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池北偶談    P 46


作者:王士禎
頁數:46 / 140
類別:風土人文

 

池北偶談

作者:王士禎
第46,共140。
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踞絶頂。康熙中,開明史館,秉筆者訾太甚,亡友葉文敏方藹時為總裁,予與之辯論,反覆至于再四。二十二年四月,上宣諭湯侍讀荊峴,令進所著詩文,且蒙召對。中有《王守仁論》一篇,上閲之,問湯意雲何?湯因對以守仁致良知之說,與朱子不相刺謬,且言守仁直節豐功,不獨理學。上首肯曰:「朕意亦如此。」睿鑒公明,遠出流俗之外,史館從此其有定論乎!

◎仁宗徽宗



  
元臣がが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炙果錄》記周正夫曰:「仁宗皇帝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此語在がが之前,可謂絶對。

◎蘇叔黨大節

宋人議蘇過叔黨附梁師成,師成妻死,為服緦麻云云,顧略其大節。元袁伯長《清容集》有跋叔黨竹石牧牛圖云:「小坡竹石,綽有父風,後ヘ定武,罵賊不屈,死之。其氣節不墜,光于前人矣。」事詳《揮麈錄》。劉後村跋小米畫云:「叔黨之才,百倍元暉,元暉至侍從,叔黨死小官,命也夫!」《揮麈錄》又載叔黨,政和中,召入禁中畫窠石,而終不遇。

◎武陵起複

予嘗謂楊武陵奪情事,後人論之過刻。聞之山長教授雲,其父客嚴首升、周聖楷輩,為武陵所抑,遂騰謗書。又當時與黃石齋先生矛盾,故論者多少之耳。予按《禮·曾子問》云:「子夏問曰,三年之喪,金革之事無避也者,非與?子曰:吾聞諸老聃曰:昔者,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注曰:「魯有徐戎作難,喪卒哭而征之。」《公羊傳》,閔子要經以赴公難,退而致位,以究私恩。《春秋》亦紀晉襄公墨之事。漢唐以來,遂有起複之禮。《能改齋漫錄》云:「前漢翟方進喪,既葬,二十六日除服,起視事。後漢桓焉為太子太傅,以母憂自乞,聽以大夫行喪;踰年,賜牛酒奪服。」宋王性之《默記》云:「本朝不獨宰相,即百執事,皆起複,惟富鄭公以太平而辭。儒臣如楊大年、王元之、晏元獻,皆未持服。富公之後,如陳升之亦百日起複。此蓋朝廷體貌,況在兵革之際。」云云。按已上諸公,非盡有金革之事,若武陵則金革之事也。顧論者不責彼而責此,何歟?又考明初名臣,亦多起複,至羅一峰論李文達後,此風始息。奪情固非美事,然南陽以一峰,武陵以石齋,獨受惡名,則不幸也。

聖楷,字伯孔,湘潭人。有才名,後為獻賊偽常德知府,發掘楊相祖墓最慘,卒為獻賊所殺。

◎真諦


  

《樂郊私語》載,楊璉真伽至海鹽州,寓城北德藏寺,欲發掘陸左丞、朱提舉妻女之墓,寺僧真諦聞之,怒形于色。楊五更肩輿擁眾出,真諦忽起,抽韋馱杵奮擊,從者數百人不能拒。人見真諦于眾中超躍,每逾尋丈,捷如鷹隼,楊大懼遁去。後二年,真諦行腳峨眉,不知所終。此僧殊快人意,但恨不在賊髡發諸帝陵寢時耳。

◎浙江人物

《西園雜記》論兩浙人物,劉文成為謀臣之首,宋文憲為文臣之首,方正學為忠臣之首,于忠肅為功臣之首。宸濠之變,孫忠烈首輸忠死節,王文成首倡義戡亂,此皆韙也。獨謂世宗之初,張羅峰首建議以成大禮,此所謂貂不足,狗尾續者耶。

◎兩薛居正

五代宋初有兩薛居正。其一錢唐人,仕吳越武肅王,官太尉,卒謚貞顯。

◎神魚井

何騰蛟,字雲從,明末以都御史撫楚。其先山陰人,戍貴州黎平衛,遂為黎平人。所居有神魚井,素無魚,騰蛟生,魚忽滿井,五色巨鱗,大者至尺餘,居人異之。後騰蛟盡節死,井忽無魚。

◎野紀蒙搜

黃毅庵尚書汝良作《野紀蒙搜》,明二百餘年間大事稍備,其持論頗正。然不可解者二事:其一謂李西涯與劉文靖、謝文正為三仁;其一嘉靖初大禮議,主張、桂輩而詆楊文忠也。

◎吳康齋李文達

世論吳康齋太刻,《野紀蒙搜》云:「與弼以布衣老儒,一旦授五品侍從,人皆詫為殊榮,寧復過望。蓋與弼之聘,薦自石亨,亨小人,後來敗露,輿論推求,能無為盛德之累?如蔡邕受知董卓,遂喪生平,故不受耳。與弼好遁不污,見險能止,見地優於楊時多矣。」此論甚公。《蒙搜》又云:「王文恪評李文達云:『國朝三楊後,得君最久者,無如李賢,亦能展佈才猷,然當時亦以賄聞。』云云。文達相業,視三楊有過無不及。後王亦入閣,相業如何?勿亦不自見其睫乎?」頃見施愚山閏章在史館作《文達列傳》,頗致微詞,不敢謂然。施或未睹毅庵此論耳。

◎司空表聖

史謂司空表聖躁于進取,前人辨之屢矣。考《一鳴集》有《答孫書》,益證史官之妄。書略云:「古之山林者,必能簡於情累,而後可久。今吾少也,忿然不能自勝於胸中,乃不誠于退者,然亦窮而不搖,辱而不進者,蓋自審已熟,雖進亦不足救時耳。彼一飯之罄,或請濟于其鄰,雖童子不可以空器紿之也。矧當艱否之運,吾君吾相,方以爵秩來天下之賢,將與之共拯,其可沽虛而白售耶?」又云:「愚雖不佞,為士大夫獨任其恥者久矣,其可老而冒之耶?韓吏部激李桂州之必行,責楊道州無勇,雖致二賢,適自困,亦何救于大患哉?」觀此書,躁進者肯為此語否?史之妄,不辨可知。

◎峴山幢宋人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