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現代文學史    P 24


作者:網路
頁數:24 / 31
類別:文學史

 

中國現代文學史

作者:網路
第24,共31。
小說描寫一個走向崩潰的家,是一個新文化運動中的新型家庭模式:汪文宣和妻子曾樹生都是新文化運動的產物,他們大學畢業,追求愛情與理想的統一,對生活充滿着信心和勇氣。由於貧困與疾病的折磨,特別是在長期仰人鼻息的社會環境中討生活,他們的理想都發生了巨大扭曲。汪文宣成了一個可憐的小公務員,懦弱、多病。曾樹生則憑着美色當了資本家銀行的「花瓶」。這種貧困以及心理的沉重負擔給家庭帶嚴重危機。加之汪文宣的母親的加入,婆媳不和使原有潛在的感情矛盾進一步複雜化,終於陷入無以自拔的悲劇。最終,曾樹生隨人而去,汪文宣在吐血中身亡。

簡析《寒夜》的藝術特點 《寒夜》在藝術上達到了巴金所追求的無技巧的境界,風格樸素自然,是巴金最優秀、成熟的現實主義傑作。1、抗戰時重慶的典型環境和這環境中產生的最普通的小人物悲劇性格和命運,揭示出人物命運的社會根源。2、情節發展在日常生活瑣事中推進;結構佈局,一切象現實生活本身一樣流動。3、人物平凡,具有複雜性格和複雜感情。4、大量的客觀生活細節和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支撐了小說的框架,這使得作品逼近生活,表現出一種與現實生活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簡析《寒夜》中汪文宣的性格 《寒夜》的主人公汪文宣是個為了生活在圖書公司整天埋首做校對工作的小公務員。菲薄的工資、貧困的生活,庸俗勢力的社會、仰人鼻息的環境,使汪文宣、曾樹生年輕有為的性格發生扭曲。汪文宣善良而懦弱無能,雖勤勞做事但仍受歧視,因正派不善巴結而心情鬱結。家庭少有歡樂,婆媳經常不和吵架,使得他左右為難。在單位受氣,在家又兩面受氣,終於肺病發作死亡。



  
簡析《寒夜》中曾樹生的性格 曾樹生是個個人主義者。健康、漂亮、追求幸福和自由,她無法容忍丈夫毫無生氣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惡語中傷,整個家庭都籠罩着一股死亡的氣息,她感到了壓抑,並本能地企圖擺脫這種壓抑,於是她面臨着道德的抉擇和感情的折磨。最終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誘惑而離棄了丈夫和家庭。完全是一種個人意義上的追求幸福。因而也談不上是追求個性解放的資產階級女性;她只是一個困境中企圖拯救自己的婦女,她靠自己的選擇來確定自己的生活價值意義。因此,在這個人物身上產生出一種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現代女性的道德特徵。

簡述沈從文的創作思想 1、沈從文把創作看成是自我生命意識的自由表現。在小說中表現真實地自我,自由地寫自己所經歷的題材與所經歷的磨難,以及心靈的真切感受,其作品几乎可以看成是他的「自敘傳」。2、對人性的謳歌與表現,是沈從文在創作中一以貫之的審美思想。這種創造思想是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思潮的積極影響。沈從文把表現人性看成是美的至極,把它當作文學表現的終極理想。他筆下的各種勞動者都表現出真、善、美的人性。生命、人性、自然三者的統一,構成了「一種愛與美的新的宗教」。

分析評價《邊城》中的「邊城世界」的特點和意義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優秀的中篇小說。一、《邊城》用人性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一個充滿「愛」與「美」的天國。1、這裡人性皆真、善、美。人人勤勞,為他人作奉獻。如老船伕忠於職守,對過河人分文不收,實在難卻的則買了煙茶再招待鄉親。船總順順雖是富人,但常常體恤窮苦人,老船伕死後,他資助並組織安排料理喪事。商客、妓女等各式人均待人以誠,表現出仁厚、純樸的土性鄉風。加上美麗的自然環境,儼然是如詩如畫的世外桃源。2、集中表現「邊城」世界人性美的,是發生在這裡的一個愛情悲劇,這個故事也同樣建立在人性思想的基礎之上。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儺送同時愛上了老船伕的外孫女翠翠,而翠翠卻是心屬儺送。天保求婚未成,失望之下駕船外出而以外溺水而死。船總在大兒子死後,一時未答應儺送娶翠翠的要求,使儺送與其父發生爭吵而遠走他鄉。這種種的「不巧」,使翠翠與儺送的愛情終成「善」的悲劇。天保與儺送,對翠翠展開自由競爭,未傷同胞之情。作者所表現的似乎是一個「誰也沒有錯」的悲劇。二、濃厚的悲劇意識 以翠翠為中心人物的戀愛悲劇,其實並非完全是「誰也沒有錯」的悲劇。苗、漢兩個民族婚俗的對立與矛盾,是悲劇產生的一個根本原因。苗族的婚俗,是青年男女自由戀愛成婚。儺送以「馬路」求婚,是苗族的習俗。他相信唱山歌能使翠翠心領神會。所謂「車路」,是漢族的婚俗觀念。這種觀念在作品中通過天保及其父得以表現。兩種婚俗觀念衝突的結果,使熱戀中的翠翠與儺送生生分離。三、認識這個民族的過去偉大處與目前墮落處。作者把一對男女自由戀愛的故事處理成悲劇,以次引起讀者對「美」的毀滅的深沉思考。 茶峒地區歷史上過着原始、自由自在的牧歌生活。20世紀20年代國民黨實行黑暗的統治。非人性、非人道的現實生活,為滿目瘡痍的現實所感發,呼喚着自由的、美好的、「牧歌」式社會的回歸,並以次對當時湘西封建宗法社會進行批判。這種建立在人性、人道主義思想上的批判,是獨特的、理想主義的,也是蒼白無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