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球通史    P 328


作者:阿諾斯
頁數:328 / 430
類別:西洋古代史

 

全球通史

作者:阿諾斯
第328,共430。
在凡爾登戰役激烈進行的同時,英國人正向索姆河西北地區發動一次強大的攻勢。經過一周的炮轟之後,61日進攻開始。英軍第一天就損失了6萬人,其中包括一半以上的參戰軍官——這不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是最高的傷亡率。這種殘殺一直持續到11月以前,進入11月以後,由於天下雨、地面泥濘,戰爭陷于停頓狀態。

英法的進攻最多向前推進了大約七哩,英軍總共損失了40萬人,法軍損失了20萬人,德軍損失了50萬人。



  
令人吃驚的是,俄國人于1916年在東線展開了一次成功的攻勢。為了加強對意大利的進攻,奧地利人已減少了他們在加利西亞戰線上的兵力。結果,當勃魯西洛夫將軍開始發動最初僅僅旨在減輕凡爾登所受的壓力的佯攻時,奧地利戰線「象撕餡餅皮一樣」被撕開了一個200哩長的口子。吃驚的俄國人讓所有的後備軍湧進這個缺口,佔領了加利西亞省。

德國人在凡爾登戰役中的失敗和勃魯西洛夫的進攻所獲得的意想不到的成功促使羅馬尼亞於1916827日站在協約國一邊參戰。同盟國這時決定教訓一下羅馬尼亞,以警告其他企圖效仿羅馬尼亞做法的中立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和土耳其軍隊全速前進,以壓倒優勢的兵力突波襲擊了羅馬尼亞。到這一年年底,羅馬尼亞人巴丟失了三分之二的國土,其中包括他們的首都。

羅馬尼亞卷入戰爭使希臘成為巴爾幹半島上唯一的中立國家。這個國家在保持中立還是參戰的問題上分成勢均力敵的兩派。最傑出的政治家埃留特裡奧斯·韋尼澤洛斯完全贊成加入協約國,但德國皇帝的妹婿、國王康斯坦丁則主張中立。1917年,這一僵局被打破;當時協約國斷定,要想在馬其頓獲勝,希臘的援助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它們在這裡同保加利亞人的戰鬥一直沒有結果。

因此,協約國採取了各種違法措施,例如扣押希臘艦隊,封鎖希臘港口,甚至派兵在比雷埃夫斯登陸。1917627日,希臘終於站在協約國一邊參戰,從而為1918年進攻馬其頓、迫使保加利亞退出戰爭鋪平了道路。

1917年:流血和失敗主義 與此同時,西線可怕的流血戰仍在繼續,旦絲毫沒有減弱。1916年,德國人曾在凡爾登採取攻勢,而現在,1917年,協約國卻處于領先地位。在凡爾登戰役中戰功卓著的、大膽的尼韋勒將軍這時接替了謹慎的霞飛將軍。尼韋動以極大的熱情鼓吹一種新型的閃電戰,說這種閃電戰能以極少的傷亡贏得勝利。

儘管法國和英國的許多軍事將領對此都持反對意見,但尼韋勒的進攻型戰略還是被接受了。


  

當時,德國人已用領導東線部隊的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取代了法金漢。在經歷了前一年在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中的毀滅性打擊之後,他們決定在西線繼續採取守勢,而在海上展開無限制的潛艇戰。他們希望由此迫使英國因饑餓而投降,使法國孤立在歐洲大陸上。德國人十分清楚,潛艇戰將冒美國參戰的危險,但他們孤注一擲,以為英國將在美國的援助起作用之前被打敗。

我們不久將看到,這一冒險差點兒獲勝,儘管它最終帶來了災難。但是,陸上的防禦戰略卻使德國人獲益匪淺。為了鞏固和加強各條戰線,興登堡將其部隊撤回到一個新的設防陣地「齊格菲防線」,即人們通常所說的「興登堡防線」。這條防線更直、更短、築有更多的防禦工事。

這一撤退徹底打破了韋尼勒的進攻計劃,但他仍堅持實行這些計劃。法國、英國和加拿大軍隊按照預定計劃躍出壕溝發動進攻,但卻遭到了自大戰以來最殘忍的一次還擊。然而,韋尼勒不顧一切,頑固地堅持進攻,直到最後,法國軍隊舉行起義,堅決反對這種毫無意義的大屠殺。於是,當時被稱為「吸血鬼」的韋尼勒由貝當將軍取代;貝當轉而採取守勢,並儘力排解土兵們的不滿。

再往北去,黑格將軍指揮的、完全由英國軍隊發動的一次戰役同樣損失巨大、同樣徒勞無益。興登堡的防禦戰略對德國人非常有用。他們使協約國蒙受了40萬人的傷亡,而自己只傷亡25萬人。

到這時,歐洲各民族進入了歷史上最具毀滅性、最殘酷的戰爭的第四個年頭。人們儘管作出了種種犧牲、遭受了種種災難,但還是看不見戰爭的盡頭。厭戰和失敗主義情緒不僅在戰壕中出現,而且也在兩大陣營的平民百姓當中出現。其中一個最驚人的表現是:1917719日,德國國會以218票對126票通過了《和平決議》。

在奧匈帝國,19171121日,受人尊敬的、年邁的皇帝弗蘭西斯·約瑟夫的去世消除了忠誠和戒律的神聖信條。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始終不安分的諸從屬民族國家,這時開始為獲得獨立的主權而採取具體措施。新繼位的年輕皇帝查理不相信搖搖欲墜的帝國結構能支持到第二年冬天,便派妹婿西克斯圖斯親王到法國去議和。同樣在英國,前外交大臣蘭斯多恩侯爵寫了一封公開信,預言若不採取某種方法給束衝突,西方文明將崩潰。

戰壕裡的英國土兵在一首歌中表達了同樣的反戰情緒;這首歌中有這樣幾行: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子彈噓噓,大炮隆隆,

我不想再獃在這裡…

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的影響

四、戰爭的全球階段:1917年的俄國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