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韓愈集    P 46


作者:韓愈
頁數:46 / 130
類別:古典散文

 

韓愈集

作者:韓愈
第46,共130。
李習之娶吾亡兄之女,期在後月,朝夕當來此。張籍在和州居喪,家甚貧,恐足下不知,故具此白,冀足下一來相視也。自彼至此雖遠,要皆舟行可至,速圖之,吾之望也。春且盡,時氣向熱,惟侍奉吉慶。

愈眼疾比劇,甚無聊,不復一一。愈再拜。



  
答竇秀才書

愈白:愈少駑怯,於他藝能,自度無可努力;又不通時事,而與世多齟齬。念終無以樹立,遂發憤篤專于文學。學不得其術,凡所辛苦而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適于實用,又重以自廢,是故學成而道益窮,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遠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惴惴焉無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辭雅而氣鋭。當朝廷求賢如不及之時,當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數寸之管,書盈尺之紙,高可以釣爵位,循次而進,亦不失萬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測之舟,入無人之地,以相從問文章為事。身勤而事左,辭重而請約,非計之得也。

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羅列而進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愛於左右哉!

顧足下之能,足以自奮。愈之所有如前所陳,是以臨事愧恥,而不敢答也。錢財不足以賄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發足下之事業。載而往,垂橐而歸。

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上李尚書書

月日,將仕郎前守四門博士韓愈,謹載拜奉書尚書大尹閣下:

愈來京師,于今十五年,所見公卿大臣,不可勝數,皆能守官奉職,無過失而已;未見有赤心事上,憂國如家,如閣下者。(或無如家二字。實恃寵強愎,專于聚斂,公于《順宗實錄》備書之矣。而于此書,且復有赤心、憂國之語,何哉?豈《詩》所謂「因以箴之」耶?抑屈身行道,聖賢所不免也?


  

今年已來,不雨者百有餘日。種不入土,野無青草,而盜賊不敢起,谷價不敢貴。百坊、百二十司、六軍、二十四縣之人,皆若閣下親臨其家,老奸宿臓,銷縮摧沮,魂亡魄喪,影滅跡絶。非閣下條理鎮服,布宣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

愈也少從事于文學,見有忠於君孝于親者,雖在千百年之前,猶敬而慕之;況親逢閣下,得不候于左右以求效其懇懇?謹獻所為文兩卷,凡十五篇。非敢以為文也,以為謁見之資也。進退惟命。愈恐懼再拜。



賀徐州張仆射白兔書

伏聞今月五日,營田巡官陳從政獻瑞兔,毛質白,天馴其心,其始實得之符離安阜屯。屯之役夫,朝行遇之,迫之弗逸,人立而拱。竊惟休咎之兆,天所以啟覺于下。依類托喻,事之纖悉,不可圖驗,非睿智博通,孰克究明?愈雖不敏,請試辨之:

兔,陰類也,又窟居,狡而伏,逆象也。今白其色,絶其群也;馴其心,化我德也;人立而拱,非禽獸之事;革而從人,且服罪也;得之符離,符離,實戎國名,又附麗也。不在農夫之田,而在軍田,武德行也;不戰而來之之道也。有安阜之嘉名焉。

(道下或無也字,安阜或作革附,或作安附。嘉或作喜,又無名字。皆非是。

伏惟閣下股肱帝室,藩垣天下,四方其有逆亂之臣,未血斧之屬,畏威崩析歸我乎哉,其事兆矣!是宜具跡表聞,以承答天意。小子不惠,猥以文句,微識蒙念,睹茲盛美,焉敢避不讓之責而默默耶?愈再拜。

上兵部李侍郎書

十二月九日,將仕郎守江陵府法曹參軍韓愈,謹上書侍郎閣下:

愈少鄙鈍,于時事都不通曉,家貧不足以自活,應舉覓官,凡二十年矣。薄命不幸,動遭讒謗,進寸退尺,卒無所成。性本好文學,因困厄悲愁,無所告語,遂得究窮於經傳史記百家之說,沈潛乎訓義,反覆乎句讀,礱磨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凡自唐虞已來,編簡所存,大之為河海,高之為山嶽,明之為日月,幽之為鬼神,纖之為珠璣華實,變之為雷霆風雨,奇辭奧旨,靡不通達。

惟是鄙鈍,不通曉于時事,學成而道益窮,年老而智益困。私自憐悼,悔其初心,發禿齒豁,不見知己。夫牛角之歌,辭鄙而義拙;堂下之言,不書於傳記。齊桓舉以相國,叔向攜手以上,然則非言之難為,聽而識之者難遇也。

(難為屬上句,為或作其,則屬下句。

伏以閣下內仁而外義,行高而德鉅,尚賢而與能,哀窮而悼屈。自江而西,既化而行矣。今者入守內職,為朝廷大臣,當天子新即位,汲汲於理化之日,出言舉事,宜必施設。既有聽之之明,又有振之之力,寧戚之歌,明之言,不發於左右,則後而失其時矣。

謹獻《舊文》一卷,扶樹教道,有所明白;《南行詩》一卷,舒憂娛悲,雜以瑰怪之言,時俗之好,所以諷于口而聽于耳也。如賜覽觀,亦有可採,干黷嚴尊,伏增惶恐。愈再拜。

答尉遲生書

愈白:遲尉生足下:夫所謂文者,必有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實;實之美惡,其發也不掩。本深而末茂,形大而聲宏,行峻而言厲,心醇而氣和;昭晰者無疑,優遊者有餘;體不備不可以為成人,辭不足不可以為成文。愈之所聞者如是,有問于愈者,亦以是對。

今吾子所為皆善矣,謙謙然若不足,而以征于愈,愈又敢有愛於言乎?抑所能言者,皆古之道;古之道不足以取于今。吾子何其愛之異也?

賢公卿大夫在上比肩,始進之賢士在下比肩,彼其得之必有以取之也。子欲仕乎?其往問焉,皆可學也。若獨有愛於是,而非仕之謂,則愈也嘗學之矣,請繼今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