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五百個故事    P 104


作者:陳凱
頁數:104 / 137
類別:寓言故事

 

五百個故事

作者:陳凱
第104,共137。
康熙對鰲拜的專橫亂政耿耿于懷已經很久了,早就想解除他的權力,但又考慮他戰功多,勢力大,所以遲遲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下手。

康熙八年(1669),康熙已成為十六歲的小伙子。對鰲拜的專權已經是忍無可忍了。最後,他終於想出除掉鰲拜的計策。他一方面親近任用鰲拜,另一方面裝作不理朝政,經常挑選一些同齡有力的少年侍衛在校場練習摔跤撲擊,以此來麻痹鰲拜。



  
鰲拜見康熙每天這樣庸庸碌碌,不務正業,心中非常高興,覺得康熙難成大器,因此對康熙放鬆了警惕。

一日,鰲拜去觀看康熙摔跤角鬥。康熙見機會來了,乘其不備,命令侍衛們把鰲拜摔倒捆起。這位老謀深算的鰲拜被擒,開始的時候還以為是康熙在和他開玩笑。鰲拜四面樹敵民憤極大,王公大臣列其三十大罪狀,請求康熙帝滅其族。

康熙下詔說:“儘管鰲拜罪大惡極,該夷其族,然而念其多年為國效力,屢建戰功,以其家財抵罪,免死拘禁。另對其死黨逐一治罪。對鰲拜製造的冤案逐一進行平反,這樣,康熙皇帝從此開始牢牢掌握了大清的政權。

立世存身:當我們的實力尚無法和敵人抗衡的時候,不妨韜光養晦,迷惑對方,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一舉將對手制服。

處亂不驚得脫身

字數:545

李廣與百餘名騎兵出行時,遠遠望見前方有數千名匈奴騎兵。匈奴騎兵認為他們是在使誘兵之計,驚慌之中跑到山上列好了陣勢。李廣的百餘名騎兵都很害怕,想要驅馬返回。

李廣說:「我們距離大部隊有很遠的路程,眼前的形勢是敵眾我寡,如果我們這一百人馬往回趕,匈奴兵追着用箭射擊,我們就會馬上死光。現在我們停下來不走,匈奴兵一定以為我們是大部隊的先遣隊,一定不敢輕舉妄動。”於是他命令騎兵:「向前進發!」等他們來到距匈奴陣地約二里的地方又令停下來,說:“全部下馬,卸下馬鞍!」

「我們距離敵人這麼近,而且他們人數又那麼多,萬一發生緊急情況怎麼辦•」部下有些擔心地問。

李廣說:「那是敵人以為我們要退卻,現在我們解除鞍具表示不退卻。」


  

於是匈奴騎兵就不敢進攻。有個匈奴將領騎着白馬出陣監護他手下的兵卒,李廣上馬與十幾個騎兵邊馳邊射,將那個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射死了,之後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伍當中,解下馬鞍,讓士兵們隨意臥倒。天色已到了黃昏時分,匈奴兵對他們的舉動感到很奇怪,不敢進攻。半夜裡,懷疑漢朝軍隊有埋伏,要趁夜色襲擊他們,就都撤退了。

天亮以後,李廣才帶人回到大部隊。

立世存身: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千萬不能慌亂。鎮靜自若的表情會更好的迷惑敵人,使自己脫離險境。

小貓的傾聽

字數:525

有一天,貓媽媽把小貓叫來,說:「你已經長大了,三天之後就不能再喝媽媽的奶,要自己去找東西吃。”小貓驚恐的問媽媽:“媽媽那我該吃什麼東西呢•」

貓媽媽說:「你要吃什麼食物,媽媽一時也說不出來,就用我們祖先留下的方法吧,這幾天你躲在屋頂上、樑柱間、箱籠裡、陶罐邊,仔細傾聽人們的談論,他們自然會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貓躲在樑柱間偷聽,一個大人對孩子說:「小寶,把魚和牛奶放在冰箱裡,小貓最愛吃魚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貓躲在陶罐邊,聽見一個女人對男人說:「老公,幫我的忙,把香腸、臘肉掛在樑上,小鷄關好,別讓小貓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貓躲在屋頂上,從窗戶裡看到一個婦人叨念自己的孩子:「乳酪、肉鬆、魚吃剩了,也不收好,小貓的鼻子特別靈,明天你就沒得吃了。」

就這樣,小貓每天都非常開心,他回家告訴貓媽媽:「媽媽,果然像你說的一樣,只要我保持傾聽,人們每天都會教我該吃些什麼。」

靠着聽別人的談話,學習生活的技能,小貓終於成為身子敏捷、肌肉強健的大貓,它後來有了孩子,也是這樣教導孩子的。

立世存身:想成功,就先聽聽一些成功人士的經驗,它會對你溝通未知世界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靈魂與身體

字數:575

有一個探險家,到南美的叢林中找尋古印加帝國文明的遺蹟。

他僱用了當地的土著作為嚮導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朝着叢林的深處去。那群土著的腳力過人,儘管他們背負笨重行李,但仍是健步如飛。在整個隊伍的行進過程中,總是探險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讓土著停下來等他。

一連過了三天,探險家雖然體力跟不上,但為了希望能夠早一點到達目的地,一償平生的宿願,好好研究古印加帝國文明的奧秘,也只好忍着苦累,緊跟着他們。到了第四天,探險家一早醒來,便立即催促着打點行李,準備上路。不料領導土著的翻譯人員卻拒絶行動,這令探險家為之惱怒不已。

後來經過探險家多方面的瞭解,和與當地人的細緻溝通,才明白這群土著自古以來便流傳着一項神秘的習俗:在趕路時,皆會竭盡所能地拚命向前衝,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探險家對於這項習俗好奇不已,詢問翻譯的嚮導,為什麼在他們的部族中,會留下這麼耐人尋味的休息方式。嚮導表情莊嚴地回答了探險家的問題:「那是為了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我們趕了三天路的疲憊身體。」

探險家聽了嚮導的解釋,心中若有所悟。他沉思了許久,終於展顏微笑,認為這是他這次探險中最好的一項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