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P 15


作者:蔡東藩
頁數:15 / 292
類別:古典小說

 

二十四史通俗演義

作者:蔡東藩
第15,共292。
扶而去之。武王大會于孟津。己卯正月戊午,師畢渡,陳師牧野。紂發兵七十萬人拒之,皆無戰心。武王使師尚父以百夫致師。紂前徒倒戈,反攻其眾,自相殘殺。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衣珠衣,登鹿台自燔而死。在位三十三祀。武王斬妲己,殷亡。凡二十八王,共六百四十四祀。

諸侯尊周為天子,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隱于首陽山,採薇而食。野有婦人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



  
遂餓而死。未知武王治周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7回 成周氏至平王遷都洛邑

詩曰:

世上生靈作業多,功名富貴反成魔。

常懷杞國憂天悶,不見康衢擊壤歌。

仗劍提刀爭日月,伏屍流血換山河。


  

白頭釣叟秋江上,笑指清鷗下碧波。

卻說周武王,姓姬,名發,黃帝之後。初,帝嚳高辛氏元妃,有邰氏之女姜嫄,出野見巨人跡,悅而踐之,心動有娠,期年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避之,徙置林中,適山林多人,遷之。又棄之渠中冰上,飛鳥以翼復之。姜嫄以為神,遂收養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棄為兒時,屹如成人。其遊戲,好種植麻菽,及為成人,遂好耕農。堯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稷之曾孫公劉遷豳;又九世曰古公稟父,避狄人之難,去豳遷岐。

古公三子,長泰伯、次仲雍、次季歷。季歷生昌,有聖德,古公欲傳位於季歷以及昌。泰伯知之,與仲雍逃之荊蠻。古公卒,季歷立,是為王季。王季卒,子西伯昌立,是為文王。文王娶有萃氏女曰太妊,不妒忌,有聖德,生十子。長伯邑考,早卒。

次發。

文王薨,子發立,是為武王。遂伐商而有天下,封紂子武庚為殷侯。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為之監,相武庚治殷。命召分釋箕子之囚,命畢公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閭。命南宮括、散宜生散鹿台之財,發巨橋之粟,以賑貧弱。

命閎夭封比干之墓,微子膠鬲為臣,殷人大悅。改正朔,以建子月為歲首,改祀曰年。色尚赤,服以冕。乃祀于周廟,追王古公稟父曰太王,季歷曰王季,文考曰文王。立徹法,一夫受田百畝,其法與助法略同。王踐祚三日,召士大夫而問曰:「惡有藏之約,行之博,萬世可為子孫恆守者乎?」師尚父對曰:“黃帝顓頊之道,在丹書有之,曰:『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弗敬則不正。

枉者廢滅,敬者萬世,藏之約,行之博,可以為子孫恆守者此也。”王聞言,惕若恐懼,退而為戒,書於席之四端,及凡鑒、盥、盤、楹、杖、帶、履、觴、豆、戶、牖、劍、弓、矛,各有銘焉。王虛己,問箕子殷所以亡。曰:「語殺紂,是歟?非歟?」箕子不忍言,王乃問以天道,箕子陳《洪範》,遂封箕子于朝鮮而不臣。武王追思元聖,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少吳之後茲輿于莒,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胡公媯滿于陳,大禹之後於杞,祝融之後於邾,四岳之後文叔于許,仲虺弟雍滑之後於薛。又封功臣同姓,而師尚氏為之首,封于營邱,曰齊。封周公于曲阜,曰魯,封召公奭于北燕,封畢公高於畢,封弟叔鮮于管,封叔度于蔡,封叔振鐸于曹,封叔武于郕,封叔虔于霍,封康叔封于衛,封叔綉于滕,封虢仲于西虢,封虢叔于東虢,封泰伯之後周章于吳,仲雍之後於虞,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封兄弟之國十五人,姬姓之國四十人。

周之子孫不狂惑者,即為諸侯。班賜宗彞,分殷器物于諸侯。

王威德遠揚,遂通道于九夷八蠻。各以其方物來貢,肅慎氏貢楛矢石砮,西旅貢獒。王遷都于鎬,是為鎬京。建學養老,作樂曰《大武》。王有疾,周公旦為壇,祝告太王、王季、文王,

求以身代王死。史錄其冊祝之文,藏於金滕之匱。王翌日乃愈。

後五年,王崩。在西伯位十三年,在王位七年,壽九十三年。

初,武王暮年,納呂望之女曰邑姜,亦有聖德,生子誦,至是立,年方一十三歲。周公旦位塚宰,乃攝政,代王當國,南面負扆以朝諸侯。管叔、蔡叔、霍叔乃流言于國曰:「公將不利於孺子。」王亦疑公,周公旦乃避位,出居東土,取《易》之三百八十四爻,各系以詞。周公居東,憂武庚必叛,王室必搖,乃作,《鴟鴞》之詩以貽王。三年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與大夫盡弁。以啟金滕之匱,考往古事蹟,以占驗其吉凶。乃見周公請禱代武王之事,王執書以泣。乃出郊,迎周公。周公乃相成王,天乃雨,反風,禾則犀起。畢公、召公命邦人盡豎起所偃大木,以土築之,依然無恙。歲則大熟,奄君薄姑謂祿父曰:「武王既死,今王尚幼,周公見疑,此百世一時也。」清舉事。武庚從之,與管叔、蔡叔、霍叔等同反,奄及淮夷、徐戎皆叛。周公乃作《大誥》,曉諭天下。奉王命以討武庚、管叔,誅之,放蔡叔于郭鄰,降霍叔為庶人。命子魯侯伯禽代淮夷、徐戎,遂定奄及淮夷,東土其寧。封微子于宋,以紹殷後。用殷禮樂,于周為賓而不臣。王漸長,能聽政。