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徐霞客遊記    P 273


作者:徐宏祖
頁數:273 / 338
類別:古典散文

 

徐霞客遊記

作者:徐宏祖
第273,共338。
所陟之峰,與東界大山相持而南,中夾大塢,而劍川湖之流,合駝強江出峽貫于川中,所謂沙溪也。

其塢東西闊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穀甚盛。



  
劍川州皆來取足焉。從嶺南行又二里,峰頭石忽湧起,如獅如象,高者成崖,卑矮小者為級,穿門蹈瓣,覺其有異,而不知其即鐘山也。

去而後知之,欲再返觀,已無及矣。

又一里,遂東南下,三里及其麓。

從田塍間東南行,二里,得一大村,曰沙腿。遇一僧,即石寶山之主僧也,欲留余還觀鐘山,且言:「從此西四十里,過蕨食坪,即通楊村、蘭州,由蘭州出五鹽井,徑從雲龍州抵永昌,甚便。」余將從之,以浪穹何巢阿未晤,且欲一觀大理,更聞此地東去即觀音山,為鶴慶、大理通道,若舍此而西,即多未了之願。

乃別僧東南行塍間,三里至四屯,村廬甚盛,沙溪之水流其東,有木樑東西駕其上,甚長。度橋,又東南望峽坡而趨,二里,由峽躡坡東向上者五里,得一坡頂,踞而飯。又東一里余,見路右有峽西墜如劃塹如刀劃刻出的溝塹,其南有崖北向,一洞亦北向辟門,艱于墜峽,惟隔崖眺望,不及攀也。

又東里余,抵東脊之下,有澗自北來,小水流其中,南注西墜峽間。大路涉澗而東逾脊,已乃知其為三營道,如欲趨觀音山,當溯澗而北入塢。余乃復返澗西,北向溯之入,行夾中,徑甚微,兩旁石樹漸合。二里出夾,乃東北躡坡而上,坡間萬松森列,馬纓花映日燒林,而不聞人聲。

五里,轉而東,又上五里,始躡其脊。脊南北俱峰,中反窪而成坳,穿坳一里,始東北向而下。望見東界,遙山屏列,上干雲漢,而其下支撐隴盤,猶不見下闢之塢也。

墜峽而下二里,又見東麓海子一圍,水光如黛,浮映山谷,然其徑蕪塞,第望之東下。又二里,始有路自北頂而下,隨之東北降,又五里余,始及山麓。麓之東,平壑內環,小山外繞,自西大山北麓分支,迴環東抱,又轉而西,夾于南麓,四周如城,中闢如規,北半衍為平疇,南半瀦為海子。

海子之水,反西南逼大山之麓,破峽墜去,其中蓋另一天也。


  

當壑之中,有居廬駢集,是為羅木哨。其北岡峰,如負扆yǐ屏風獨擁于後,而前有廬室倚其陽,是為李氏之居。李名某,以進士任吏部郎。

今其家居。

地靈人傑,信有征靈驗哉。

東行塍疇間二里,過羅木哨村。又東一里余,有大道自西北向東南交過之。又東半裡,抵東岡下,循之而北,半裡,乃東向逾坳而上,又半裡乃下,及其東麓,數家瀕東溪而居。其溪自三岔路澗峽發源,經觀音山過此,而西南繞出洞鼻,合浪穹海子及鳳羽悶江,而同入普陀崆,南經中所下洱海者也。其時將暮,擔者欲止,問村人不得,乃誤從村南度小橋,由溪東大道北行。

二里,得觀音鋪村,已日暮矣,遂宿。

十八日昧爽促飯,而擔夫逃矣。久之,店人厚索余貲zī為送浪穹。

遂南行二里,過一石橋,循東山之麓而南,七里,至牛街子。循山南去,為三營大道;由岐西南,過熱水塘,行塢中,為浪穹間道。蓋此地已為浪穹、鶴慶犬牙錯壤矣。於是西南從支坡下,一里,過熱水塘,有居廬繞之。余南行塍間,其塢擴然大開。

西南八里,有小溪自東而西注。

越溪又南,東眺三營,居廬甚盛,倚東山之麓,其峰更崇;西望溪流,逼西山之麓,其疇更沃;過此中橫之溪,已全為浪穹境矣。

三營亦浪穹境內,余始從鷄山聞其名,以為山陰也,而何以當山之南?

至是而知沐西平再定佛光寨,以其地險要,特立三營以控扼之。土人呼營為「陰」,遂不免與會稽之鄰縣同一稱謂莫辨矣。

又南十里,則大溪自西而東向曲。由其西,有木橋南北跨之,橋左右俱有村廬。南度之,行溪之西三里,溪復自東而西向曲。又度橋而行溪之東三里,於是其溪西逼西山南突之嘴,路東南陟隴而行。四里,則大溪又自西而東向曲,有石樑南跨之,而梁已中圮,陟之頗危。

梁之南,居廬亦盛,有關帝廟東南向,是為大屯。屯之西,一山北自西大山分支南突,其東南又有一山,南自東大山分支北突,若持衡之針,東西交對,而中不接。大溪之水北搗出洞鼻之東垂,又曲而南環東橫山之西麓,若梭之穿其隙者。兩山既分懸塢中,塢亦若界而為二。

於是又西南行塍間,三里,轉而西,三里,過一小石樑,其西則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達于城。乃遵堤西行,極似明聖蘇堤,雖無六橋花柳,而四山環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

湖中魚舫泛泛,茸草新蒲,點瓊飛翠,有不盡蒼茫、無邊瀲灧水勢浩大,水波流動之急,湖名「茈碧」,有以也。西二里,湖中有阜中懸,百家居其上。南有一突石,高六尺,大三丈,其形如龜。

北有一回岡,高四尺,長十餘丈,東突而昂其首,則蛇石也。龜與蛇交盤于一阜之間,四旁沸泉騰溢者九穴,而龜之口向東南,蛇之口向東北,皆張吻吐沸,交流環溢于重湖之內。

龜之上建玄武閣,以九穴環其下,今名九炁qì台。

余循龜之南,見其齶中沸水,其上唇覆出,為人擊缺,其水熱不可以濯。有僧見余遠至,遂留飯,且及夫仆焉。其北蛇岡之下,亦新建一庵,余以入城急,不暇遍歷。

由台西復行堤間,一里,度一平橋,又二里,入浪穹東門。一里,抵西山之下,乃南轉入護明寺,憩行李于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