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現代文學史    P 17


作者:網路
頁數:17 / 31
類別:文學史

 

中國現代文學史

作者:網路
第17,共31。
《昨日之歌》是馮至在詩壇上確立地位的第一部詩集。1、對青春、愛情的歌頌,對生命的沉思。如《我是一條小河》2、從平凡的生活中窺見社會與人生的真貌。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發出了不平之鳴,也表達了知識者的苦悶。3、敘事詩的創作是馮至20年代中國新詩發展所作的獨到貢獻。如《帷幔》從中國民間故事與神話傳說中取材,反封建的色彩尤為濃烈。馮至的敘事詩,融抒情於敘事,為新文學敘事詩的起步,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新月派:朱湘

簡述馮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藝術特色



  
《十四行集》不僅代表了馮至詩歌創作的新成就,也代表着十四行體在中國的最高水平,馮至的《十四行集》是中國十四行詩成熟的標誌。1、詩人關注國家、人民和人類、宇宙的根本問題。2、表現出了對詩情哲理化的追求,能從敏鋭的感覺出發,注重從細節着眼捕捉詩意,在日常的境界裡體味出精微的哲理。3、善於進行藝術的節制,內斂有度,不露「鋒芒」。4、利用十四行詩結構上的特點保持語調的自然,堪稱十四行體中國化的成功實踐。

分析評價《蝕》三部曲的思想內容

《蝕》是茅盾的小說處女作,由三個系列中篇所作成:《幻滅》《動搖》《追求》。三部曲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整個作品以大革命前後一群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生活經歷和心靈歷程為題材,深刻地揭示了革命中的各種矛盾和階級分化。作者試圖表現“現代青年在革命浪潮中所經過的個時期:幻滅、動搖、追求:

一、《幻滅》中,作者描寫了一個抱著美好幻想的參加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女性的悲劇。主人公靜女士從小在恬靜的家庭中長大,把革命也看作是一件詩情畫意的事,但現實的社會帶給她精神世界的「幻滅」。「幻想破滅」成了她思想弊病。從靜女士的生活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踏入革命道路前後的思想境界,毫無準備的投入革命,革命動盪中必然就回出現個人主義的悲觀幻滅心態。


  

二、《動搖》反映的是1927年春夏之交,「武漢政府」蛻變之前,湖北一個小縣城的風波。主人公方羅蘭是革命隊伍中思想極不穩定的知識分子典型,在激烈的階級鬥爭面前,他表現得軟弱動搖,以致讓人有機可趁。他對反動勢力打擊不夠,立場也不分明。在對待愛情上也表現出「動搖」的本性。一方面是結髮之妻的純情包圍;另一方面是時代女性的性感誘惑。方羅蘭是屬於即保留着傳統道德,同時又呼吸時代新鮮空氣的知識分子,在兩者的選擇中,他永遠處在矛盾和動搖中。

三、《追求》是描寫在大革命失敗後,一群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各自的追求中所遭受的不同悲劇命運。在上海悲觀、頽廢等是他們流行的通病,然而,不甘黑暗現實的壓迫,企圖作一次新的掙扎和追求。通過對張曼青的描寫揭示教育救國夢的破滅;通過王仲昭揭示愛情至上主義的美夢破滅;通過史循揭示了“失敗主義者“的失敗;通過章秋柳揭示病態反抗者的悲哀。《蝕》中的這些主人公,都難以擺脫精神上的枷鎖,只能用這種病態的反抗來宣告對黑暗社會的詛咒,他們不是不想有所作為,而是根本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所以才在黑暗中盲目地、消極地追求新的出路。

簡析《動搖》中的胡國光形象

《動搖》中對土豪劣紳胡國光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1、政治上他是個投機革命的老奸巨滑的狐狸,玩弄反革命的手腕,善於偽裝保護自己。他會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笑裡藏刀,一旦革命是時機成熟,他就會毫不手軟地鎮壓革命。2、生活上,在剝削階級荒淫墮落的本質上,他給自己罩上了一層溫和的面紗。他的大度矇蔽了一大批革命者,使他很快鑽進革命堡壘的內部。

簡析《蝕》的藝術特點

一、再現與表現1、作品採用了兩種不同的描寫視角本意是客觀的,本能又是主觀的2、 作品描寫了一群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並相當逼真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後社會生活的動盪,革命運動的起伏,具有鮮明的寫實主義的創作特徵。

二、現實與象徵相結合1、如《追求》本是想寫成「又重新點燃希望的火炬,去追求光明了」的,然而結局卻是「幻滅」,它超出了客觀描寫的本意,而趨于本能的表現。2、作者常以象徵主義手法賦予物體、自然景物等以特定的內涵。

¨ 分析《子夜》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