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容齋隨筆    P 139


作者:洪邁
頁數:139 / 144
類別:古典散文

 

容齋隨筆

作者:洪邁
第139,共144。
六言詩難工唐張繼詩,今人所傳者唯《楓橋夜泊》一篇,荊公《詩選》亦但別詩兩首,樂府有《塞孤》一篇。而《皇甫冉集》中,載其所寄六言曰:「京口情人別久,揚州估客來疏。潮至潯陽回去,相思無處通書。」冉酬之,而序言: 「懿孫,予之舊好、只役武昌,有六言詩見憶,今以七言裁答,蓋拙於事者繁而費。」冉之意,以六言為難工,放衍六為七,然自有三章曰,「江上年年春早,津頭日日人行,借問山陰遠近,猶聞薄暮鐘聲。」「水流絶澗終日, 草長深山暮雲,犬吠鷄鳴幾處,條桑種杏何人?」「門外水流何處,天邊樹繞誰家。山絶東西多少,朝朝幾度雲遮。」皆清絶可畫,非拙而不能也。予編唐人絶句,得七言七千五百首,五言二千五百首,合為萬首。而六言不滿四十,信乎其難也。

杯水救車薪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如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予讀《文子》,其書有云:「水之勢勝火,一勺不能救一車之薪;金之勢勝木,一刃不能殘一林;土之勢勝水, 一塊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時人,孟氏之言蓋本於此。



  
詘一人之下蕭何諫高祖受漢王之封,曰:「夫能詘于一人之下,而信于萬乘之上者, 湯、武是也。」《六韜》云:「文王在岐,召大公曰:『吾地小。』大公曰: 『天下有粟,賢者食之,天下有民,賢者牧之。屈于一人之下,則申于萬人之上,唯聖人能力之。』」然則蕭何之言,其出於此,而《漢書》註釋諸家, 皆不曾引證。

秦漢重縣令客秦、漢之時,郡守縣令之權極重,雖一令之微,能生死人,故為之賓客者,邑人不敢不敬。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闢仇從之客,沛中豪傑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謂以禮物相慶也。司馬相如游梁歸蜀,素與臨邛令王吉相善, 來過之,舍于都亭。臨邛富人卓王孫、程鄭相謂曰:「令有貴客,為具召之, 並召令。“相如竊王孫女歸成都,以貧困復如臨邛,王孫社門不出。昆弟諸公更謂王孫曰:“長卿人材足依,且又令客,奈何相辱如此!」註云:「言縣令之客,不可以辱也。」是時為令客者如此。今士大夫為守令故人,往見者雖未必皆賢,豈復蒙此禮敬。稍或戾于法制,微有干托,其累主人必矣! 之字訓變漢高祖諱邦,荀悅云:「之字曰國。惠帝諱盈,之字曰滿。」謂臣下所避以相代也。蓋「之」字之義訓變,《左傳》:「周史以《周易》見陳侯者, 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謂《觀》六四變而為《否》也。他皆仿此。

容齋三筆


  

第卷
十六

(十則) 蹇氏父子蹇周輔立江西、福建茶法,以害兩路。其子序辰,在紹聖中,乞編類《元祐章疏案牘》,人為一帙,置在二府。由是紹紳之禍,無一得脫。此猶未足言,及居元符遏密中,肆音樂自娛。後守蘇州,以天寧節與其父忌日同,輒于前一日設宴,及節日不張樂。其無人臣之義如是,蓋舉世未聞也。

神臂弓神臂弓出於彎遺法,古未有也。熙寧元年,民李宏始獻之入內,副都知張若水方受旨料簡弓弩,取以進。其法以檿(yan)木為身,檀為弰,鐵為蹬子槍頭,銅為馬面牙發,麻繩札絲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長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長數寸,射二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神宗閲試,甚善之。於是行用,而他弓矢弗能及。紹興五年,韓世忠又侈大其制,更名「克敵弓」, 以與金虜戰,大獲勝捷。十二年同科試日,主司出《克敵弓銘》為題雲。

敕令格式法令之書,其別有四,敕、令、格、式是也。神宗聖訓曰:「禁于未然之謂敕;禁于已然之謂令;設于此以待彼之至,謂之格;設于此使彼效之, 謂之式。」凡入笞杖徒流死,自例以下至斷獄十有二門,麗刑名輕重者,皆為敕;自品官以下至斷獄三十五門,約束禁止者,皆為令;命官庶人之等, 倍全分厘之給,有等級高下者,皆為格;表奏、帳籍、關牒、符檄之類,有體制模楷者,皆為式。《元豐編敕》用此,後來雖數有修定,然大體悉循用之。今假寧一門,實載于格,而公私文書行移,並名為式假,則非也。

顏魯公戲吟陶淵明作《閒情賦》,寄意女色。蕭統以為白玉微瑕。宋廣平作《梅花賦》,皮日休以為鐵心石腸人,而亦風流艷冶如此。《顏魯公集》有七言聯句四絶,其目曰:《大言》、《樂語》、《嚵語》、《醉語》。于《樂語》云:「苦河既濟真僧喜,新知滿坐笑相視。戍客歸來見妻子,學生放假偷向市。」《嚵語》云:「拈■(du9)舐指不知休,欲炙侍立涎交流。過屠大嚼肯知羞,食店門外強淹留。」《醉語》云:「逢糟遇..便酪酊,覆車墜馬皆不醒。倒著接瞝發垂領,狂心亂語無人並。」以公之剛介守正,而作是詩, 豈非以文滑稽乎?然語意平常,無可咀嚼,予疑非公詩也。

紀年用先代名唐德宗以建中、興元之亂,思太宗貞觀、明皇開元為不可跂及,故改年為貞元,各取一字以法象之。高宗建炎之元,欲法建隆而下字無所本。孝宗以來,始一切用貞無故事。隆興以建隆、紹興,乾道以乾德、至道,淳熙以淳化、雍熙,紹熙以紹興、淳熙,慶元以慶歷、元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