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禪真逸史    P 194


作者:清溪道人
頁數:194 / 202
類別:古典小說

 

禪真逸史

作者:清溪道人
第194,共202。
奧皮囊,萬道霞光歸淨土。念罷,舉火點着四圍,火焰騰騰。林澹然向西合掌唸佛,頃刻間,虎已焚化,只有心不毀爛。樵雲將柴棒去撥,林澹然止住道:「不可!待其自化,方現靈光。」說話未畢,只聽囗爆之聲,心花分為六瓣,五道青煙從中而起,直透半空,結為一處,盤旋半晌,往西漸漸而散。再看時,心已成灰。林澹然大喜,高誦南無釋伽佛、南無無量壽佛。印月問道:「老鐘之心久煉方開,中有青煙沖空旋繞,此是何意?」林澹然道:「此乃老鐘返本還元處。

心開六瓣者,六根俱淨。煙分五道者,五藴皆空。」印月、樵雲一齊合掌,同聲唸佛。次日將虎骨葬于石洞之前,疊土成墳,疊石為基,至今虎潤遺蹟尚存。



  
有詩為證:

生前何事戀煙花?變畜須知一念差。

幸悟良言持釋戒,靈歸西境樂無涯。

話分兩頭。再說隋文帝得杜伏威等歸服,一統天下,風調雨順,四海清寧,倉庫充盈,萬民樂業,國家全盛,太平無事。文帝有東宮太子名勇,為人柔懦,樸實無智。次子名廣,小字阿摩,為人資辨敏捷,貪虐荒淫。

初封晉王,貪心不足,欲奪其兄之位,與總管宇文述商議謀害之策。宇文述道:「殿下欲謀東宮,何難之有?必須得這個人輔佐,事必成也。」廣問何人,宇文述薦:「右仆射楊素大有權謀,殿下何不求之?」晉王召楊素密謀此事。楊素道:「殿下欲謀兄位,只是承順父心,曲盡孝道,自然此位可得。」自此宇文述、楊素每每見文帝,稱羡晉王仁孝恭儉,謙己下士,有人君之度;東宮懦弱無才,不足以承大統。文帝果然聽之。開皇二十年春,文帝下詔廢太子勇為藩王,立晉王廣為皇太子。晉王既立,未及數月,暗將太子勇毒死。

至仁壽四年正月,晉王弒父文帝于大寶殿,自登大位,號為煬帝,改元大業元年。



  
煬帝登基之後,縱恣為樂,日夜歌舞,不理朝政。欽差舍人封德彞、宇文愷二人營造洛陽顯仁宮,南接皂澗,北跨洛濱,起自大江以南,五嶺以北,採取奇材異石,納于其中。又求海內奇花瑤草,珍禽異獸,充入苑囿。自長安至江都,造離宮四十餘所。

又遣黃門侍郎王弘,往江南造龍舟數萬艘,官吏督促嚴緊,役了日夜營造,死者相望于道。開永濟之渠,引沁水南達黃河,北通涿郡,穿江南河道,起自京口,直至餘杭,八百餘裡。置治口倉于鞏城,周圍二十里,內穿三千窖。造興洛倉于路陌北城,周圍十里,內穿三百窖,每窖內皆藏米粟,以防急用。

五月間築城西苑,周圍二百里,內開大海,方圓十餘裡,造成方丈、蓬萊諸山,高百餘尺。台觀宮殿,錯落山上。苑內亦種奇花異卉,四時遊玩。到秋冬樹木凋落,剪雜彩為花,綴在枝條之上;顏色被風吹壞,復加更換。

池沼之中,亦剪綵為荷,晝夜笙歌不徹。每遇秋夜月明,縱宮女數千,俱跨駿馬,遨遊西苑,作《清夜遊》曲,馬上歌舞。國政廢弛,無日不治宮殿苑圃,兩京至江都,苑囿亭殿,不知其數,久而益厭。總管字文愷揣知上意,選天下山川勝景之日獻上。

煬帝遍覽圖景,知汾州地勢坦平,可以蓋造宮殿,手詔工部官員,即于汾州地界造成宮殿,瓊樓綺閣,極其光彩腸帝竟在汾州快樂。此時朝廷重斂,有司官員更是貪酷不仁,百姓受苦,輾轉流離。胡曾先生有詩嘆曰: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隋煬帝篡位,一統山河,海外四夷,年年朝貢,只有高麗國王,屢歲不來貢獻。煬帝大怒,于大業六年春,下詔討高麗,差幽州總管元弘嗣,往東萊海口,造大船三百隻。官吏督役甚嚴,民夫晝夜立在水中,不敢停息。腰腹之下,盡皆生蛆,死者數萬。

調發天下軍兵,皆會于涿郡。江淮一帶船隻,首尾連接,千有餘裡,來往人役不絶,死者相枕。正是:萬姓遭殃,黎民塗炭。有詞為證,詞名《卜算子》;

煬帝急差徭,萬姓遭塗炭。夫妻手足盡分離,父子不相見。未

畢城郭工,又欲興宮殿。髑髏朽骨積如山,激動英雄變。

隋煬帝調發天下精兵,征討高麗,詔書到西蜀,杜伏威、薛舉、張善相兄弟商議不定。張善相車駕到草庵,參見林澹然,以求良策。林澹然道:「隋煬帝弒父之賊,加以荒淫無道,不理國政,上干天怒,下結民怨,眼見得喪亡無日,但不知鹿死誰手。如今又動兵遠出,是自取敗亡。

爾等若助軍馬,徒送眾軍性命;如不遵調遣,又背前言,激逆賊之怒,高麗未征,旌旗先指西蜀矣。不如各鎮且助兵五千,糧米三千石,託言邊郡四散鎮守,一時難以畢集。三鎮共先進軍一萬五千,然後陸續進發,待彼征高麗敗創之餘,自守不暇,豈能問罪於他人?連月來俺占雲氣,見太原分野,王氣極盛,帝星明朗,此地必有真人。十餘年後,天下大定,隋朝氣數隻此而已。」張善相辭了林澹然回青州,發檄文知會天定王、西秦王。三處厚贈天使,各助軍士五千,糧米三千石。天使帶領軍馬回朝,覆奏煬帝。煬帝禦駕親征高麗,詔征天下軍馬,皆會聚于平壤,共一百十二萬三千八百人,車駕渡遼。

高麗王見隋帝大兵聚集,不敢出戰,分兵堅守,暗遣沙壘、鄧五斗、武洞、駱思德四將帶領精兵,四山焚劫隋軍糧草。隋軍乏糧,自相變亂,諸將皆無戰心,各思退步。高麗王大發軍馬追殺,隋軍大敗,眾將只護得隋煬帝而逃,全軍敗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