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徐霞客遊記    P 302


作者:徐宏祖
頁數:302 / 338
類別:古典散文

 

徐霞客遊記

作者:徐宏祖
第302,共338。
初二日餘止寓中。雲峰山即尖山老師法界來顧。州癢彥李虎變昆玉對他人兄弟的美稱來顧。李居綺羅。

初三日參府來候宴。



  
已又觀音寺天衣師令其徒來候,余以參府有前期約會,辭之。上午赴參府招,所陳多腊味,以斷屠故也。

腊味中始食竹鼯。下午別之出。

醉後過萬壽寺拜法界,不在。出西門半裡,過凌雲橋,又西半裡,由玉泉池南堰上西山之麓,則觀音寺在焉。寺東向臨玉泉池,寺南有古剎並列,即玉泉寺矣。天衣師拜經觀音寺,三年不出,一見喜甚,留余宿。余辭以他日,啜其豆漿粥而返,已昏黑矣。

初四日參府令門役以《州志》至。方展卷而李君來候。時微雨,遂與之聯騎,由來鳳山東麓循之南,六里,抵綺羅,入叩李君家。綺羅,《志》作矣羅,其村頗盛,西倚來鳳山,南瞰水尾山,當兩山夾湊間。蓋羅漢沖之水,流經大洞、長洞二小阜間,北曲而注于平塢,乃分為二流,北為飲馬河而抵城東,南為綺羅水而逼南山下,又西逼來鳳東南麓,乃南搗兩山夾間。是村綰結集佔據其谷口,竹樹扶疏,田壑紆錯,亦一幽境雲。是夜宿李君家。

余初望騰越中塢,東為球瓓、矣比,西為寶峰、毗盧,南為來鳳、羅生,北為干峨、飛鳳。西北則巃嵸lóngzōng最聳,而龍潭清海之水溢焉;東南則羅漢沖最深,而羅生、黃坡之流發焉;東北則赤土山最遠,而羅武、馬邑之源始焉;大盈江惟西南破龍光台、來鳳西麓而去。則是州之脈,蓋西北由集鷹山分脈:南下者,為寶峰、毗盧,而盡于龍光台;東曲者,一峙為筆峰,再聳為巃嵸,遂東下而度干峨之嶺,又東南而紆為永安、亂箭之哨。

其曲而西也,余初疑南自羅生、水尾,而北轉為來鳳,至是始知羅漢沖水又南下于羅苴沖,則來鳳之脈,不南自羅生、水尾,而實東自黃坡、矣比二坡也。


  

但二坡之西皆平塢,而南抵羅生,脈從田塍中西度。

郡人陳懿典進士《文星閣記》云:「嘉靖壬子152,城外周鑿城隍,至正南迤東,竁cuì挖地造穴地丈許,有絡石,工役斫截之。其石纍纍如脊骨,穿地而來,乃秀峰之元龍正脈也。」其說可與余相印證。土人不知,乃分濬jùn挖羅漢沖水一枝,北流為飲馬河而抵于城東。

是此脈一傷于分流,再鑿于疏隍,兩受其病矣。土人之為之解者曰,脈由龍光台潛度于跌水河之下。不知跌水河雖石骨下亙,乃大水所趨,一壑之流交注焉;飲馬河本無一水兩分之理,乃人工所為,欲以此掩彼不可得也。

初五日晨餐後,即從李君循南山之麓東向行。先半裡,過水應寺。又東二里,兩逾南山北下之支,有寺在南峽中北向峙,即天應寺也。其後即羅生主峰,仰之甚峻,《志》稱其條岡分佈,不誣也。又東半裡,上一北下之支,隨之北下。共一里,岡東盡處,竹樹深密,綠蔭襲人,披映心目。其前復起一圓阜,立平疇中,是為團山,與此岡斷而復續。岡東村廬聯絡。余從竹中下,一老人迎入其廬,具臘肉火酒獻。

蓋是日端午,而老人與李君有故,遂入而哺之。既午,復東向循南山行,半裡,其北復起一長阜,如半月橫于前,是為長洞山。又東二里,遂入山峽,有溪中貫而出,是為羅漢沖。

溪南北皆有村夾峙峽口。由南村溯溪而東,又二里,越溪之北,有大路倚北山下,乃東逾嶺趨猛連者,從其北塢中覓溫泉。其泉不熱而溫,流不急而平,一大石突畦間,水匯其旁,淺不成浴。東山下有「大洞溫泉」,為八景之一,即在其北嶺峽中,與此隔一支嶺,逾而北頗近,而李君急於還家,即導余從大路西出。二里,過溪南村,出峽口,隨溪西行。一里,過一橋,從溪南又西一里,過長洞北麓。北望大洞之阜,夾溪而峙,余欲趨之,浴其溫泉。李君謂泉在東峽中,其入尚遠,遂強余還。又西一里,過團山北麓,又西三里而還李君家。

初六日晨飯,令顧仆攜臥具,為楊廣哨之遊。先是李君為余言,此地東南由羅漢衝入二百里,有滃wēng呂山,東南由羅生四十里,有馬鹿塘,皆有峰巒可觀。余乃先其近者,計可從硫黃塘、半個山而轉也。東三里,從水應、天應二寺之間,南向上山。愈上愈峻,七里,登絶頂。北瞰即天應寺懸其坑麓,由州塢而北,惟巃嵸山與之對峙焉;西瞰則旁峽分趨,勢若贅旒zhuìliú旗幟的飄帶,皆下墜於綺羅南向之峽,有龍井出其下焉;惟東眺則本峰頡頏不相上下自掩;而南眺則濃霧彌淪,若以山脊為界,咫尺不可見。於是南從嶺上盤峽,俱行氤氳中,茫若蹈海。半裡,南下。下二里余,山半復環一壑,其脊自東南圍抱而西,中藏圓塢,有小水西去。其內霧影稍開,而雨色漸逼,雖近睹其田塍,而不免遠罹其沾濕矣。覆上南坡,躡坡脊而南,五里,一岐隨脊而西南,一歧墜坡而東向。

余漫從脊上直南,已而路漸東下而窮。

二里,有村倚東坡下,披霧就訊之,乃清水屯也。按《志》,城南三十里為清水朗,此其地矣。然馬鹿塘之徑,當從北歧分向而東,此已逾而過南。

屯人指余從坡北東下,當得大路。從之,半裡,東北涉一坑甚深,霧影中窺其東南旋壑下盤,當時不知其所出何向,後乃知其南界高峰,反西自竹家屯而東突,為陳播箕哨也。

復東北上坡半裡,見有路東向下,輒隨之行,不意馬鹿塘正道尚在其北。

霧漫不辨,踉蹌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