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柳宗元集    P 141


作者:柳宗元
頁數:141 / 143
類別:古典散文

 

柳宗元集

作者:柳宗元
第141,共143。
昔之論文者,或謂文章以氣為主,或謂文窮而益工。先生與楊憑書亦曰:「凡為文,以神志為主。」又云:「自貶官來無事,讀百家書,上下馳騁,乃少得知文章利病。」先生自妙齡秀髮,連中異科,繼登台省,旋遭斥逐,故予以先生《文集》與《唐史》參考,為詩年譜,庶可知其出處,與夫作文之歲月,得以究其辭力之如何也。

紹興五年六月甲子,知柳州軍州事潞國文安禮序。



  
《柳集》久逸《年譜》,獨存其序。廣陵馬君ㄍ谷涉江購《韓譜》後未久,復收宋槧《柳集》殘帙,其中年譜完好,乃諸本所無,因與《韓譜》同梓。是《譜》辨柳為柳子高伯祖,非曾伯祖,足訂前賢之疏。又陽城自國子司業出刺道州,《唐史》無年月,《通鑒考異》據柳子所作《司業遺愛碣》,謂在貞元十四年,《譜》則以《遺愛碣》及《與太學諸生書》並系貞元十五年,與《通鑒》異。

然諦觀《碣》文,則《譜》為是也。《集》中《與太學諸生書》題下注「貞元十四年」,乃後人承《通鑒》之文而失之,當據《譜》釐正。至于《譜》文甚簡,蓋仿呂汲公《韓譜》體例,略具作者出處梗概,讀者更詳考之可也。雍正庚戌春日,長洲陳景雲識。

○河東先生集序

八音與政通,而文章與時高下。三代之文,至戰國而病,涉秦、漢復起。漢之文,至列國而病,唐興復起。夫政而土裂,三光五嶽之氣分。

大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後大振。初,貞元中,上方向文章,昭回之光,下飾萬物。天下文士,爭執所長,與時而奮,粲焉如繁星麗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河東柳子厚,斯人望而敬者歟!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貞元初,至九年,為名進士。

十有九年,為材御史。二十有一年,以文章稱首,入尚書,為禮部員外郎。是歲,以疏雋少檢獲訕,出牧邵州。又謫佐永州。

居十年,詔書征,不用。遂為柳州刺史。五歲,不得召歸。病且革,留書抵其友中山劉禹錫曰:「我不幸,卒以謫死,以遺草累故人。」禹錫執書以泣,遂編次為四十五通,行于世。子厚之喪,昌黎韓退之志其墓,且以書來弔曰:「哀哉!若人之不淑。吾嘗評其文,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崔、蔡不足多也。」安定皇甫于文章少所推讓,亦以退之言為然。


  

凡子厚名氏與仕與年暨行己之大方,有退之之志若祭文在。今附於第一通之末雲。

○題柳柳州集後

金之精粗,考其聲皆可辨也,豈清于磬而渾于鐘哉!然則作者為文、為詩,格亦可見,豈當善於彼而不善於此邪?愚觀文人之為詩,詩人之為文,始皆系其所尚,既專則搜研愈至,故能炫其工于不朽。亦猶力巨而鬥者,所持之器各異,而皆能濟勝以為敵也。愚嘗覽韓吏部歌詩數百首,其驅駕氣勢,若掀雷扶電,撐抉于天地之間,物狀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其次皇甫祠部文集所作,亦為遒逸,非無意于淵密,蓋或未遑耳。

今于華下方得柳詩,味其探搜之致,亦深遠矣。俾其窮而克壽,玩精極思,則固非瑣瑣者輕可擬議其優劣。又嘗觀杜子美祭太尉房公文、李太白佛寺碑贊,宏拔清歷,乃其歌詩也。張曲江五言沉鬱,亦其文筆也。

豈相傷哉?噫!後之學者褊淺,片詞只句,不能自辨,已側目相詆訾矣。痛哉!因題《柳集》之末,庶俾後之詮評者,無或偏說,以蓋其全工。

○河東先生文集後序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氣。中間稱得李、杜,其才始用為勝,而號專雄歌詩,道未極其渾備。至韓、柳氏起,然後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與仁義相華實而不雜。如韓《元和聖德》、《平淮西》、柳《雅章》之類,皆辭嚴義偉,制述如經。

能然聳唐德于盛漢之表,蔑愧讓者,非二先生之文則誰與?予少嗜觀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見于世,出人間者,殘落才百餘篇;韓則雖目其全,至所缺墜,亡字失句,獨于集家為甚。志欲補得其正而傳之,多從好事訪善本,前後累數十,得所長,輒加注竄。遇行四方遠道,或他書不暇持,獨賫韓以自隨。幸會人所寶有,就假取正。

凡用力於斯,已蹈二紀外,文始幾定。久惟柳之道,疑其末克光明於時,何故伏其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獲,則既已矣于懷。不圖晚節,遂見其書,聯為八九大編,夔州前序其首,以卷別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韓之鉅文歟!書字甚樸,不類今跡。

蓋往昔之藏書也。從考覽之,或卒卷莫迎其誤,脫有一二廢字,由其陳故靡刂滅。讀無甚害,更資研證就真耳。因按其舊,錄為別本,與隴西李之才參讀累月,詳而後止。

嗚呼!天厚予嗜多矣,始而饜我以韓,既而飫我以柳,謂天不吾厚,不誣也哉?世之學者,如不志于古則已;苟志于古,求踐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雖曰能之,非予所敢知也。天聖元年秋九月,河南穆修伯長後序。

○柳州舊本河東先生集後序

柳侯子厚,實唐巨儒。文章光艷,為萬世法。是猶景星慶雲之在天,無不欽而仰之。粵惟柳州,乃侯舊治。

其如生為利澤,歿為福壽,以遺此土之民者,可謂博厚無窮。然自唐迄今,垂四百年,此邦寂未有以侯文刊而為集者,殆非欽侯英靈而慰侯惠愛,覬其顰笑降鑒而廟食于柳人也。紹興載歲,殿院常公子正,被命守邦,至謁祠下。退而訪侯遺文,則茫然無有,獨得石刻三四,存於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