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全球通史    P 399


作者:阿諾斯
頁數:399 / 430
類別:西洋古代史

 

全球通史

作者:阿諾斯
第399,共430。
第二天,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美國提出的要求立即停火、要求北朝鮮軍隊撤回

到三八綫以北的提案。



  
同天下午和第二天,杜魯門總統與他的顧問們協商,決定給南韓以全面的軍事援助。627日,安理會要求聯合國會員國「向大韓民國提供擊退武裝進攻、恢復該地區的國際和平與安全所必需的援助。」於是,聯合國在其短暫的歷史上第一次決定使用武力。安理會的決定之所以能獲得通過,僅僅是因為蘇聯為了抗議安理會不准共產黨中國取代民族主義中國加入聯合國而暫時拒絶參加安理會會議。

聯合國有40個會員國響應安理會的呼籲,提供了糧食、運輸工具和醫療隊,有些會員國還提供了作戰部隊。但是,作出主要貢獻的,除南韓之外,便是美國了,麥克阿瑟將軍擔任了總司令。韓戰可分為兩個階段——中國介入前為第一階段,中國介入後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開始時,北朝鮮軍隊迅猛地長驅直入到離半島南端的釜山港不到50哩的地方。

此後,1950914日,一支美國軍隊在仁川登陸,遠遠地向三八綫附近的海岸推進,並在12天內奪回了南韓首都漢城。北朝鮮軍隊因其交通綫被切斷,倉卒地向後撤退,正如他們先前輕率地向前推進一樣。到9月底時,聯合國軍隊已到達三八綫。

這時的問題是要不要越過三八綫。由於擁有否決權的蘇聯已回到安理會,這一問題被轉交給聯合國大會。1950107日,大會決定「為在朝鮮這一主權國家建立一個統一的、獨立的民主政府而採取一切有組織的行動」。第二天,美軍越過三八綫,迅速地佔領了北朝鮮首都平壤。

1122日時,他們已到達朝鮮和中國滿洲之間的分界線鴨綠江。

此時,隨着中國「志願軍」在蘇聯製造的噴氣式飛機的支持下發起大規模進攻,韓戰開始進入第二階段。中國軍隊迅速地向南推進,看上去就象在重複戰爭的第一階段。19511月初,他們重新佔領了漢城,但聯合國軍隊這時恢復並堅守陣地。3月,漢城再次易主,到6月時,戰線大體上固定在三八綫一帶。

戰爭第二階段最重要的特點是:儘管中國和美國都卷入了戰爭,但戰爭還是被嚴格地限制在局部地區。這種情況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美國和中國都不認為朝鮮的未來是真正關係到重大的民族利益的問題。因此,美國沒有使用原子彈,蘇聯也沒有出兵。戰爭保持在一個「小事件」的水平上,儘管戰爭的規模很大。

1951年年中時,很明顯,整個戰線已處于僵持狀態。大規模的戰鬥逐漸停止了,停戰談判開始進行。經過兩年激烈的、時常中斷的談判之後,1953727日,交戰雙方締結了一個停戰協定。協定的條款反映了軍事上的僵持狀態。

南、北朝鮮之間的分界線大體上仍與戰前相同。西方列強成功地遏制了朝鮮的共產主義,維護了聯合國的權威。中國人保衛了北朝鮮,使它成為滿洲和西方勢力範圍之間的一個由共產黨統治的緩衝國。當時,朝鮮的大部分農村已遭破壞,大約10%的朝鮮人已被打死。

第二十七章
諸帝國的終止

今後,那些[海外]國家的土著也許會越來越強大,歐洲的當地人也許會越來越軟弱,因此,世界各地居民的勇氣和力量也許會達到相等的程度;勇氣和力量的相等引起相互間的懼怕,從而能使獨立國家因懼怕而放棄他們的不公正行為,使他們的不公正行為變成對相互權利的某種尊重。但是,所有國家之間的廣泛交往自然會——或者更確切地說,必然會——帶來知識和各種進步的相互交流,而世界上似乎及有什麼東西能比這種交流更有可能造成以上所說的力量的相等。



  
亞丹·斯密

我們寧要帶有危險的自治,也不要平靜的奴役。

克瓦米·恩克魯瑪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主要差別在於歐洲殖民地的結局。歐洲對殖民地帝國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削弱,但還沒有遭到徹底的破壞;實際上,歐洲因獲得作為託管地的阿拉伯地區而擴大了它的殖民地範圍。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可阻擋的革命浪潮席卷諸殖民地帝國,極其迅速地結束了歐洲的統治。

i93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利比裡亞和南非是獨立的國家,它們的獨立全靠其非典型的歷史背景。其中一個國家在19世紀初期已由解放了的奴隷居住,另一個國家為居住那裡的少數歐洲人所控制。25年以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殖民地只剩下葡屬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及南非的幾塊屬地:南羅得西亞、西南非洲、貝專納、斯威士蘭和巴蘇陀蘭。正如歐洲在19世紀最後的20年中迅速地獲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樣,歐洲在第 二次世界大戰後同樣短的時期內又失去了其大 部
殖民地。

1944年至1970年間,總共有63個國家贏得了獨立。這些國家擁有10億多人,大約占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見表1。歐洲人在海外取得那麼多非凡的勝利和成就之後,到20世紀中葉似乎又在退回到500年前他們曾從那裡向外擴張的小小的歐亞半島上去。

1 亞非獨立的進程

所擺脫的國家 年份

敘利亞 法國 1944

黎巴嫩 法國 1944

約旦 英國 1946

菲律賓 美國 1946

印度 英國 1947

巴基斯坦 英國 1947

緬甸 英國 1948

北朝鮮 日本 1948

南韓 日本 1948

以色列 英國 1948

錫蘭 英國 1948

印度尼西亞 荷蘭 1949

利比亞 意大利 1952

柬埔寨 法國 1954

寮國 法國 1954

北越 法國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