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徐霞客遊記    P 64


作者:徐宏祖
頁數:64 / 338
類別:古典散文

 

徐霞客遊記

作者:徐宏祖
第64,共338。
繼開余皮廂同箱,見中有尺頭,即闔合上、關閉置袋中攜去。此廂中有眉公與麗江木公敘稿,及弘辨、安仁諸書,與蒼悟道顧東曙輩家書共數十通,又有張公宗璉所著《南程續記》,乃宣德初張侯特使廣東時手書,其族人珍藏二百餘年,予苦求得之。外以莊定山、陳白沙字裹之,亦置書中。靜聞不及知,亦不暇乞,俱為攜去,不知棄置何所,真可惜也。又取余皮掛廂,中有家藏《晴山帖》六本,鐵針、錫瓶、陳用卿壺,俱重物,盜入手不開,亟取袋中。破予大笥sì竹器,取果餅俱投舡底,而曹能始《名勝志》三本、《雲南志》四本及《遊記》合刻十本,俱焚訖。其艾艙諸物,亦多焚棄。

獨石瑤庭一竹芨jí書箱竟未開。



  
賊瀕行,輒放火後艙。

時靜聞正留其側,俟其去,即為撲滅,而余艙口亦火起,靜聞復入江取水澆之。賊聞水聲,以為有人也,及見靜聞,戳兩創而去,而火已不可救。時諸舟俱遙避,而兩谷舟猶在,呼之,彼反移遠。靜聞乃入江取所墮篷作筏,亟攜經芨並餘燼余諸物,渡至谷舟;冒火再入取艾衣、被、書、米及石瑤庭竹芨,又置篷上,再渡谷舟;及第三次,則舟已沉矣。靜聞從水底取得濕衣三、四件,仍渡谷舟,而谷乘黑暗匿衣等物,止存布衣布被而已。靜聞乃重移置沙上,谷舟亦開去。及守余輩渡江,石與艾仆見所救物,悉各認去。靜聞因謂石曰:「悉是君物乎?」石遂大詬污損責難靜聞,謂:「眾人疑爾登涯引盜。謂訊哭童也。汝真不良,欲掩我之篋。」不知靜聞為彼冒刃、冒寒、冒火、冒水,奪護此篋,以待主者,彼不為德,而後詬之。盜猶憐僧,彼更勝盜哉矣,人之無良如此!

十三日昧爽登涯,計無所之。

思金祥甫為他鄉故知,投之或可強留。候鐵樓門開,乃入。急趨祥甫寓,告以遇盜始末,祥甫愴悲憤然。初欲假借數十金于藩府,托祥甫擔當,隨托祥甫歸家收還,而余輩仍了西方大願。祥甫謂藩府無銀可借,詢余若歸故鄉,為別措以備衣裝。余念遇難輒返,覓資重來,妻孥必無放行之理,不欲變余去志,仍求祥甫曲濟。

祥甫唯唯。

十四、五日俱在金寓。

十六日金為投揭內司,約二十二始會眾議助。初,祥甫謂已不能貸,欲遍求眾內司共濟,余頗難之。靜聞謂彼久欲置四十八願齋僧田于常住,今得眾濟,即貸余為西遊資。

俟余歸,照所濟之數為彼置田于寺,仍以所施諸人名立石,極為兩便。余不得已,聽之。


  

十七、八日俱在余寓。時余自頂至踵,無非金物,而顧仆猶蓬首赤足,衣不蔽體,只得株守金寓。

自返衡以來,亦無晴霽之日,或雨或陰,泥濘異常,不敢動移一步。

十九日往看劉明宇,坐其樓頭竟日。劉為衡故尚書劉堯誨養子,少負膂llǚ力,慷慨好義,尚書翁故倚重,今年已五十六,奉齋而不禁酒,聞余被難,即叩金寓余,欲為余緝盜。余謝物已去矣,即得之,亦無可為西方資。所惜者唯張侯《南程》一紀,乃其家藏二百餘年物,而眉公輩所寄麗江諸書,在彼無用,在我難再遘gòu遇耳。劉乃立矢通「誓」神前,曰:「金不可復,必為公復此。」余不得已,亦姑聽之。

二十日晴霽,出步柴埠門外,由鐵樓門入。途中見折寶珠茶,花大瓣密,其紅映日;又見折千葉緋桃,含苞甚大,皆桃花沖物也,擬往觀之。而前晚下午,忽七門早閉,蓋因東安有大盜臨城,祁陽亦有盜殺掠也。余恐閉于城外,遂復入城,訂明日同靜聞往游焉。

二十一日陰雲復布,當午雨復霏霏,竟不能出遊。是日南門獲盜七人,招黨及百,劉為余投揭捕廳。下午,劉以蕨芽為供餉余,並前在天母殿所嘗葵菜,為素供二絶。余憶王摩詰「松下清齋折露葵」,及東坡「蕨芽初長小兒拳」,嘗念此二物,可與薄絲一種草本植物共成三絶,而余鄉俱無。及至衡,嘗葵于天母殿,嘗蕨于此,風味殊勝。蓋葵松而脆,蕨滑而柔,各擅一勝也,是日午後,忽發風寒甚,中夜風吼,雨不止。

二十二日晨起,風止雨霽。

上午,同靜聞出瞻岳門,越草橋,過綠竹園。

桃花歷亂,柳色依然,不覺有去住之感。

入看瑞光不值,與其徒入桂花園,則寶珠盛開,花大如盤,殷紅密瓣,萬朵浮團翠之上,真一大觀。徜徉久之,不復知身在患難中也。望隔溪塢內,桃花竹色,相為映帶,其中有閣臨流,其巔有亭新構,閣乃前游所未入,亭乃昔時所未有綴。

急循級而入,感花事之芳菲,嘆滄桑之倏忽。

登山踞巔亭,南瞰湘流,西瞻落日,為之憮然。乃返過草橋,再登石鼓,由合江亭東下,瀕江觀二豎石。乃二石砫,旁支以石,上鎸對聯,一曰:「臨流欲下任公釣。」一曰:「觀水長吟孺子歌。」非石鼓也。兩過此地,皆當落日,風景不殊,人事多錯,能不興懷!

二十三日碧空晴朗,欲出南郊,先出鐵樓門。過艾行可家,登堂見其母,則行可屍已覓得兩日矣,蓋在遇難之地下流十里之雲集潭也。其母言:「昨親至其地,撫屍一呼,忽眼中血迸而濺我。」嗚呼,死者猶若此,生何以堪!

詢其所傷,雲「面有兩槍」。

蓋實為陽侯助虐,所云支解為四,皆訛傳也。

時其棺停于城南洪君鑒山房之側。洪乃其友,並其親。畢君甫適挾青烏至,蓋將營葬也,遂與偕行。循回雁西麓,南越岡塢,四里而至其地。

其處亂岡繚繞,間有掩關習梵之室,亦如桃花衝然,不能如其連扉接趾,而嬙寂過之。

洪君之室,綠竹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