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成語故事    P 22


作者:集體創作
頁數:22 / 33
類別:寓言故事

 

成語故事

作者:集體創作
第22,共33。
魚是我所欲求的,熊掌也是我所欲求的。二者不能同時得到,便捨棄魚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所追求的,正義也是我所追求的。二者不能同時得到,便捨棄生命而奉行正道。生命雖是我所追求的,但有比生命更為令人嚮往的,因此決不苟且偷生。死亡雖是我所厭惡的,但有比死亡更令人厭惡的,因此,面臨禍患時決不苟且逃避。如果人所追求的沒有比生命更為重要的,那凡可以獲生的手段無不可用。如果人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凡可以避患的手段無不可用。由此來看,雖有時可以獲得生命,但人們寧死勿生;雖有時可以避患獲生,但人們寧死不逃。因此,有比生命更為令人嚮往的,有比死亡更為令人厭惡的,並不僅僅是賢人君子有這種人生態度,人皆有之,只不過賢人君子能保持這種心境而不喪失罷了。一筐食物或一罐羹湯,得到了便能活命,得不到就要餓死。呼喝着給與路邊行人,路人不會接受;扔到地上,踩上一腳,送給乞丐,乞丐也不會接受。由此看來,一萬石糧食如果不考慮一下合不合乎禮義便接受了,又意味着什麼呢?一萬石糧食又能給我帶來什麼呢?難道為了讓宮室房屋更美,妻妾生活得更好嗎?還是施捨給窮人,讓他們感激我呢?這種不合禮義的東西,小到一筐食,一罐湯時,寧可餓死,也不接受;變成一萬石糧食時,便因為房屋妻妾或窮人的感激而接受下來,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心態呢?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樣的人真是失去了他的本心。

原文: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辱皆自取

愛別人卻得不到親近,反問自己是否仁;治理人民而不能得到聽從,反問自己是否智;禮待他人卻得不到回報,反問自己是否敬。凡是自己所作所為得不到應有的效果,都要從自身來尋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自然就歸服了。《詩》說:「一直和天命相符,靠自己尋求更多的幸福。」

不仁的人能和他交談嗎?他們苟安於危境,幸災樂禍,耽樂在危難之中。如果不仁的人可以交談匡正,還怎會有國破家亡的事呢?有童謡唱道:「清澈的滄浪水啊,能夠用來洗我的帽帶;混濁的滄浪水啊,能用來洗我的雙腳。」孔子說:「後生們聽著,水清洗帽子,水濁洗雙腳,這都是水自身原因造成的。」人必定是自辱瞭然後別人才能侮辱你;家庭必定自己毀瞭然後別人才能來毀壞你;國家必定是自己搞壞瞭然後別人才能來攻伐你。《太甲》說:「上天降災還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災禍卻無法逃避。」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原文: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誠身之道

身居臣位不能得到君主的信任,人民就不能得到治理。獲得君主的信任是有途徑的,不能取信于朋友就不能得到君主的信任;取信于朋友是有途徑的,事奉父母不能讓他們快樂就不能取信于朋友;孝順父母是有途徑的,自身不真誠就不能讓父母快樂;使自身真誠是有途徑的,不懂得善的道理就不能使自身真誠。因此,真誠是上天賦予人的本性,追求真誠是做人的原則,不被至誠所感動的人是從來就沒有的,而不誠是不會感動人的。

原文: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獲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獲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獲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親弗悅,弗信于友矣。悅親有道,反身不誠,不悅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其身矣。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仁者無敵

【明心網】梁惠王說:「晉國是天下最強的國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這一代,東面戰敗於齊國,長子陣亡;西面喪失了七百里疆土給秦國;南面受辱于楚國。我對此感到恥辱,願意替死者來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樣才能辦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