者一體入祀,從之。十一年,蔡牽久未平,仁宗以台灣剿捕事殷,殿圖操守尚好,軍務未嫺,調江西巡撫。尋詔斥殿圖於軍事無所陳奏,又不能禁止海口偷漏水米火藥,降四五品京堂;又以所屬久覊案犯,以中允、贊善降補。尋遷翰林院侍講,引病歸。十七年,卒。光緒初,閩浙總督文煜疏陳殿圖前任福建政績昭著,謚文肅。
張師誠,字蘭渚,浙江歸安人。乾隆中,南巡,召試賜舉人,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遷吏部主事,忤和珅,緣事降中書。得應會試,五十五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嘉慶元年,出為山西蒲州知府,歷雁平道,河南、江蘇按察使,遷山西布政使。州縣倉庫多虧,師誠知清查有名無實,特嚴於交代之際,有虧必完,在任三年,庫儲充裕。十一年,擢江西巡撫,以兼提督賜花翎,遂著為令。尋調福建,清治淹牘,疏陳整頓積弊事宜,詔嘉勉。
時海盜蔡牽、硃濆方猖獗,總督玉德廢弛黜去,阿林保繼任,復與提督李長庚不協;師誠至,始嚴防海口,杜岸奸接濟,籌備船械,長庚得儘力剿捕。是年冬,長庚追蔡牽於粵洋,以傷殞。牽犯台灣後山噶仔蘭,為生番擊退,請收其地入版籍,免為賊踞。十三年,硃濆與牽有隙,獨竄閩洋,總兵許松年擊斃之。其弟渥,勢蹙思投首,會道員德華由台灣內渡,遇牽黨圍劫,渥救之,藉以通款,尋復拒敵粵師不果降。十四年,阿林保調兩江,師誠暫署總督。聞蔡牽竄浙洋,親駐廈門,提督王得祿、邱良功合剿,毀盜舟,牽墮海死。硃渥尋率三千餘人歸誠,赦其罪,海疆以安,閩人刊石烏石山以紀功。海寇稽誅久,由閩、浙不能合力,自師誠治閩,而阮元復蒞浙,始告成功。仁宗嘉其嚴斷接濟,為殄寇之本。京察特予獎敘。
十九年,調江蘇。百齡為總督,諸巡撫皆承望風旨,師誠獨舉其職。初彭齡奉命同查虧帑,意與百齡、師誠不合,遂劾兩人皆受餽遺,而不得實,詔原之。會百齡窮治逆書獄,閭閻悚息,巡撫所主五府州得無擾。川沙民有燒香傳徒者,有司密捕解江寧,師誠遣標弁要於途,交按察司依律鞫治,免辜磔者數十人,時以稱之。二十一年,父病篤,不俟代回籍,被嚴議褫職。尋予編修,服闋,遷中允。歷江西、安徽布政使。道光元年,擢廣東巡撫,調安徽,繼母憂去官。復歷山西、江蘇巡撫。六年,召授倉場侍郎。以病乞歸,卒於家。
師誠警敏綜覈,在當時疆吏中有能名,治福建最著,繼之者為王紹蘭。
紹蘭,字南陔,浙江蕭山人。乾隆五十八年進士,授福建南屏知縣,調閩縣。巡撫汪志伊薦其治行,仁宗曰:「王紹蘭好官,朕早聞其名。」召入見,以知州用,擢泉州知府。漳、泉兩郡多械鬥,自紹蘭治泉州,民俗漸馴,而漳州守令以械鬥獄獲罪,詔舉紹蘭以為法。擢興泉永道,捕獲蔡牽養子蔡三及其黨蔡昌等,予議敘。遷按察使,母憂去,服闋,起故官,就遷布政使。嘉慶十九年,擢巡撫,始終未出福建。尋汪志伊來為總督,與布政使李賡蕓不合,因訐告受賂,劾治,屬吏希指羅織,賡蕓憤而自縊。志伊獲譴,紹蘭坐不能匡正,牽連罷職。
少嗜學,究經史大義。去官後,一意著述,以許慎、鄭康成為宗,於儀禮、說文致力尤深,著書皆可傳。
李奕疇,字書年,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大考改禮部主事,典貴州鄉試,洊遷郎中。五十七年,出為山西寧武知府,調平陽,有政聲。歷江蘇糧道、山東按察使。嘉慶十一年,坐巡撫保薦屬吏違例,牽連被議,左遷江南河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