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韓愈集    P 115


作者:韓愈
頁數:115 / 130
類別:古典散文

 

韓愈集

作者:韓愈
第115,共130。
旦夕馳望。愈聞道無疑滯,行止繫縛,苟非所戀著,則山林閒寂,與城郭無異。大顛師論甚宏博,而必守山林,義不至城郭,自激修行,獨立空曠,無累之地者,非通道也。勞于一來,安於所適,道故如是。

不宣。愈頓首。        



  
●外集·卷三

送汴州監軍俱文珍序

今之天下之鎮,陳留為大。屯兵十萬,連地四州,左淮右河,抱負齊楚,濁流浩浩,舟車所同。故自天寶已來,當藩垣屏翰之任,有弓矢斧鉞之權,皆國之元臣,天子所左右。其監統中貴,必材雄德茂,榮耀寵光,能俯達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後為之。

故我監軍俱公,輟侍從之榮,受腹心之寄,奮其武毅,張我皇威,遇變出奇,先事獨運,偃息談笑,危疑以平。天子無東顧之憂,方伯有同和之美。十三年春,將如京師,相國隴西公,飲餞於青門之外,謂功德皆可歌之也。命其屬咸作詩以鋪繹之。

詩曰:

奉使羌池靜,臨戎汴水安。衝天鵬翅闊,報國劍芒寒。曉日驅征騎,春風詠采蘭。誰言臣子道,忠孝兩全難。

送浮屠令縱西遊序

其行異,其情同,君子與其進可也。令縱釋氏之秀者,又善為文。浮游徜徉,跡接天下。藩維大臣,文武豪士,令縱未始不褰衣而負業,往造其門下。

其有尊行美德,建功樹業,令縱從而為之歌頌,典而不諛,麗而不淫,其有中古之遺風與?乘間緻密,促度接膝,譏評文章,商較人士,浩浩乎不窮,乎深而有歸。於是乎吾忘令縱之為釋氏之子也。其來也雲凝,其去也風休,方歡而已辭,雖義而不求。吾于令縱不知其不可也。

盍賦詩以道其行乎?


  

與路鵠秀才序

贈別序

送毛仙翁十八兄序

   

●外集·卷四

通解

今之人,以一善為行,而恥為之,慕達節而稱夫通才者多矣。然而脂韋汩沒,以至于老死者相繼,亦未見他之稱。其豈非亂教賊名之術歟!

且五常之教,與天地皆生。然而天下之人不得其師,終不能自知而行之矣。故堯之前千萬年,天下之人,促促然不知其讓之為美也。於是許由哀天下之愚,且以爭為能,乃脫屣其九州,高揖而辭堯。

由是後之人竦然而言曰:「雖天下,猶有薄而不售者,況其小者乎?」故讓之教行于天下,許由為之師也。自桀之前千萬年,天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故龍逄哀天下之不仁,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於是進盡其言,退就割烹。故後之臣竦然而言曰:「雖萬死,猶有忠而不懼者,況其小者乎?」故忠之教行于天下,由龍逄為之師也。

自周之前千萬年,渾渾然不知義之可以換其生也。故伯夷哀天下之偷,且以強則服,食其葛薇,逃山而死。故後之人竦然而言曰:「雖餓死,猶有義而不懼者,況其小者乎?」故義之教行于天下,由伯夷為之師也。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而為師于百千萬年間。

其身亡而其教存,扶持天地,功亦厚矣。向令三師恥獨行,慕通達,則堯之日,必曰:「得位而濟道,安用讓為?」夏之日,必曰:「長進而否退,安用死為?」周之日,必曰:「和光而同塵,安用餓為?」若然者,天下之人,促促然而爭,循循然而佞,渾渾然而偷,其何懼而不為哉!是則三師生於今,必謂偏而不通者矣。可不謂之大賢者哉?)嗚呼,今之人其慕通達之為弊也!

且古聖人言通者,蓋百行眾藝備于身而行之者也。今恆人之言通者,蓋百行眾藝闕于身而求合者也。是則古之言通者,通於道義。今之言通者,通於私曲。

其亦異矣。將欲齊之者,其不猶矜糞丸而擬質隨珠者乎?且令今父兄教其子弟者曰:「爾當通於行如仲尼。」雖愚者亦知其不能也。曰:「爾尚力一行如古之一賢。」雖中人亦希其能矣。豈不由聖可慕而不可齊邪?賢可及而可齊也?今之人行未能及乎賢,而欲齊乎聖者,亦見其病矣。

夫古人之進修,或几乎聖人。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恥乎力一行為獨行,且曰:「我通同如聖人。」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彼其欺人而賊名邪?吾不知矣。

余懼其說之將深,為《通解》。

擇言解

火氵曳于密,而為用且大,能不違于道,可燔可炙,可可甄,以利乎生物;及其放而不禁,反為災矣。水發於深,而為用且遠,能不違于道,可浮可載,可飲可灌,以濟乎生物;及其導而不防,反為患矣。言起於微,而為用且博,能不違于道,可化可令,可告可訓,以推于生物;及其縱而不慎,反為禍矣。

火既我災,有水而可伏其焰,能使不陷于灰燼矣;水既我患,有土而可遏其流,能使不仆于波濤矣;言既我禍,即無以掩其辭,能不罹于過者,亦鮮矣。所以知理者,又焉得不擇其言歟?其為慎而甚于水火。

人對

有以孝為旌門者,乃本其自于人曰:「彼自剔股以奉母,疾瘳,大夫以聞其令尹,令尹以聞其上,上俾聚土以旌其門,使勿輸賦,以為後勸。」大夫常曰:「他邑有是人乎?」

愈曰:母疾,則止於烹粉藥石以為是,未聞毀傷支體以為養,在教未聞有如此者。苟不傷于義,則聖賢當先眾而為之也。是不幸因而致死,則毀傷減絶之罪有歸矣。其為不孝,得無甚乎!苟有合孝之道,又不當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