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舊五代史》    P 426


作者:薛居正
頁數:426 / 447
類別:中國古代史

 

《舊五代史》

作者:薛居正
第426,共447。
周廣順元年二月,太常禮院上言:「準敕,遷漢廟入昇平宮。其唐、晉兩朝,皆止五廟遷移,今漢七廟,未審總移,為復只移五廟?敕宜準前敕,並移于昇平宮。其法物、神廚、齋院、祭服、祭器、饌料,皆依中祠例,用少牢,光祿等寺給;其讀文太祝及奉禮郎,太常寺差。每仲饗,以漢宗子為三獻。」從之。

卷一百四十四



  
志六樂志上

古之王者,理定製禮,功成作樂,所以昭事天地,統和人神,歷代已來,舊章斯在。洎唐季之亂,咸、鎬為墟;梁運雖興,《英》、《莖》掃地。莊宗起於朔野,經始霸圖,其所存者,不過邊部鄭聲而已,先王雅樂,殆將泯絶。當同光、天成之際,或有事清廟,或祈祀泰壇,雖簨虡猶施,而宮商孰辨?遂使磬襄、鞀武,入河、漢而不歸;湯濩、舜韶,混陵谷而俱失。洎晉高祖奄登大寶,思迪前規,爰詔有司,重興二舞。旋屬烽火為亂,明法罔修,漢祚幾何,無暇製作。周顯德五年冬,將立歲仗,有司以崇牙樹羽,宿設于殿庭。世宗因親臨樂懸,試其聲奏,見鐘磬之類,有設而不擊者,訊于工師,皆不能對。世宗惻然,乃命翰林學士、判太常寺事竇儼參詳其制,又命樞密使王樸考正其聲。樸乃用古累黍之法,以審其度,造成律準,其狀如琴而巨,凡設十三弦以定六律、六呂旋相為宮之義。世宗善之,申命百官議而行之。今亦備紀于後,以志五代雅樂沿革之由焉。

梁開平初,太祖受禪,始建宗廟,凡四室,每室有登歌、酌獻之舞:

肅祖宣元皇帝室曰《大合之舞》。

敬祖光憲皇帝室曰《象功之舞》。

憲祖昭武皇帝室曰《來儀之舞》。

烈祖文穆皇帝室曰《昭德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五代會要》云:太常少卿楊煥撰。

二年春,梁祖將議郊禋,有司撰進樂名、舞名:

樂曰《慶和之樂》。

舞曰《崇德之舞》。

皇帝行奏《慶順》。

奠玉帛登歌奏《慶平》。

迎俎奏《慶肅》。

酌獻奏《慶熙》。

飲福酒奏《慶隆》。


  

送文舞迎武舞奏《慶融》。

亞獻奏《慶和》。

終獻奏《慶休》。

樂章各一首。

太廟迎神,舞名《開平》。

皇帝行、盥手、登歌、飲福酒、徹豆、送神,皆奏樂。

樂章各一首。

唐莊宗光聖神閔孝皇帝廟室酌獻,舞《武成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五代會要》云:尚書兵部侍郎崔居儉撰。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廟室酌獻,舞《雍熙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五代會要》云:太常卿盧文紀撰。

晉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室酌獻,舞《咸和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五代會要》云:太子賓客、判太常寺事趙光輔撰。

漢文祖明元皇帝廟室酌獻,舞《靈長之舞》。

德祖恭僖皇帝廟室酌獻,舞《積善之舞》。

翼祖昭獻皇帝廟室酌獻,舞《顯仁之舞》。

顯祖章聖皇帝廟室酌獻,舞《章慶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五代會要》云:太常卿張昭撰。

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廟室酌獻,舞《觀德之舞》。

登歌樂章一首。

周信祖睿和皇帝廟室酌獻,舞《肅雍之舞》。

僖祖明憲皇帝廟室酌獻,舞《章德之舞》。

義祖翼順皇帝廟室酌獻,舞《善慶之舞》。

慶祖章肅皇帝廟室酌獻,舞《觀成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室酌獻,舞《明德之舞》。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廟室酌獻,舞《定功之舞》。

登歌樂章各一首。《五代會要》云:太祖廟室樂章,太常卿田敏撰。世宗廟室樂章,翰林學士、判太常寺事竇儼撰。

樂章詞多不錄。

右樂章

晉天福四年十二月,禮官奏:「來歲正旦,王公上壽,皇帝舉酒,請奏《元同之樂》;再舉酒,奏《文同之樂》。」從之。

五年,始議重興二舞,詔曰:「正冬二節,朝會舊儀,廢于離亂之時,興自和平之代。將期備物,全系用心;須議擇人,同為定製。其正冬朝會禮節、樂章、二舞行列等事宜,差太常卿崔梲、御史中丞竇貞固、刑部侍郎呂琦、禮部侍郎張允與太常寺官一一詳定。禮從新意,道在舊章,庶知治世之和,漸見移風之善。」其年秋,梲等具述制度上奏云:

案《禮》云:「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禦。」「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又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故樂書議舞云:夫樂在耳曰聲,在目曰容。聲應乎耳,可以聽知;容藏於心,難以貌睹。故聖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發揚蹈厲以見其意,聲容和合,大樂備矣。又案《義鏡》,問鼓吹十二案合于何所?答云:《周禮》鼓人掌六鼓四金,漢朝乃有黃門鼓吹。崔豹《古今注》云:因張騫使西域,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增之,分為二十八曲。梁置鼓吹清商令二人。唐又有堈鼓、金鉦、大鼓、長鳴、歌簫、笳、笛,合為鼓吹十二案,大享會則設于懸外。此乃是設二舞及鼓吹十二案之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