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周朝秘史    P 21


作者:余邵魚
頁數:21 / 192
類別:古典小說

 

周朝秘史

作者:余邵魚
第21,共192。
公在周朝,制禮作樂,忠貞大節,為後世人臣之表。是日,天昏日暗,風霧迷漫。後史官有詩贊曰:喈彼姬公,為周砥柱。制禮作樂,定安遵居。

輔弼幼王,盡心所事。掃蕩流言,大節安舒。



  
節彼太廟,巍然中立。後世人臣,惟公是式。

成王聞報大哭,謂伯禽曰:「汝父憂勤一世,朕不能報,今死之後,賜爾魯國祭祀,得用天子禮樂,庶表朕叔父之恩也。」伯禽謝恩赴國。

是時,周公既死,成王慮四方百姓不洽王化,乃謂召公-曰:「爾宜巡行南方,代朕宣流教化,以安百姓。」召公承命出朝。次日,整車馬望南來至嵩山之下,忽聞深林中,鵲聲喧噪,群鳩處其巢中,召公問左右曰:「前林中鳥聲喧噪,是何鳥也?」左右對曰:「近山方識鳥音,我等不知其音,焉知其鳥?公宜拘近山樵夫,問之便知其類。」公遂令喚樵夫來問,樵夫對曰:「長翅白而頭綠者為鵲,毛班色褐者名鳩。」公曰:「鳩鵲二鳥也,為何共作一隊,飛入巢中?」樵夫對曰:「鵲性巧善,能為巢。鳩性拙,不能為巢,是以共居于鵲巢之內。」公曰:「鳩與鵲不同其類,鵲何為肯讓巢與鳩樓?」樵夫對曰:「當今天子,以仁德治天下,故其教化被及禽獸。」召公大悅,令重賞樵夫。

車馬遂行至雍縣,守臣君陳率左右出城迎接。召公入城,延至公廳坐下。召公問君陳曰:「汝治雍縣,百姓親睦,農桑樂業,訴訟平簡之事可具述與吾知之。」君陳對曰:「小官無能,賴天子教化,宰公福蔭,小縣有三件異政。」公問:「何為三件異政?」君陳曰:「小縣郊外,有雉一群,童子與之狎戲,雉不驚飛,童子亦不捕捉,此第一件之異政也。又每歲五穀秋登之際,禾有一枝數穗者,此第二件之異政也。又雍城南山有一獸,名作驅虞,身形似虎,其色黑,其性慈,每日遊于郊外,不踐生蟲草木,口不傷禽獸人命,朝出夕還,人人得而近之,此第三件之異政也。」召公聞說,命安排酒宴。

次日出城,前往南郊,勸勞農桑,令所屬官員,俱要相從,縣官君陳隨至南郊,無亭榭遮陰之所,見道傍有甘棠,綠葉陰濃,其嵩蓋如傘。君陳引公下馬,坐于甘棠樹下,令招四處農民,前來聽勸。須臾,一起農夫,荷鋤擔耜,前來跪下。公問農夫曰:「近年以來,五穀登乎?」農夫皆頓首曰:「賴宰公之福,年年農登,我鄉村小民,暖衣飽食,女織男耕,安居樂業。」公問:「何以見之?」民中有一起高年能言者,前來相告。是詩曰:青山綠水白雲鄉,春到田疇老幼忙。

女事桑麻無凍苦,男耕田畝有餘糧。

公租早送柴門閉,村酒釀成晚稻香。

惟願皇王千萬歲,小民飽暖樂陶唐。


  

召公大悅,命取酒食,重賞其民。公謂之曰:「我今勸課,汝等歸家,各宜孝敬長上,各安生理。」眾民拜謝而退,召公車馬望京而還。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膠舟溺昭王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楚子膠舟溺昭王

召公車馬既回京師,君陳人雍衙內,自思想:「下歲倘有王臣,再來勸農觀政,郊外無台榭居止。」乃傳命,令郊外農民,開闊道路,伐木建亭。左右回報:「小民伐木建亭,近山樹木盡伐,只有南郊道傍甘棠樹皆來合抱,不肯伐之。」縣官命拘一起抱樹之民前來問曰:「吾欲伐去道傍之樹,起建勸農之亭,以待來年王臣下馬,汝等何得抱樹不與我伐?」小民頓首曰:「非小民爭樹之罪,前日召宰公曾止於甘棠樹下,我等懷其德行,不忍伐去此樹,欲存之以思召宰公也!」縣官大喜,遂建亭于甘棠樹之旁,名曰召亭。

當時百姓為詩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公所享。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公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斫,召公所悅。

潛淵居士讀史詩曰:一樹甘棠藹道傍,召公遺德愈芬芳。

當時若使柯條剪,怎得清名萬古香。

卻說召公回朝見成王,王問:「南方教化何如?”公具鵲鳩共巢、雍城三異之事奏聞。成王大喜曰:「雍邑守臣君陳,周公在日常薦此人,有孝友仁能,今果然也。」命使臣宣其回朝,拜為上卿。當時,文武多士,左有太保召公,大司徒芮公,大宗伯彤公,右有大司馬魯公,大司寇衛公,大司空毛公。

此六卿相與輔弼,天下太平。一日,王有疾,內官奉旨宣召、畢二公入宮託孤。二公既至拜畢。王曰:“朕年十三即登大位,今承諸叔父恩誨,踐祚已經三十七年,壽登五十,死亦何恨,但勞汝等,須盡心輔朕太子,以承大統,無廢先王之政可也!」

言訖而崩。召公奉太子劍即位,是為康王。康王頒詔,以先四方,四方諸侯咸來朝賀,王作誥命以示諸侯,諸侯大悅。當時,康王承先王之遺詔,得公卿之扶佐,海內昇平,刑措不用,在位二十六年而崩。

群臣奉太子瑕即位,是為昭王。昭王升殿,當時五更侵早,星辰落落,尚未沉沒,群臣朝賀未畢,惟見月色朦朦,漸有五色之光,直貫紫微之垣。昭王大怒曰:「日月失序,皆太史曠職,不預奏而救護之過!」遂令押太史柳長卿斬于市上。

群臣止住武士,皆諫曰:「柳長卿雖曠日月失序之奏,然太史乃國家禍福所繫,望陛下赦之。但令奏聞月朦之故,以驗禍主,如禍福不驗,然後殺之不遲。」王息怒,令放回長卿,問其緣由。長卿奏曰:「月者人臣之象,紫微人君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