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球通史    P 277


作者:阿諾斯
頁數:277 / 430
類別:西洋古代史

 

全球通史

作者:阿諾斯
第277,共430。
克迪夫·伊斯梅爾從18631879年統治埃及,同穆罕默德·阿里一樣野心勃勃。在他統治期間,鐵路得到敷設,亞歷山大港給擴大,蘇伊士運河通航,近代銀行建立,貨幣被穩定。外僑的人數從1836年的3000人增加到1878年的68000人,表明了新的經濟機會。教育機構的巨大發展也同樣重要。

1875年,創辦宗教小學4685所,有學生111896人,創辦宗教中學3所,有學生15335人,創辦平民學校36所,有學生4778人,而開羅的歷史悠久的愛資哈爾大學有來自穆斯林世界各地的學生15000人。



  
這種活動把敘利亞商人和受過西方教育的敘利亞知識分子吸引到埃及。後者出版可使埃及人熟悉法國和英國的自由主義的、科學的思潮的報刊雜誌。同時,象形文字的解釋、博物館的建立、埃及學的發展,促進了埃及人對埃及古代歷史的認識,促使埃及人對埃及的成就感到自豪。這種初期的民族主義由於西方對埃及的不斷增長的支配而被進一步喚起。

這種支配是強加的,因為伊斯梅爾在歐洲貨幣市場上借貸大筆的錢,導致了破產並最終導致了外來的軍事干涉和統治。在伊斯梅爾統治的16年間,長期借款從300萬英鎊上升到680O萬英鎊。這筆錢大部分用於建設性項目,但同時,埃及正遭到被恰當地稱作「金融騙子」的人的無情掠奪。埃及人同土耳其人一樣,不習慣於無恥的國際金融家的欺騙,受到殘忍的剝削。

例如,在建造亞歷山大港時,英國承包人多收費80%左右。貸款通常的利息為6%或7%,然而,提供給各處的埃及人時,利息在12%至27%之間。

1876年,伊斯梅爾已破產,不得不接受一個國際的「公債委員會」。這一機構努力使所有的債務得到迅速的償付,但是,埃及在這過程中被榨盡血汗。1877年的總收入達9543000英鎊,其中7473000英鎊必須用於償還債務,另外一部分錢必須用來履行固定的義務,如每年向蘇丹交納的貢金。只有10O萬英鎊多一點的錢留作國家的行政管理之用,這筆錢顯然是不夠的。

在這些情況下,一次民族主義的起義于1882年在埃及軍官艾哈邁德·阿拉比的領導下爆發。這次起義一方面是反對外國對埃及事務的干涉,一方面是反對埃及總督與壟斷了軍隊和官僚機構中的所有高級職位的土耳其寡頭政治集團。在亞歷山大出現一些騷亂和傷亡之後,英國先後邀請法國和意大利來共同干涉起義。干涉的目的顯然是為了支持埃及總督反對起義者。



  
當英國的提議遭到拒絶時,英國開始獨自行動。一支英國艦隊于18827月炮擊亞歷山大要塞,兩個月後,一支遠征軍在埃及登陸,擊敗阿拉比。

當時,首相格萊斯頓宣稱,無限期佔領「與陛下的政府的所有原則和觀點是絶對地不相符的」。但是,陛下即維多利亞女王本人卻持有不同的意見。幾個月後,她寫道:「女王極力希望,有人能說沒有什麼可束縛或妨礙我們在埃及的行動;我們必須一勞永逸地牢牢控制住埃及。」正是這種觀點占了上風。

遠征軍留下成為佔領軍。埃及名義上仍然是土耳其的一個省,但英國這時在各個方面——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控制了埃及。

這些事件自然在埃及激起強烈的仇外情緒,但是,它們針對的與其說是土耳其人,不如說是西方人。當時,只有少數基督教阿拉伯領袖希望擺脫君士坦丁堡。穆斯林群眾基本上仍然是冷漠的,而少數有政治覺悟的穆斯林想要的只不過是奧斯曼帝國結構內的自治。

隨着1908年青年土耳其黨的起義,這一願望看來會得到滿足。阿拉伯人同帝國的其他民族一樣,熱情歡迎這一起義。敘利亞的一位傳教士對民眾的喜悅作了如下報道:「穆斯林的普遍的聲音是,'現在,我們都是兄弟,我們能平平安安過日子。今後,我們將僅僅作為奧斯曼人而互相認識。

自由萬歲!軍隊萬歲!蘇丹萬歲!'這似乎好得叫人難以相信,我們這裡數星期來,外國人和敘利亞人一樣,似乎生活在一場夢中。黃金時代似乎正開始出現。」

這種開端證明是虛假的。青年土耳其黨領袖很快就採取嚴厲的土耳其化的措施,不顧一切地試圖團結整個帝國來反對外來的軍事侵略和內部的民族主義者的顛覆。阿拉伯人蒙巴爾幹基督教徒那樣,對這種抑制不滿。1908年,貝魯特的一家報紙厲害地評論道;

幾天前,只有一個哈米德,

而現在,有了一千個左右的阿卜杜勒。

然而,大多數阿拉伯人仍渴望自治而不是渴望獨立。例如,在巴黎的穆斯林阿拉伯學生於19091114日建立了一個秘密團體,稱為「青年阿拉伯協會」,其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al-Fatat青年奇*shu$網收集整理,它在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中起了領導作用。它的目標是要在以奧匈帝國的方式成立的土耳其和阿拉伯兩種族的奧斯曼帝國的範圍內實現阿拉伯自治。191310月,另一秘密的阿拉伯團體「盟約」在伊斯坦布爾成立。

其成員大多是奧斯曼軍隊中的阿拉伯軍官,其綱領几乎與巴黎那個團體的綱領完全相同。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大多數阿拉伯人的情結就是如上所述。然後,青年土耳其黨領袖作出與同盟國共命運的決定,一下子改變了形勢,加速了一系列事件的連鎖反應;這些事件終至成為1916年反對長達數世紀之久的土耳其統治的阿拉伯大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