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徐霞客遊記    P 96


作者:徐宏祖
頁數:96 / 338
類別:古典散文

 

徐霞客遊記

作者:徐宏祖
第96,共338。
〔鬥雞在劉仙岩南,崖頭山北,灕江西岸瀕江之山也。東西夾漓,怒冠鼓距,兩山當合名鬥雞,特東山透明如圓鏡,故更以穿山名之。〕山之西又有一峰危立,初望之為一,抵其下,始見豎石下剖,直抵山之根,若岐若合,亭亭夾立。蓋山以脆薄飛揚見奇也,土人名為荷葉山,殊得之也。

穿山北麓,嘉熙拖劍之水直漱崖根,循山而南,遂與漓合。



  
余始至其北,隔溪不得渡。望崖壁危懸,洞門或明或暗,紛紛錯列,即渡亦不得上。乃隨溪南行,隔水東眺,則穿岩已轉,不睹空明,而山側成峰,尖若豎指矣。又以小舟東渡,出穿山南麓,北面而登。撥草尋磴,登一岩,高而倚山半,其門南向,〔疑〕即穿岩矣。而其內乳柱中懸,瓊楞層疊,殊有曲折之致。

由其左深入,則漸窪而黑,水匯于中。

知非穿岩,乃出。由其右復攀躋而上,則崇岩曠然,平透山腹,徑山十餘丈,高闊俱五六丈,上若卷橋,下如甬道,中無懸列之石,故一望通明。

洞北崖右有鎸為「空明」者,由其外攀崖東轉,又開一洞,北向與穿岩並列,而後不中通,內分層竇,若以穿岩為皇堂,則此為奧室矣。

〔其東尚有三洞門,下可望見,至此則峭削絶徑。〕穿岩之南,其上復懸一洞,南向與穿岩疊起,而後不北透,內列重幃,若以穿岩為平台,則此為架閣矣。

憑眺久之,仍由舊路東〔下匯〕水岩。將南抵山麓,復見一洞,門亦南向,而列于匯水之東。其內亦有支竅,西入而隘黑無奇。時將薄暮,遂仍西渡荷葉山下。北二里,過河舶所,溯灕江東岸,又東北行三里,渡浮橋而返寓。

初十日餘憩寓中。上午,令取前留初暘所裹石,內一黑峰,多斧接痕。下午,復親攜往換,而初暘觀戲王城後門,姑以石留其家。遂同靜聞以所書詩扇及岳茗賫送紺谷。比抵王城後門,時方演劇,觀者擁列門闌,不得入。靜聞袖扇茗登懺壇。

適紺谷在壇,更為訂期十三〔日〕。


  

余時暴日中暑甚,不欲觀戲,急托闌內僧促靜聞返,乃憩寓中。

十一日飯後出東江門,渡浮橋,共一里,過嘉熙橋,問龍隱路。

龍隱岩即在橋東之南崖,乃來時所過。

夾路兩山,北為七星,南為龍隱,其岩洞俱西向臨江。七星之後穿山而東者,為曾公岩,其前有峰分岐,植立路北。隱龍之後逾嶺而南者,為隱真岩,其北有石端拱,俯瞰路南。此來時初入之隘,至是始得其詳也。

從橋下南眺,龍隱與月牙並列東崖,第月牙稍北,度橋循山,有路可通;而龍隱稍南,須從橋下涉江而上;其大道則自端拱之石南逾嶺坳,循隱真而西,又從怡雲北轉始達,其間又迂迴裡余矣。余欲並眺端拱石人,遂由橋東直趨嶺下,乃南上平瞻石人。

又南下,即得一大塘。

由塘北循山西轉,其崖石俱盤削飛突。

崖有隱真岩,建閣祠。

共裡余,抵山之西南隅。其峰益嵯峨層疊,中空外聳,上若鵲橋懸空,心異之,知龍隱在下,始攀隙而登,上有台址,拂崖讀記,則怡雲亭之廢跡也。由其上轉罅梯空,穿石鍔上躋,其石片片懸綴,側者透峽,平者架橋,無不嵌空玲瓏。既而踞坐橋下,則上覆為龕,攀歷橋上,則下懸成閣,此真龍角之宮,蟾之窟也。下至怡雲,其右即龍隱在焉。洞門西向,高穹廣衍,無奧隔之竅,而頂石平覆,若施幔布幄,有紋二縷,蜿蜒若龍,萃而為頭,則懸石下垂,水滴其端,若驪珠焉。此龍隱之所由其名也。其洞昔為釋迦寺,僧廬甚盛,宋人之刻多萃其間,後有《元崡黨人碑》,則其尤著者也。今已廢棄,寂無人居。豈釋教之盛衰,抑世變之滄桑也!洞右近口,復綰台垂柱,環為層龕,內矚重洞,外瞰深流,此為最勝。出岩,已過午矣。

仍從怡雲南麓,東北逾端嶺,過「拱石人」處。乃西轉循街共裡余,將至花橋,令顧仆北炊于朝雲岩。

即融止所棲處。

共裡余,余與靜聞南沿西麓,隨流歷磴半裡,入月牙岩。其岩西向,與龍岩比肩而立,第此則疊石通磴,彼則斷壁削崖,路分通塞耳。

其岩上環如玦而西缺其口,內不甚深而半圓半豁,形如上弦之狀,鈎簾垂幌,下映清泠,亦幽境也。既而仍由街北過七星,入壽佛寺。

寺在七星觀北,其後即棲霞大洞。

僧空生頗雅飭,因留客。時余急於朝雲之餐,遂辭。乃從其北而東躡磴,則朝雲之餐已熟,亟餐之,下午矣。

下山,北過葛老橋,東入一王孫之苑,中多果木,方建亭飭廡焉。地幽而制板,非余所欲觀也。時余欲覓屏風,而遍詢莫識,或有以黃金岩告者,謂去城東北五里,其道路吻合,疑即此山。及詢黃金,又多指朝雲下佛廬當之,謂內閹王公所建,此乃王公,非黃金也。求屏風而不得,並黃金而莫從,乃貿貿矇昧不明焉望東北而趨。約三里,遇負擔而詢之,其指村北山曰:「此即是矣。」此中土人鮮知其名,乃從村右北趨,問之村人,仍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