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青樓寶鑑    P 137


作者:韓邦慶
頁數:137 / 202
類別:古典小說

 

青樓寶鑑

作者:韓邦慶
第137,共202。
素蘭照例斟酒,賴公子就舉那杯子湊到素蘭的嘴邊,要她代飲。素蘭轉臉避開,賴公子生氣,隨手把杯子「噗」地放在桌子上。素蘭斜看了他一眼,無可奈何,只好端起那杯酒來,笑着向賴公子婉轉地說:「你要叫我喝酒麼,應該敬我一杯。我敬你的酒你拿回來叫我自己喝,這不是你不識敬嗎?」說著,也把杯子「噗」地放在賴公子面前。賴公子反而笑了,連說「有理,有理」,先自己幹了一杯,另篩一杯遞給素蘭。素蘭也一口喝乾,席間同聲喝彩。

賴公子豪興大發,一定要跟素蘭對幹。素蘭蹙額說:「少大人請吧,我不大會喝酒。」賴公子不由得生氣地說:「你是出名的好酒量,還說不會喝,是不是存心欺騙我!」素蘭冷笑說:「少大人這你就不知道了。我們當倌人的學喝酒,把一杯酒喝下去,等會兒還要挖它出來,這才算會喝酒了。出局到了檯面上,客人看見我喝起酒來一口一杯,都說我是好酒量,哪兒知道我們出局回來以後都要吐掉了才舒服。」賴公子也冷笑說:「我可不相信。要不,你喝一杯酒挖給我看!」素蘭故意拿話岔開說:「挖什麼呀!你少大人麼,叫人家挖了,還要叫人家看!」



  
賴公子不依,張開雙臂,就要把素蘭摟進懷裡。素蘭乖覺,假裝發急,嬌聲嬌氣地尖叫着倉皇逃遁。正好看見金姐隔着門帘兒向她點頭,就走出房來,問有什麼事情。原來是鐵眉的家奴華忠奉命來探聽賴公子如何行徑。素蘭講了個大概,並說:「回去告訴你老爺,一直閙到這會兒,總在找我的碴兒,問問老爺,可有什麼法子。」

華忠還沒有答話,檯面上一片聲叫「先生」。素蘭只得回去。華忠悄悄兒地往裡一瞧,只覺得一股熱氣從簾縫裡衝出。席間眾人有光着頭的,有赤着腳的,有敞着胸的,有露着懷的,什麼樣兒的都有。賴公子身後團團轉圍着十幾個倌人,打成一個栲栳圈兒,熱得他滿頭大汗。

賴公子見素蘭重新入席,一定要跟她豁拳。素蘭推說不會,賴公子拍案大叫:「豁拳麼有什麼不會的呀?」素蘭說:「沒有學過,怎麼會呀?少大人要跟我豁拳,明天我就去學。學會了,再來奉陪。」來公子怒容滿面,猙獰可怖,正要發作,幸虧有個流氓代為排解說:「她們是先生。先生的規矩,單唱曲子,不豁拳。就叫她唱支曲子吧。」素蘭無法再推了,只好和起琵琶來。



  
華忠認得這一幫流氓,大都是些破落戶的紈袴子弟,和那駐防吳淞口的兵船執事。生怕被他們看見了,查問起來,難於對答,只好退出,回大馬路喬公館稟告家主。鐵眉尋思半晌,也沒有什麼法子,只好丟開。

第二天中午飯後,有個打雜的給鐵眉送來一張請帖。鐵眉考慮了一下,先叫華忠再去探聽賴公子今天的遊蹤,自己隨即坐轎到兆貴裡孫素蘭家等候覆命。

素蘭一見鐵眉,嗚嗚咽咽,大放悲聲,訴不盡的無限委屈。鐵眉只好懇切地寬譬慰勸。素蘭怕賴公子又來,急於要商量怎樣躲避,鐵眉只知道嘆氣,卻拿不出好辦法來。素蘭說:「我想到一笠園去住幾天,你說好不好?」鐵眉搖搖頭說:「你不知道有多麼不便。第一,我怎麼去跟韻叟說?第二,癩頭黿跟我家也算是世交,讓他知道了,好像也難為情。」素蘭說:「姚文君在一笠園,就為了躲癩頭黿,有什麼不便?」鐵眉理屈詞窮,依舊低頭無語。素蘭鼻子裡「哼」了一聲,說:「我知道你這個人,隨便什麼一點兒大的事情,用着你的時候,從來不肯幫忙。你放心,我不過先告訴你一聲,齊大人那兒,我自己去說;癩頭黿知道了,也跟你不相幹!」鐵眉拍手說:「那麼最好。等會兒到了老旗昌,你要說麼就說。」素蘭鼻子裡又「哼」了一聲,也不再說什麼。

倆人的脾氣素來好靜,這時候有些口角,越發相對無言了。直到華忠回來報說:「這會兒少大人在坐馬車,一會兒就來這裡。」鐵眉聽了,很是慌張,趕緊對素蘭說:「咱們快走吧!」素蘭聽了,更其生氣,遲疑了半天,方纔回答:「隨便你。」

鐵眉留下華忠,吩咐他:如果癩公子到這裡來生事,趕緊到老旗昌報信兒。素蘭囑咐金姐好生接待賴公子,只管實說出局到老旗昌去就是了。

倆人下樓,各自上轎。剛抬出兆貴裡,就聽見馬車的輪蹄聲逐漸靠近,霎時間追風逐電,直逼到轎子旁邊。鐵眉以為是賴公子,探頭一望,原來是史天然帶著趙二寶,分坐兩輛馬車,一路朝南如飛而去,估計也是亞白請的同席之客。等到馬車過去,轎子慢慢前進,轉過打狗橋,經由法馬路,然後到了老旗昌。只見前面一帶歇着許多空轎、空車,估計史天然一定已經先到,又見後面還有許多轎子銜接抬來,看樣子客人、倌人還真不少。

鐵眉和素蘭在門口下轎,後面的轎子抬來,一齊停下,原來是葛仲英、朱藹人、陶雲甫三位,連帶局過來的吳雪香、林素芬、覃麗娟,一共是六頂轎子。大家拱手為禮,紛紛進門。

高亞白在裡面看見,和兩個廣東婊子迎了出來,大笑說:「催請的條子剛剛送去,你們倒全來了。還有個天然兄,來得更早。好像大家都約定了時間似的。」一行人緩步升階,來到廳堂上,見先到的除了史天然之外,還有尹痴鴛、朱淑人、陶玉甫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