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容齋隨筆    P 112


作者:洪邁
頁數:112 / 144
類別:古典散文

 

容齋隨筆

作者:洪邁
第112,共144。
是四君子,真可書史策雲。

張籍陳無己詩張籍在他鎮幕府,鄆帥李師古又以書幣闢之,籍卻而不納,而作《節婦吟》一章寄之,曰:“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陳無己為穎州教授,東坡領郡,而陳賦《妾薄命》篇,言為曾南豐作,其首章云:「主家十二樓,一身當三千。古來妾薄命,事主不盡年。起舞為主壽,相送南陽阡。忍著主衣裳,為人作春妍?有聲當徹大,有淚當徹泉。死者恐無知,妾身長自憐。」全用籍意。或謂無己輕坡公,是不然。前此無己官于彭城,坡公由翰林出守杭,無己越境見之於宋都,坐是免歸,故其詩云:「一代不數人,百年能幾見?昔為馬首銜,今為禁門鍵。一雨五月涼,中宵大江滿。風帆目力短,江空歲年晚。」

其尊敬之盡矣。薄命擬況,蓋不忍師死而遂倍之,忠厚之至也! 杜詩誤字李適之在明皇朝為左相,為李林甫所擠去位,作詩曰:「避賢初罷相, 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故杜子美《飲中八仙歌》云:「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正詠適之也。而今所行本誤以「避賢」為「世賢」,絶無意義,兼「世」字是太宗諱,豈敢用哉? 《秦州雨晴》詩云:「大永秋雲薄,從西萬里風。」謂秋天遼永,風從萬里而來,可謂廣大。而集中作「天水」,此乃秦州郡名,若用之入此篇,其致思淺矣。《和李表丈早春作》云:「力疾坐清曉,來詩悲早春。」正答其意, 而集中作「來時」,殊失所謂和篇本旨。

東坡詩用老字東坡賦詩,用人姓名,多以老字足成句。如《壽州龍潭》雲「觀魚並記者莊周」,《病不赴會》雲「空對親春老孟光」,《看潮》雲「猶似浮江老阿童」,《贈黃山人》雲「說禪長笑老浮屠」,《元長老衲裙》雲「乞與佯狂老萬回」《東軒》雲「掛冠知有老蕭郎」,《侍立邇英》雲「定似香山老居士」,《贈李道士》雲「知是香山老居士」,《蒜山亭》雲「奇逸多聞老敬通」,《汶公東堂》雲「一帖空存老遂良」,《次韻韶守》雲「華髮蕭蕭老遂良」,《游羅浮》雲「還須略報老同叔」,《贈辯才》雲「中有老法師」, 《寄子由》雲「青山老從事」,《贈眼醫》雲「忘言老尊宿」,「妙高台中老比丘」,《謝惠酒》雲「青州老從事」,《謝餉魚》雲「誰似老方朔」, 《贈吳子野扇》雲「得之老月師」,《次韻李端叔》雲「此是老牛戩」。是皆以為助語,非真謂其老也,大抵七言則于第五字用之,五言則于第三字用之。若其他錯出,如「再說走老瞞」,「故人余老龐」,「老濞宮妝傳父祖」, 「便腹從人笑老韶」,「老可能為竹寫真」,「不知老奘幾時歸」之類,皆隨語勢而然。白樂天雲「每被老元偷格律」,蓋亦有自來矣。


  

杜詩命意杜公詩命意用事,旨趣深遠,若隨口一讀,往往不能曉解,姑紀一二篇以示好事者。如:“能畫毛延壽,投壺郭舍人。每蒙天一笑,復似物皆春。

政化平如水,皇恩斷若神。時時用抵戲,亦未雜風塵。”第三聯意味頗與前語不相聯貫,讀者或以為疑。按杜之旨,本謂技藝倡優,不應蒙人主顧眄賞接,然使政化如水,皇恩若神,為治大要既無可損,則時時用此輩,亦亡害也。又如:「亂後碧井廢,時清瑤殿深。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側想美人意,應悲寒瓷沉。蛟龍半缺落,猶得折黃金。」此篇蓋見故宮井內汲者得銅瓶而作,然首句便說廢井,則下文翻覆鋪敘為難,而曲折宛轉如是,他人畢一生模寫不能到也。又一篇云:「鬥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簾下宮人出, 樓前禦柳長。仙遊終一閟,女樂久無香。寂寞驪山道,清秋草木黃。」先忠宣公在北方,得唐人畫《驪山宮殿圖》一軸,華清宮居山顛,殿外垂簾,宮人無數,穴簾隙而窺,一時伶官戲劇,品類雜沓,皆列于下。杜一詩真所謂親見之也。

擇福莫若重《國語》載範文子曰:「擇福莫若重,擇禍莫若輕。」且士君子樂天知命,全身遠害,避禍就福,安有迨于禍至擇而處之之理哉?韋昭註云:「有兩福擇取其重,有兩禍擇取其輕。」蓋以不幸而與禍會,勢不容但已,則權其輕重,順受其一焉。《莊子·養生主篇》云:「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夫孳孳為善,君子之所固然,何至于縱意為惡,而特以不麗于刑為得計哉? 是又有說矣,其所謂惡者,蓋與善相對之辭,雖于德為愆義,非若小人以身試禍自速百殃之比也。故下文云:「可以全生,可以保身,可以盡年。」其旨昭矣。

用人文字之失士人為文,或採已用語言,當深究其旨意,苟失之不考,則必詒論議。

紹興七年,趙忠簡公重修《哲錄》,書成,轉特進,制詞云:「惟宣仁之誣謗未明,致哲廟之憂勤不顯。」此蓋用范忠宣遺表中語,兩句但易兩字,而甚不然,范之辭云:「致保佑之憂勤不顯。」專指母后以言,正得其實。今以保佑為哲廟,則了非本意矣。紹興十九年,予為福州教授,為府作《謝曆日表》,頌德一聯云:「神祇祖考,既安樂於太平,歲月日時,又明章于庶證。」至乾道中,有外郡亦上表謝歷,蒙其採取用之,讀者以為駢麗精切, 予笑謂之曰:「此大有利害,今光堯在德壽,所謂『考』者何哉?」坐客皆縮頸,信乎不可不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