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現代文學史    P 13


作者:網路
頁數:13 / 31
類別:文學史

 

中國現代文學史

作者:網路
第13,共31。
《春桃》《鐵魚的鰓》以切實的現實背景和鮮明的時代色彩,改變了人們對他初期小說的觀感,從浪漫傳奇轉向客觀寫實。

簡析許地山的散文集《空山靈雨》的思想和藝術



  
思想:1、對人生哲理的玄想,是《空山靈雨》的基本內容。「生本不樂」的佛教多苦樂觀,他悠怨地對「死」的禮讚,流露出許地山思想的迷惘和矛盾。2、平民主義的禮讚,如《落花生》它以質樸無華的語言,寫質樸無華的落花生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自然地引發出為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3、夫婦情感的抒寫,寫閨房之趣相思之苦,透露出性愛有信仰、人性與佛性的衝突,以及二者由共處到對抗的經路,而以人本主義對禁慾主義的勝利表明了作者終於棄佛入世的心路歷程。藝術:「空」與「靈」的韻味境界,《空山靈雨》在藝術上的獨特造詣。不少作品都帶著若隱若現、朦朧、灑脫的語言蘊含著破費咀嚼的玄理思辨。

簡析王統照的長篇小說《山雨》的思想 文學研究會 《山雨》是王統照最重要的長篇小說,它主要思想有:1、《山雨》傾注着作者對故鄉的深情。展現了當時北方農村在政治腐敗、經濟崩潰的雙重陰影下廣闊的生活圖景。作品通過對中農奚大有一家悲慘生活的描寫,把農民對故土的依戀、離鄉的無奈和流入城市尋求生活的艱辛一一寫出,在動盪的社會背景下畫出了一幅新時代的「流民圖」。2、對農民心態的細膩體察與表現。奚大有是個安分、憨直的農民,農村崩潰的現實,使這個依戀鄉土的農民一步步離開了鄉土,同時也一步步走上了反抗和覺醒的新路。

簡析王統照小說創作的風格 1、縱觀王統照從20年代前到40年代的創作歷程,可以看到,他的藝術風格有着比較明顯的數度轉變,而對於象徵的藝術手法,他始終都未釋懷。以《沉思》為代表的早期小說,以女人體模特兒象徵藝術之美。 2、作者的暗示和象徵往往失之虛玄。《沉船》的象徵意味比起《沉思》多了點凝重。3、現實主義的力作《山雨》標志著王統照從早期的象徵趨向寫實的重大轉變。《山雨》展現的廣闊生活畫面正是當時中國現實「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象徵。寫實與象徵較為融洽的結合。

○簡析冰心的「問題小說」的發展 1、「問題小說」起步,表現了探究人生意義的熱忱。代表作《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揭露了「舊社會、舊家庭的不良現狀」。2、宣揚愛的哲學。如果說初期「問題小說」只是問病源,不開藥方。《超人》則標志著冰心對種種社會問題開出了她的「藥方」——這就是「愛」的哲學。《超人》《煩悶》《悟》構成了冰心「愛的三步曲」,愛的核心是「母愛」。3、冰心的思想中萌發的某種階級觀念。《分》將教授與屠夫的孩子從同一個產院的嬰室「分」道揚鑣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透露了作者思想中開始萌發的某種階級觀念。


  

簡析詩集《繁星》《春水》的思想和形式 小詩體:冰心、宗白華

思想:《繁星》《春水》主要內容是對母親、童真與大自然的謳歌。1、母愛、童真與自然之美已融為一體。冰心以最熾熱的語言謳歌母愛,把母愛宣揚為至誠至大、至高至上的偉力,把母親宣揚為孕育着一切的「萬有之源」。2、作者視兒童為世界上最純真、最可愛的朋友,以童真之美反襯社會之醜惡及世風的墮落。3、對大自然的禮讚,也與作者對母愛的宣揚一脈相承。

藝術:受泰戈爾的《飛鳥集》、日本俳句的影響,小詩多是以一至四行的體式抒寫個人即時的感興,托物喻理,常以哲理入詩。

簡析《寄小讀者》的思想和形式

思想:《寄小讀者》是冰心著名的通訊體散文集,也是一本兒童文學作品。內容是敘寫她赴美留學旅途中及在美國的生活,貫串的是對母親、童真、大自然的禮讚和熱愛眷念祖國的感情。除這「三愛」之外,愛祖國是《寄小讀者》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把她詩文中的「三愛」昇華到更高的層次。

藝術:《寄小讀者》滿貯詩情,寫景如畫,藝術上具有抒情詩、風景畫的特色。

分析評價冰心創作中「愛」的哲學的內容

冰心的文學創作是多面的,小說、詩歌、散文,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尤其是散文。而貫串于她的文學創作的,是「愛」的哲學。冰心的「愛」的哲學,其內容包括母愛、童真、愛自然、愛祖國。母愛、童真、大自然三者以母愛為中心而有內在聯繫。童真是母愛的自然延伸,愛大自然與母愛也一脈相承。冰心的愛國主義也和母愛、親友之愛,對祖國河山之愛密切相聯。「愛」的哲學是冰心文學創作的基本思想內容。 1、冰心文學創作中的「愛」的哲學具有淨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以及加強作品詩情的作用。散文集《寄小讀者》,是書信體兒童文學作品,寫了作者赴美途中及在美國的生活。「愛」是她散文集的主要內容:父母之愛、兄弟親人之愛,小朋友的愛等。在一切的「愛」中,母愛占着中心。冰心的「愛」的哲學的道德感情力量應充分肯定,在藝術上也使她獨樹一幟。2、冰心的「愛」的哲學也有侷限、不足。對於黑暗殘酷的現實,「愛」的哲學顯得蒼白無力。「愛」的哲學並非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