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周朝秘史    P 184


作者:余邵魚
頁數:184 / 192
類別:古典小說

 

周朝秘史

作者:余邵魚
第184,共192。
齊王升殿,百官班列,公子田單出班奏曰:「今彼燕王,以陳人為將,興兵撥了聊城,目今兵屯聊城,伏望我王,火速興兵,不然兵臨城下,將至濠邊!」齊王懼而言曰:「卿可為將,點兵與戰!」於是,田單領兵十萬,前至聊城東五十里屯紮。次日,引兵直逼城下,陳人已知,點兵十萬出城,與戰三十餘合,田單兵少,大敗而還,陳人引兵入城。

卻說田單大敗歸寨,悶悶不悅,無計可施,坐于寨中,忽有軍人報曰:「寨門外有一隱士,自稱來與畫策而取聊城。」



  
田單曰:「速請其人入寨!”禮畢,田單問曰:「先生辱臨,必有識見!」隱士對曰:「生姓魯名仲連,聞知公子與陳人相待,猶豫不決,特來獻策。」田單曰:「久聞先生大名,今幸相會,不知先生以何計教吾?願聞其命!」仲連曰:“燕王為多疑而易讒,陳人忠勇有謀而無成,不如令堅細人以間諜遙言私入燕地,傳說陳人屯民兵聊城,殺退田單,欲自為王,彼聞必信,定削陳人之兵權,公子以兵下寨逼城,燕王既來解陳人之兵,陳人之兵,陳人恐我攻城,必不肯以兵還燕王,燕王愈驚,故此使其君臣相疑然後小生作書,書內陳說利害,射矢與陳人,陳人見驚,必然自殺,有須公子汗馬之勞而得聊城矣!」

田單大悅曰:「先生神機妙算,想行必應!」於是,田單使堅細之人入燕,謡言傳說陳人,謀反之事。

燕王設朝,群臣聞知百姓謡言陳人謀反,果入奏知燕王。

燕王言曰:「朕料此人必反,今此果然”王謂百官曰:「今兵權盡在他手,何計可獲此人?」群臣奏曰:“我王可傳詔命前去軍前,只說秦國動兵,恐來伐燕,令彼星火分兵十萬與使,前來保城,若兵分而至燕,我王親引此兵,一鼓可擒陳人矣!」

王曰:「善!」即發使命前去聊城見陳人。陳人接着按讀畢,正欲分兵,忽守城軍人來報:「今田單引兵攻城!」陳人猶豫不決,欲分兵恐不能制,欲拔兵全還,怕失其城,無奈只得謂使臣曰:「公且先去奏知燕王,待我殺退田單,引兵前。保燕,若分兵,必失此城。」使回將此奏知燕王。

燕王懼而言曰:「此跋扈反者已實,既若不反,必然分兵。」又謂群臣曰:「此賊謀反,爾等何計可擒此人?」群臣曰:「我王休憂,只管收兵,守住險隘,不與糧草,任縱他在聊城反亂,必有能入于燕矣!」王曰:「善!」遂分兵守住各處關隘,不放一卒入燕。

卻說陳人守城歲余,見城中糧盡,差人去燕王處乞糧,被把隘兵拿住,言曰:「你陳人反燕,又來求糧。”就將使者殺之,只令一卒報與陳人。陳人自謂曰:“吾遭齊人之間矣!」


  

遂悶悶不已。於是,田單令魯仲連作書曰:江西逸士魯仲連,沐浴百拜,致書於大將軍麾下,竊聞之,智者不倍時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忠臣不先身而後君。

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顧燕王之無臣,非忠也。殺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齊,非勇也。功廢名滅,後世無稱,非智也。故智者不再計,勇士不怯死。

今死生榮辱,尊卑貴賤,此其一時也。

願公之謀計,而無與俗同也。且楚攻南陽,魏攻平陸,齊無南面之心,以為亡南陽之害。不若得濟北之利,故定計而堅守之。

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橫秦之勢,合則楚國之形危,且棄南陽,斷右壤,存濟北計必為之。今楚魏交退,燕救不至,齊無天下之規,與聊城共據。期年之敝,即臣見公之不能得也。

齊必決之聊城,公無再計。彼燕國大亂。君臣過計,上天子迷惑,復以十萬之眾,五折於外,以萬乘之國,被圍于趙壤,削主因為天下戮。笑公聞之乎。

今燕王方寒心獨立,大臣不足恃,國敝禍多,民無所歸心,今公又以聊城之民,距全齊之兵,期年不解,是墨翟這守也。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能已見于天下矣!故為公計,不如罷兵休士,全車甲歸報燕王,燕王必喜,士氏見公,如見父母,交遊攘臂而議於世,功業可明,上輔孤主,以制群臣,下養百姓,以資說士。

矯國革俗天下,功名可立也。意者亦捐燕棄世,東遊于齊乎。

請裂地定封,富比陶衛,世世稱寡,與齊名久存,此說一計也。

二者顯名厚實也,願公孰計而審處,一也。且吾聞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昔管鐘射桓公中鈎篡也,遺公子糾而不能死怯也。束縛桎梏辱身也。

此三行者,鄉裡不道也,世主不臣也。使管仲窮抑優,囚而不出,慚恥而不出,窮年沒齒,不免為辱人踐行矣。然管子拜三行之過,據齊國之政,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為五霸首,名高天下,光照鄰國。曹沫為魯君將,三戰三北,而喪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離陣,計不顧後出必死而不生,則不免為敗軍擒將,曹子以敗軍擒非勇也,功廢名滅。

後世無稱,非智也。故去三壯之恥,退而與君計也。

子以為曹齊桓公,有天下朝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公于壇位之上,顏色不變,而辭氣不悖,三戰之所喪,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動驚駭,威信吳楚,傳名後世。若此二公者,非不能行小節死小恥也,以為殺身絶世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終身之名。除感忿之恥,而立累世之功。

故業與三王為爭,名與天壤相敝也。公其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