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昭明文選    P 114


作者:昭明太子
頁數:114 / 164
類別:古典散文

 

昭明文選

作者:昭明太子
第114,共164。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獗,以至於此。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側於萬物,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綉事刂刃於愛子,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

況將軍無昔人之罪,而勛重於當世。夫迷涂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將軍松柏不翦,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埸之任,並刑馬作誓,傳之子孫。將軍獨顏借命,驅馳氈裘之長,寧不哀哉!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姚泓之盛,面縛西都。

故知霜露所均,不育異類;姬漢舊邦,無取雜種。北虜僭盜中原,多歷年所,惡積禍盈,理至ㄡ爛。況偽{薛女}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方當繫頸蠻邸,懸首藁街。

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忄良!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

想早勵良規,自求多福。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西獻,苦矢東來,夜郎滇池,解辮請職,朝鮮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強沙塞之間,欲延歲月之命耳。

中軍臨川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弔民洛,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懷,君其詳之。丘遲頓首。

重答劉秣陵沼書



  
※劉孝標

劉侯既重有斯難,值余有天倫之戚,竟未之致也。尋而此君長逝,化為異物。緒言餘論,藴而莫傳。或有自其家得而示餘者,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

青簡尚新,而宿草將列,泫然不知涕之無從也。雖隙駟不留,尺波電謝,而秋菊春蘭,英華靡絶。故存其梗概,更酬其旨。若使墨翟之言無爽,宣室之談有徵。

冀東平之樹,望咸陽而西靡;蓋山之泉,聞絃歌而赴節。但懸劍空壠,有恨如何!

移書讓太常博士並序

※劉子駿

歆親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皆列於學官。哀帝令歆與《五經》博士講論其議,諸儒博士或不肯置對,歆因移書太常博士,責讓之曰:

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興,聖帝明王,累起相襲,其道甚著。周室既微,而禮樂不正,道之難全也如此。是故孔子憂道不行,歷國應聘,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乃得其所。修易序書,製作春秋,以記帝王之道。

及夫子沒而微言絶,七十子卒而大義乖。重遭戰國,棄籩豆之禮,理軍旅之陣,孔氏之道抑,而孫吳之術興。陵夷至于暴秦,焚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此遂滅。

漢興,去聖帝明王遐遠,仲尼之道又絶,法度無所因襲,時獨有一叔孫通,略定禮儀。天下惟有易卜,未有他書。至於孝惠之世,乃除挾書之律。然公卿大臣絳灌之屬,咸介冑武夫,莫以為意。

至孝文皇帝,始使掌故晁錯,從伏生受《尚書》。《尚書》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絶,今其書見在,時師傳讀而已。《詩》始萌芽,天下眾書,往往頗出,皆諸子傳說,猶廣立於學官,為置博士。在朝之儒,唯賈生而已。

至孝武皇帝,然後鄒、魯、梁、趙,頗有《詩》、《禮》、《春秋》先師,皆出於建元之間。當此之時,一人不能獨盡其經,或為《雅》,或為《頌》,相合而成。《泰誓》後得,博士集而贊之。故詔書曰:禮壞樂崩,書缺簡脫,朕甚閔焉。

時漢興已七八十年,離於全經,固以遠矣。

及魯恭王壞孔子宅,欲以為宮,而得古文於壞壁之中,《逸禮》有三十九篇,《書》十六篇。天漢之後,孔安國獻之,遭巫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藏於秘府,伏而未發。孝成皇帝愍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秘藏,校理舊文,得此三事。

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或脫編。博問人間,則有魯國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嘆敏,士君子之所嗟痛也。

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絶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闢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疾妒,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不備,謂左氏不傳《春秋》,豈不哀哉!

今聖上德通神明,繼統揚業,亦愍此文教錯亂,學士若茲,雖深照其情,猶依違謙讓,樂與士君子同之。故下明詔,試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旨銜命,將以輔弱扶微,與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廢遺。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猥以不誦絶之,欲以杜塞餘道,絶滅微學。夫可與樂成,難與慮始,此乃眾庶之所為耳,非所望於士君子也。

且此數家之事,皆先帝所親論,今上所考視,其為古文舊書,皆有徵驗,內外相應,豈苟而已哉!夫禮失求之於野,古文不猶愈於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