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清史稿 下    P 301


作者:趙爾巽等
頁數:301 / 575
類別:歷史

 

清史稿 下

作者:趙爾巽等
第301,共575。
王仁堪,字可莊,福建閩縣人,尚書慶雲之孫。光緒三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督山西學政,歷典貴州、江南、廣東鄉試,入直上書房。時俄羅斯索伊犁,使臣崇厚擅定條約,仁堪與修撰曹鴻勛等合疏劾之。太和門災,復與鴻勛應詔陳言,極論時政。其請罷頤和園工程,謂:「工費指明不動正款,夫出之筦庫,何非小民膏血?計臣可執未動正款之說以告朝廷,朝廷何能執未動正款之說以謝天下?」言尤切直。
十七年,出為江蘇鎮江知府。甫下車,丹陽教案起,由於教堂發見孩屍。仁堪親驗孩屍七十餘具,陳於總督劉坤一曰:「名為天主教堂,不應有死孩骨。即兼育嬰局,不應無活嬰兒。傳教約本無準外國人育嬰之條,教士於約外兼辦育嬰,不遵奏行章程,使地方官得司稽察,禍由自召。請曲貸愚民之罪,以安眾心;別給撫卹之費,以贍彼族。」坤一迂之,卒定犯罪軍流有差。時外使屢責保護教堂,仁堪請奏定專律,謂:「條約無若何懲辦明文,每出一事,任意要挾。宜明定焚燬教堂,作何賠償;殺傷教士,作何論抵;以及口角鬥毆等事,有定律可遵。人心既平,訛言自息。」英人梅生為匪首李鴻購軍火,事覺,領事坐梅生罪僅監禁,仁堪上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論之。又洋人忻愛珩遍謁守令,募捐義學,無遊歷護照。仁堪請關道送領事查辦,覆議無照私入內地,應按中國律法科罪。雖皆未果行,時論韙之。
郡地多岡壠,旱易成災,仁堪以設渠塘為急務,不欲擾民,捐廉為倡。馳書乞諸親舊,商富感而輸助,得錢三萬緡,開塘二千三百有奇,溝渠閘壩以百計。
十八年秋,丹陽大祲,恩賑之外,勸紳商捐貲,全活甚眾。又假官錢於民,使勿賣牛,名曰牛賑。濬太平港、沙腰河、練湖、越瀆、蕭河、香草、簡瀆之屬,凡二十餘所,支溝別渠二百三十有奇。又鑿塘四千六百,以蓄高原之水。皆以工代賑,東西百餘裡間,水利畢舉。次年春,賑畢,餘四萬金,生息備積穀。牛賑餘錢,仿社倉法創社錢,按區分儲,為修溝洫、廣義塾之用。郡西鄉僻陋不知學,立榛思文社以教之。出私錢於府治前建南畾學舍。在任兩年,於教養諸端,儘力為之。


  
調蘇州,已積勞致疾,日坐讞局清積案,風采動一時。甫三閲月,猝病卒,時論惜之。鎮江士民列政績,籥請大吏上聞,謂其「視民事如家事,一以扶植善類、培養元氣為任,卓然有古循吏風」。詔允宣付史館立傳,以表循良。自光緒初定製,官吏歿後三十年,始得請祀名宦。於是疆臣率徇眾意,輒請宣付立傳表章,曠典日致猥濫,仁堪為不愧雲。 列傳二百六十七
儒林一
孫奇逢 耿介 黃宗羲 弟宗炎 宗會 子百家 王夫之 兄介之
李顒 李因篤 李柏 王心敬 沈國模 史孝鹹 韓當 邵曾可
曾可孫廷采 王朝式 謝文洊 甘京 黃熙 曾曰都 危龍光
湯其仁 宋之盛 鄧元昌 高愈 顧培 彭定求 湯之錡 施璜


  
張夏 吳曰慎 陸世儀 陳瑚 盛敬 江士韶 張履祥 錢寅
何汝霖 淩克貞 屠安世 鄭宏 祝 • 沈昀 姚宏任 葉敦艮
劉汋 應■謙 硃鶴齡 陳啟源 範鎬鼎 黨成 李生光
白奐彩 黨湛 王化泰 孫景烈 胡承諾 曹本榮 張貞生
劉原淥 姜國霖 劉以貴 韓夢周 梁鴻翥 法坤宏 閻循觀 任瑗
顏元 王源 程廷祚 惲鶴生 李■ 刁包 王餘佑 李來章 冉覲祖
竇克勤 李光坡 從子鐘倫 莊亨陽 官獻瑤 王懋竑 硃澤澐 喬僅
李夢箕 子圖南 張鵬翼 童能靈 胡方 馮成修 勞潼 勞史 桑調元
汪鑒 顧棟高 陳祖範 吳鼎 梁錫興 孟超然 汪紱 餘元遴
姚學塽 潘諮 唐鑒 吳嘉賓 劉傳瑩 劉熙載 硃次琦 成孺
邵懿辰 高均儒 伊樂堯
昔周公制禮,太宰九兩系邦國,三曰師,四曰儒;復於司徒本俗聯以師儒。師以德行教民,儒以六藝教民。分合同異,周初已然矣。數百年後,周禮在魯,儒術為盛。孔子以王法作述,道與藝合,兼備師儒。顏、曾所傳,以道兼藝;遊、夏之徒,以藝兼道。定、哀之間,儒術極醇,無少差繆者此也。荀卿著論,儒術已乖。然六經傳說,各有師授。秦棄儒籍,入漢復興。雖黃老、刑名猶復淆雜,迨孝武盡黜百家,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學矣。東漢以後,學徒數萬,章句漸疏。高名善士,半入黨流。迄乎魏、晉,儒風蓋已衰矣。司馬、班、範,皆以儒林立傳,敘述經師家法,授受秩然。雖於周禮師教未盡克兼,然名儒大臣,匡時植教,祖述經說,文飾章疏,皆與儒林傳相出入。是以朝秉綱常,士敦名節,拯衰銷逆,多歷年所,則周、魯儒學之效也。兩晉玄學盛興,儒道衰弱,南北割據,傳授漸殊。北魏、蕭梁,義疏甚密。北學守舊而疑新,南學喜新而得偽。至隋、唐五經正義成,而儒者鮮以專家古學相授受焉。宋初名臣,皆敦道誼。濂、洛以後,遂啟紫陽。闡發心性,分析道理,孔、孟學行不明著於天下哉!宋史以道學、儒林分為二傳,不知此即周禮師、儒之異,後人創分,而闇合周道也。元、明之間,守先啟後,在於金華。洎乎河東、姚江,門戶分歧,遞興遞滅,然終不出硃、陸而已。終明之世,學案百出,而經訓家法,寂然無聞。揆之周禮,有師無儒,空疏甚矣。然其間台閣風厲,持正扶危,學士名流,知能激發。雖多私議,或傷國體,然其正道,實拯世心。是故兩漢名教,得儒經之功;宋、明講學,得師道之益:皆於周、孔之道,得其分合,未可偏譏而互誚也。
清興,崇宋學之性道,而以漢儒經義實之。禦纂諸經,兼收歷代之說;四庫館開,風氣益精博矣。國初講學,如孫奇逢、李顒等,沿前明王、薛之派,陸隴其、王懋竑等,始專守硃子,辨偽得真。高愈、應扌為謙等,堅苦自持,不愧實踐。閻若璩、胡渭等,卓然不惑,求是辨誣。惠棟、戴震等,精發古義,詁釋聖言。後如孔廣森之於公羊春秋,張惠言之於孟、虞易說,淩廷堪、胡培翬之於儀禮,孫詒讓之於周禮,陳奐之於毛詩,皆專家孤學也。且諸儒好古敏求,各造其域,不立門戶,不相黨伐,束身踐行,闇然自修。周、魯師儒之道,可謂兼古昔所不能兼者矣。
綜而論之,聖人之道,譬若宮牆,文字訓詁,其門徑也。門徑苟誤,跬步皆歧,安能升堂入室?學人求道太高,卑視章句,譬猶天際之翔,出於豐屋之上,高則高矣,戶奧之間,未實窺也。或者但求名物,不論聖道,又若終年寢饋於門廡之間,無復知有堂室矣。是故但立宗旨,即居大名,此一蔽也。經義確然,雖不逾閒,德便出入,此又一蔽也。今為儒林傳,未敢區分門徑,惟期記述學行;若有事可見,已列於正傳者,茲不覆載焉。
孫奇逢,字啟泰,又字鍾元,容城人。少倜儻,好奇節,而內行篤修。負經世之學,欲以功業自著。年十七,舉明萬曆二十八年順天鄉試。連丁父母憂,廬墓六年,旌表孝行。與定興鹿善繼講學,一室默對,以聖賢相期。
天啟時,逆閹魏忠賢竊朝柄,左光鬥、魏大中、周順昌以黨禍被逮。奇逢、善繼故與三人友善。是時善繼以主事贊大學士孫承宗軍事。奇逢上書承宗,責以大義,請急疏救。承宗欲假入覲面陳,謀未就而光鬥等已死廠獄。逆閹誣坐光鬥等臓钜萬,嚴追家屬。奇逢與善繼之父鹿正、新城張果中集士民醵金代輸。光鬥等卒賴以歸骨,世所傳範陽三烈士也。台垣及巡撫交章論薦,不起。孫承宗欲疏請以職方起贊軍事,其後尚書範景文聘為贊畫,俱辭不就。時畿內賊盜縱橫,奇逢攜家入易州五峰山,門生親故從而相保者數百家。奇逢為部署守禦,絃歌不輟。順治二年,祭酒薛所藴以奇逢學行可比元許衡、吳澄,薦長成均,奇逢以病辭。七年,南徙輝縣之蘇門。九年,工部郎馬光裕奉以夏峰田廬,遂率子弟躬耕,四方來學者亦授田使耕,所居成聚。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屢徵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