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成語故事    P 15


作者:集體創作
頁數:15 / 33
類別:寓言故事

 

成語故事

作者:集體創作
第15,共33。
宣和四年,岳飛應招入伍,由於驍勇善戰,從一個普通士卒漸漸躍升為領袖。岳飛對待部下很寬厚:士卒生病了,他親自給熬藥,戰死了負責養活家小,把朝廷給自己的犒賞一律分給士卒。每有軍事行動前,都要召集將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動,所以部隊突然遇到敵人,也不驚慌。但他的軍紀卻很嚴:一次一個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條麻繩綁馬鞍子,馬上被軍法處死了。有時部隊在路上過夜,老百姓開門要收留他們,沒有人敢進去。老百姓把他們稱作「岳家軍」。

岳家軍奮戰10餘年,收復了大片失地。朱仙鎮會戰,大破金兀朮,金人士氣盡喪,宋人鋭氣高漲,被金國佔領的人民也紛紛起來響應,收復中原指日可待。岳飛高興地對部下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當時是金國腹地



  
「直搗黃龍」指將戰鬥進行到底。(出自《宋史•列傳第
一百二十四》)

對床夜雨

張籍是唐朝和州今安徽和縣人,早年家境清寒,喜歡讀書,貞元十四年中了進士,8年後得到個太常寺唐朝掌管宗廟禮儀的一個衙門太祝的小官,當了4年太祝後,張籍患眼病,近乎失明,當時人稱「窮瞎張太祝」。張籍一生官職低微,這使他很瞭解百姓的疾苦。 同時代的白居易和他要好,很推崇他的詩。一個夏末秋初的雨天,白居易閒來無事,很想請自己這位老朋友來敘敘舊,寫道:「……泥濘非游日,陰沉好睡天。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 「對床夜雨」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在一起親切交談。

出自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宿》

戴罪立功

明朝弘治十二年,28歲的王守仁中了進士,被授兵部主事。提督軍務的張忠很瞧不起文官,有一次張忠要王守仁射箭,不料王守仁拉弓搭箭,三發三中,眾人皆服。在以後的幾十年中,這個文官在為明王朝平定匪亂、寧王之亂和南疆之亂中,用兵如神,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被拜為兵部尚書。

明武宗時,南贛四省盜匪橫行,為害千里。武宗正德十二年,朝廷派王守仁去討賊,在攻破大帽山、長富村後,眾賊退守象湖山,明軍指揮覃桓、縣丞紀鏞戰死,戰鬥異常激烈。王守仁在給各個指揮官的訓令中說:「……查勘指揮覃桓,縣丞紀鏞,是否領兵夾攻,被傷身死;各官原領軍兵若干,見在若干,其指揮仲欽,推官胡寧,道知事曾瑤,知縣施祥等緣何不行策應,是否畏避退縮?俱要備查明白,從實開報。其覃桓等所統軍兵,就仰指揮高偉管領,戴罪殺賊立功自贖。……」顯示了一個統帥的精明和大度。


  

「戴罪立功」帶著罪過或錯誤去創立功勛,以功贖罪。

出自《王陽明全集•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賊》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公元208年,曹操在掃滅了中原各路諸侯之後,揮師80萬南下長江赤壁,決心一統天下。

在一江之隔的東吳,少年英雄周瑜,力派眾議,指出了雖然曹軍人多勢眾,但是他們不會水戰、遠來疲頓、人心不齊、糧草不足等等,終於說服吳主孫權聯合劉備抗曹。

因為曹操勢大,周瑜決定採用火攻。為此,周瑜用反間計除去了曹操的水軍都督,用連環計使曹軍將戰船連在一起,用苦肉計在曹軍中做好了內應。做好一切準備後,周瑜站在山上眺望江南曹軍大營,覺得勝券在握。這時一陣風過,軍旗旗角打在周瑜臉上,周瑜才突然想起來:曹操的船在江北,自己的船在江南,這時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如果用火攻,燒不到曹操,反而會燒到自己。

周瑜病倒了,什麼藥也治不好,眾將士都很着急。這是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來探望周瑜,諸葛亮對周瑜說:「我有個藥方,能治好你的病。」寫了16個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遞給周瑜,周瑜見諸葛亮說中了自己的心事,病也好了,趕快爬起來向諸葛亮請教。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一切都已俱備,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

出自《三國演義》四十九回

濫竽充數

韓非是戰國後期法家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韓非子•內儲說上》當中有一段非常簡短的文字,寫到一位南郭處士。

這位南郭先生是齊國人,齊國當時在位的君王是齊宣王,宣王非常喜歡聽一種古代的簧樂器竽吹奏出來的聲音,而且他喜歡聽合奏。他打算組織三百人的樂團,南郭先生是位讀書人,他學問淵博,但是因為家境清貧,常常餓肚子。聽說宣王要用豐富的口糧供養一大批吹竽的人,南郭處士於是就去央求宣王也讓他加入,宣王竟然也答應了,從此南郭先生成為三百名吹竽手之一。

每當宣王要聽竽合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在樂團裡頭裝模作樣一番,反正人多他不吹出聲音,也沒有人知道,因為他裝的還挺有模有樣的,就這樣相安無事的過了好幾年。

後來宣王去世兒子泯王繼位,泯王因為從小耳濡目染,所以也喜歡竽吹出來的聲音,不同的是,他不喜歡聽合奏,他喜歡聽獨奏。於是,他就命令吹竽手一個個輪流吹給他聽,這下還了得,南郭先生本來就不會吹竽,如果要他在君王面前獨奏,肯定要露出馬腳,所以在輪到他之前,就逃之夭夭了。

濫竽充數這句成語就是出自這個典故,所以說,做哪一行一定要有那一行的真本事才行啊。後來用於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